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 武术,是我中华民族固有的、以攻防技击套路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运动项目。近年来,我们在武术教学中发现有许多教师重“套路”传习、轻攻防技击的教学。结果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逐渐淡漠和学习积极性的逐渐降低。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保持武术教学的魅力,我们试做以下探讨。据考证,我国原始社会初期的武术是人们狩猎求食和自卫防身的一种手段。奴隶社会,由于战争的频繁,武术逐渐成为社会培养“武人”的工具。隋唐时期,武术不仅是战争的手段,而且还逐渐演变成具有实战技击性质和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宋、明、清时期,武术虽形成许多流派,但仍保持着格斗技击和健  相似文献   

2.
武术是一项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体育运动,它是以攻防为主要内容并以技击和套路两种表现形式而向前一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攻防技术逐渐失去了直接运用于军事作战的效用,至使武术中分出了具有艺术观赏价值的套路和格斗形式的技击。把零散的技击动作,从健身的角  相似文献   

3.
陈步瑞 《武当》2012,(7):45
传统武术技击练习,应在具备一定武术基础后,遵循以下要点逐渐进行,不要急于求成。一、格斗式:格斗式也称戒备式,是格斗时的预备姿势。掌握正确的格斗式是进入武术技击殿堂的第一步。格斗式应立足于防护功能,又要方便于步法运用,能够轻松地前后左右移动,便捷地进攻。总之要具备进可攻、退能守的特点。二、基本技术学习:武术技击技术由踢、打、摔、拿、击、刺、劈等攻防技术组成,运用手、腿、头、肩、背、腰、髋、臀等部位实施,徒手技击技术主要有拳法、肘法、腿法、膝法、摔法、拿法配合步法运用。技击动作运动路线分直线型与弧线型。拳法以打为主,腿法踢为主,肘法有顶、横、挑、砸,膝法有冲、刺等。摔法是破坏对手重心,使对手失去平衡倒地。拿法主要是制住对手的关  相似文献   

4.
<正> 少年拳(二)是中学体育课的武术基本教材,整套动作短小精悍,简单易学,具有刚柔相济,攻防并施、体用兼备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抓住“技击性”这一武术最本质的特点,让学生不仅掌握动作的准确做法(会打拳),又能懂得动作的技击涵义和特点(知拳理),这对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和运用技术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现根据本人多年钻研及教学体会,将少年拳(二)各个动作的攻防涵义及应  相似文献   

5.
齐贵春 《武当》2010,(6):1-1
中国武术的最高技击境界是法无定法。这是武术界所公认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最高层次的技击运动。新的武术定义是,“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老的武术定义也没有将中国武术分为内家和外家,所以从武术的定义来说,  相似文献   

6.
武术套路就是一连串含有技击和攻防含义的动作组合。中国武术各家各派都有表现自己门派特色的许多套路,而且套路多是循序渐进的,初学者和练习很长时间的人学习的套路是不同的。目前的武术运动员虽然同时很快的学会多种风格迥异的套路,但是对于其披击和攻防含义大多并不清楚。传统武术中,套路练习初期多是分开来一招一招练的,让学习者体会运气使力,攻防技击的含义。而这种练习反复不断地进行.正是为了在实战中能够条件反射式的使出相应的招式,也可以仔细体会招式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论武术的攻防技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术的首要特点就在于它的大部分动作具有攻防技击价值,武术正是具备了这样的特点,才得以区别于其它的体育运动项目。因此武术的攻防技击特点是武术运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武术教学必须突出技击和哲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镇澜 《体育科学》2001,21(4):68-68
现行的大学生武术课以第 3路长拳 ,简化太极拳等为教材 ,实施多年 ,效果不甚理想 ,要解决这个问题 ,必须突出武术的技击和哲理教学。 1.武术的本质是格斗攻防技术。表演艺术 ,健身治病等只是武术的次要特征。武 ,是人类生命的冲动力 ,是生存的竞争能力。武术 ,之所以区别其它运动项目 ,就是攻防格斗的特征。我国从 5 0年代以来 ,受左的思潮影响 ,取消武术的格斗成份 ,向类似体操舞蹈的唯美方向发展 ,使武术的形式变样。另一方面 ,现代社会文明 ,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觉 ,认为学习武术是为了锻练身体 ,格斗太野蛮。几十年过去了 ,武术在错误的认…  相似文献   

9.
谈武术散手     
一、散手的起源与发展 散手是中国武术攻防格斗技术的一种形式、以二人互为对手、穿戴安全防护服、在近距离内徒手搏斗,综合使用踢、打、摔、拿等技法,展开进攻、防守、还击和反攻。这是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兼顾健身和技击两方面。它既与武术套路有密切的联系,又有其鲜明的实战特点。它不仅能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可以用于防身自卫,是武  相似文献   

