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世界一流大学的标识——读《哈佛帝国》一书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一、一流大学是长期形成的,一般要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发展过程。而这中间,一所大学所具有的传统是非常重要的。二、一流大学必须有制度的保证。哈佛大学的成功就是仰仗这“铁打的规则”。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眼下中国教育界的一股热潮。有些学校制定了具体目标,如在10年或20年内,办成世界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什么是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志是什么?近来复旦大学宣传部长、经济系博士生导师朱国宏教授,将其留学哈佛大学一年,刚刚杀青的大著《哈佛帝国》一书赐予我,使我一口气读完此书,并想对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问题谈上…  相似文献   

2.
哈佛是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哈佛的毕业生在社会上有极高的认同。在把我国高等学校创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今天,研究哈佛大学的理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哈佛大学办学理念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研究世界一流大学,心中无不有哈佛大学。美国人说“先有哈佛,后有美国”,这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对哈佛大学在美国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中的崇高地位的深厚感情的简练表达。  相似文献   

4.
美国大学校园里的“读经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国内一些中小学的读经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殊不知儒家典籍也漂洋过海走进了美国大学,在异国他乡的校园里掀起一股不小的“读经热”。“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在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学,每年有将近1/4的学生在本科阶段选修中国的儒家伦理课程。哈佛大学东亚文化研究中心著名的  相似文献   

5.
牛津和哈佛这两所著名的大学都属世界一流大学,在我国把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时,深入研究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并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振宁在第六届“21世纪的计算”国际学术会议上首次谈到了中国高校的水平以及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杨振宁说, 评判一所大学,主要有教学、研究、对社会服务三方面。从教学上讲,中国高校本科教学有很多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我这个学期在清华大学教课,以前我也在美国的大学里教过课。我的感觉是,清华本科生教育是世界一流的,清华本科的平均程度比哈佛要高。”而谈到研究,杨振宁认为,  相似文献   

7.
哈佛大学不仅执美国大学之牛耳,而且是世界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其影响力已超越美国国界,并以其卓著的本科生教育而享誉全球。美国人说“先有哈佛,后有美国”,这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而且反映了哈佛大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美国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及美国人对其的深厚感情。哈佛大学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同时根据培养目标的变化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哈佛大学在历年的大学评比中皆名列前茅,不仅是因为它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硕果累累,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有着能够培养出一流人才的人才培养体系。从哈佛大学的发展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我国高校要保障本科生教学质量,需从切实加强本科教育的基础性核心地位、重视博雅教育、建立核心课程体系、提高生师比例和资助贫困学生等渠道入手。综观世界大学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缺乏一流本科教育的大学是很难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之列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重心在本科而不在研究院。没有卓越的本科教育,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我国正在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思考的问题。哈佛大学成功的本科教育是经过了三百多年的长期摸索和积淀...  相似文献   

8.
“我认为,清华的本科教育是世界一流的。清华本科生的平均程度比哈佛高。”杨振宁在日前召开的第六届“21世纪的计算”国际学术会议中这样表示。在这次计算机领域的国际盛会上,物理大师杨振宁作了主题演讲并在回答现场提问中最引人注目,反而成为会议的主角。昨天,第六届“21世纪的计算”国际学术会议在清华大学举行,杨振宁作了题为“近代计算机之渊源”的主题演讲。在谈及计算机的重要意义时,他说:“计算机对人类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人的大脑进行拓展。”杨振宁在会上还首次谈到了中国高校的水平以及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杨振宁说,评判一所大学,主要有教学、研究、对社会服务三方面。从教学上讲,中国高校本科教学有很多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我这个学期在清华大学教课,以前我也在美国的大学里教过课。我的感觉是,清华本科生教育是世界一流的,清华本科的平均程度比哈佛要高。”而谈到研究,杨振宁认为,中国高校的研究水平相比世界一流大学有很大差距,这与历史积累、资金投入很多方面都有关系,这也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赶上去的。杨振宁:清华本科生水平超哈佛$《北京晨报》  相似文献   

