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1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极拳与瑜伽的比较——兼论太极拳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研究法,首先形成了对瑜伽的初步认识,继而从项目性质、健身原理、文化背景、养生理念几个方面对瑜伽和太极拳进行了比较,认为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形态,在健身方面各有千秋。最后基于对二者的比较,探讨太极拳的国际化发展对策。通过比较研究更为客观和全面地认识太极拳,以便找到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有效对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对新规则下武术套路配乐演练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术套路演练配上合适的音乐不但不失其技击性,而且使整套技术显得丰满而又有鲜明的风格特点,针对武术套路演练的特性和音乐的特性及其结合进行探讨。武术与音乐的结合应紧紧围绕“技击”这一特征,选择音乐时应结合运动员自身的技术风格特点,使动作节奏与音乐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3.
采用了调查问卷、分析综合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粤、港、澳不同群体习练太极拳运动特点进行了比较。主要结论:太极拳以群体练习方式为主,其群体行为的组织者和积极参与者又以科教人员、商人和公务员为主;广东、香港的太板拳运动开展的群体基本上处于自发的初级群体,澳门相对接近高一级的次级群体;中老年仍是练拳的主要群体,青少年群体明显滞后,导致太极拳缺乏生机和活力;“三地”以澳门太极拳开展最为规范,水平最高;早上是练拳的最佳时间,公园空地、休闲广场和江边休闲区是最佳场所;“三地”不同群体太极拳之间的交流以“社团”为主,但活动交流途径和推广学拳途径均须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英语教师要有较强的情感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对体育院校新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武术专业更改为民族体育专业后,拓展了专业口径,扩大了知识面,但单科院校在扩大专业口径的同时,切不可丢掉专业的特色和失去专业水准,这是单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短时期内,本专业以武术为龙头、为主体的办学方针不可动摇.民族民间体育和传统体育养生两个专业方向,从开课之日起,就得解决师资、器材、场馆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澳门武术文化特征及其发展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推进我国体育社会化,在具有深远当代意义的港澳体育文化中寻找有益的启迪.从文化学的角度,剖析澳门外、中、内层武术文化特征,进而提出澳门武术运动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跆拳道比赛中实施边角区域战术运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得出的结论是 :合理有效地使用边角战术对比赛结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跆拳道比赛中失败方先进入边角区域时间比率高于对方 ;由此积极主动迫使对方进入边角区域是取得比赛胜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1990年9月,我受印度释达瑜伽总部的邀请,有幸以武术、气功工作者身份赴印进行6个多月的学术交流。这次出访,我在瑜伽圣主古鲁玛义的亲自指导下,学习了瑜伽内外功法;深入考察调查了印度释达瑜伽总部以及孟买,新德里等八大城市的瑜伽分会和香港瑜伽分会。  相似文献   
9.
兼容并蓄·传承发展——岭南体育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体育文化是岭南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体育成果,是华夏体育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岭南地区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起着不可置疑的推动作用。通过探求岭南体育文化的特征,反思其传承、发展进程中的缺失,进而提出优化内部环境、营造外部环境的发展路径,以期弘扬岭南体育文化,并为岭南体育文化从浅层向深层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初级长拳第三路技术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提高教学效果、保障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和建议.指出“加强基本功、基本动作教学;加强难点动作的教学;坚持课内课外教学相结合“是搞好该拳种教学的重要方法.建议该内容的“教学时数应安排14~16学时为宜;每次新课新授3~5个动作为宜;教学场所和方位尽量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