10.
警察"擒敌拳"是融我国武术和军事训练中踢、打、摔、拿等攻防技击动作为一体的套路练习。擒敌拳整套动作简洁而不失其技击性,是警察掌握和运用徒手格斗技法的基本功。文章通过对擒敌拳套路动作发展演变的探源,揭示了警察擒敌拳套路的基本特点,并指出擒敌拳学以致用的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搏击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先人在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演变出来用于防身自卫的格斗技能。随着不断的发展和演变,这种技能逐步形成了各种武术流派,人们可以在格斗中,使用拳法、掌法、腿法、摔法、拿法(反关节技法)及肩、轴、膝、腕、胯等身体的各个部位来攻击对手。习武者,通过训练把其掌握的各种武术流派的攻防动作用于实战技击。这种技击也称“散手”或“散打”。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这种用于徒手格斗和白刃战的格斗技能虽然失去了他往日的光环,但它依然在社会广泛流传。在各国军队和警察的训练中,它更是作为一种实战技能来广泛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近代武术体育化最核心的问题是丧失了传统武术的技击特征。基于为武术发展“寻根”的目标,运用比较分析法对中西方格斗特征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认为中西方格斗最大不同在于运动反应的生理基础的不同:西方格斗主要依赖视觉感受器,而中国传统格斗术除了视觉感受器,更强调触觉感受——反应的作用。以此为基础,东西方格斗在反应速度、时空特征、运动路线和运动方法等都存在显著差异,中国武术格斗体现的是道家文化特征。中国传统武术的技击特征的确立为中国武术技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武术,是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它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的徒手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各种套路和对练单势的练习。武术包括不同的流派,风格各异,技法有别。但他们都具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都包含格击攻防的含义。这鲜明的特点,也正是武术区别于其它体育项目的关键之处。因此,我们说武术具有两个鲜明的基本特点:一个是它的技击价值,一个是它的健身作用。关于这  相似文献   

14.
宗日东  陆伟 《体育教学》2011,31(3):48-49
武术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形式和健身方法,具有独特的技击性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磨炼意志等特点。武术教材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武术操、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拳术套路,以及攻防动作+发展学生的柔韧、灵敏、快速、协调等身体素质,增强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以及各关节的活动幅度和灵活性。本期介绍的4个教学设计,都是典型的武术实践教学设计,来源于一线常态,并经过课堂实践的多次修正,有一定的借鉴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在一定的条件限制下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和相应的攻防技术进行徒手格斗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各门各派拳术精华提取出来运用于实战格斗的一种技击术。散打后备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共同努力下去完成。  相似文献   

16.
吴强 《体育师友》2006,(4):42-42
武术运动能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这种审美价值,产生于技击美与技艺美融合的武术美。武术套路的技击美,是以人们对武术攻防、功利的认识为基础,通过演练动作的攻防含义表现出来,同时也从勇敢、力量、合理的攻防法以及健壮的体魄中获得美感。而武术套路的技艺美,是充分发挥人体运动能力,表现出武术动作规格美和运动规律美,在武术套路运动中还通过传神、比兴、夸张等艺术手法来加强武术动作规格美和运动规律美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武术技艺美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纪效新书》是明代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戚继光抗击倭寇实战的经验总结。他将武术应用于练兵,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武术攻防思想。文章从“十八卷本”《纪效新书》中分析训练效果、兵器使用与布阵安排体现的武术攻防意识。攻防是中国武术技击的核心,研究攻防意识对于中国武术技术传承与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武术技击观的“解咒”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戴国斌 《体育与科学》2002,23(1):12-14,11
武术的技击最为完整地记载在套路中,套路是动作的串联。因此,动作和套路是我们阅读武术技击的最好文本,也是我们研究武术攻防的最佳切入点。本文从武术的动作和套路入手,运用哲学和心理学等理论对武术的技击进行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形式逻辑学角度,对武术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属概念进行讨论,从而得出武术新概念为:武术是以具有攻防技击特点的动作为主要内容,以体育形态、军警形态、艺术形态为主要存在形式,以保持和发展人的身心潜能、杀伤和制服敌手以及反映实战技击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相似文献   

20.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斗争与生产劳动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诞生、成长而成熟。武术一直是遵循着技击格斗和套路演练及功法三种运动形式向前发展。传统武术可以归纳为“世代相传,具有技击特点的社会因素,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格斗技法为素材,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