9.
哈佛就是哈佛--哈佛大学办学理念探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哈佛人常说:“先有哈佛,后有美国。”的确,哈佛大学成立于1636年,其历史比美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历史还要长一个半世纪。在其360多年的历史中,哈佛大学毕业生中共产生6位美国总统;在国会议员、政府部长以及大公司财团的总裁中,大约有1蛐10是哈佛的校友。在学术界,哈佛大学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最多的美国大学,截止到1998年,哈佛共有35名教师、38名毕业生获得诺贝尔奖。在美国新闻界和学术界的调查与评估中,哈佛大学多次被评为全国最佳大学。哈佛大学不仅执美国大学之牛耳,而且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其影响力已超越美国国界,成为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入学影响最大的大学之一。当我国把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时,哈佛大学应成为我们研究和学习的目标之一。因此,研究哈佛大学的办学理念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从人才培养的视角出发,对于大学是什么、大学的职能、人才培养在大学中的地位、大学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大学应当如何培养人才等问题展开讨论,并对哈佛大学的办学理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她究竟具有什么样的“不寻常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 ,能同时被哈佛等7所世界一流大学所录取?●哈佛大学究竟有哪些吸引力 ,使她决定去啥佛大学经济系就读?●联系现实的教育 ,我们从中应当得到哪些启迪?“刘亦婷现象”给我们的启示与思考成武县教委陈延峰1999年4月中旬以来 ,四川成都市的街头巷尾都在议论一个刚满18岁的女孩。与此同时 ,成都乃至国家不少新闻媒介也把触角伸向这个小姑娘———刘亦婷 ,成都外语学校一名高三学生 ,从而使刘亦婷这个名字迅速传播开来。为什么一个中国女学生能有这么大影响呢?7所世界一流大学同时选…  相似文献   

11.
追寻大学之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追寻大学之魂"包含着两层意思:首先是要面对全球性文化生态危机引发的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和我国正在出现的大学精神衰微现象,追寻普遍意义上的"大学之魂",从时代的高度和理性的视角对大学的文化本质、文化使命、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进行再认识,这是"追寻大学之魂"的核心和基础;与此同时,还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把握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观,并在这个基础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观与普遍意义上的"大学之魂"的有机结合,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创新"大学之道",这是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新建本科院校基于其建立的背景,普遍缺失成熟的大学精神,体现大学文化的主体人群没有共同的精神内涵,没有完善的制度文化,缺乏有文化底蕴的大学校园环境。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要从自己使命中提炼并形成自己的大学精神,明确办学理念、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确定学科、专业及课程的设置原则,加强制度文化建设,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有其普遍性的一面,也有其直接现实性的一面。其普遍性是大学的理念,其直接现实性是大学的校园文化。大学精神是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统一体。大学精神是常新的。当前,重塑大学精神是大学获得新的生命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试论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征与历史地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欧的中世纪被历史学家称为“黑暗时代”,然而,正是在这一封闭、落后的时期萌发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娇艳之花——大学。欧洲中世纪大学在教育理念和课程内容等许多方面,继承了古代东西方,特别是古代希腊、罗马及阿拉伯世界的教育遗产,形成了早期大学的特征。这对世界近现代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基本原型的构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试图通过对欧洲中世纪大学特征及其作用的阐述和分析,客观评价早期大学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日本国立大学的发展为线索,通过不同阶段国立大学的特点,分析国立大学在日本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时代性及国立大学与时代共进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大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组织。大学的多元文化体现在崇尚自由、主张平等、倡导和谐、强调共生等。多元文化的存在不仅能够使得大学彰显活力,而且对大学三大职能的发挥起着促进作用。在多元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大学文化建设还应选择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进而使得大学文化起到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浅谈太极拳运动在高校开展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太极拳运动特点及各项功能的分析,结合目前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得出应在高等学校开展太极拳运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八所高校大学生网络主体性调查及其教育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术学 《教育科学》2006,22(4):66-69
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和改变着人自身,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在开放多元的网络信息环境中,对其主体意识、全球视野、民主观念等都将会产生强烈的碰撞和冲击。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主体性概念的解析以及对国内八所高校大学生网络主体性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着重分析了大学生网络主体性迷失的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以期引起人们对大学生网络主体性教育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加强青少年德育工作,是以德治国的基础,针对高校德育工作的问题与挑战,我们要按照以德治校的要求,根据学生实际,构建系统性的学校德育工作目标体系,大力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建立完善而有效的德育工作机制,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为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以陕西理工学院为例就普通高校学生思想热点现状进行了调查,在问卷和谈话调查的基础,我们认为当前学生的政治观、价值观和学习观等“三观”、亲和力和心理承受力等“两力”、以及生活和教师教学等两个“现状”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符合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价值取向;但是还存在诸如部分学生的压力与困难的承受能力与解决方式转变等问题和隐忧;而当前的网络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