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察五四前后我国早期共产主义者的思想演进,可以看到,他们中间不少人,包括一些领袖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李大钊、恽代英、彭湃等等,在接受科学社会主义之前都不同程度地接受过无政府主义的影响。近年来,史学界一些人开始正视并研究这一历史现象。但这方面的研究往往都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若肯定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反动的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潮,那么,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它就只能起阻碍作用,若承认无政府主义对早期共产主义者的成长有过某种积极作用,又似乎与无政府主义的本质不一致。在革命史的教学中,同样也遇到这样的问题。研究和教学的实践表明,要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五四前后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中国无政府主义的理论特点和我国早期共产主义者接受无政府主义影响的具体情况、我国早期共产主义者本身的特点加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无政府主义与中国早期世界语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语自诞生之日,即具有内在的意识形态诉求,其终极指向与无政府主义相当吻合。因此,世界语在传播过程中被无政府主义者广为借用,成为一种泛政治化的人类共同语。无政府主义者将世界语引入中国,并成为传播这一人工语言的重要力量,从而使中国早期世界语运动乃至整个语言文字改革运动都呈现出浓厚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早期的无政府主义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早期无政府主义者把各国无政府主义思想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类似的东西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特点;他们对马克思学说既存赞扬,也有批评;其中“天义派”和“新世纪派”又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4.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流派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曾经兴盛一时的考察分析 ,指出无政府主义一度盛行的社会历史原因 ;通过对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天义派”和“新世纪派”的比较分析 ,指出无政府主义早期传播与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后,无政府主义者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冲突,正是在这种两难境地中,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刘贵福 《唐山学院学报》2021,33(5):24-28,67
建党初期,李大钊对无政府主义者既有联合又有斗争。在一些早期的党史文献中,关于李大钊对无政府主义者的斗争,有"动摇"和"踌躇"的批评。但将李大钊对无政府主义者的联合与斗争置于李大钊的思想体系中看,就会发现"动摇"和"踌躇"的批评并不准确。李大钊对无政府主义者的联合与斗争是在其调和思想下开展的,其所写的《自由与秩序》一文,讨论个人自由和社会秩序关系正是其调和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金锁记》里的曹七巧,迥异于中国传统的女性,她渴求性爱,贪慕金钱。张爱玲消解了中国女性崇高而神圣的幻象,还原其世俗的真面,为文学画廊奉献了全新的世俗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8.
以刘忠士(即钟时)为核心的美国旧金山华人无政府主义团体"乎社",其机关刊物《平等》(1927-1931)是以时为无政府主义者的巴金为中心来展开编辑工作的。这份杂志超越了中国无政府主义的活动框架,发挥了其作为面向世界无政府主义运动窗口的机能。这既是巴金的无政府主义思想所具有的普遍性、世界性趋向的表达,同时也是在法国、美国、中国之间构筑信息与思想网络的刘忠士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无政府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语境,在译介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革命方式启蒙以及革命前途研判等方面产生过重要影响。还原无政府主义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从交融到交锋的历史现场,其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是:必须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必须在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警惕文化虚无主义,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使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接收、吸纳西方无政府主义思想具有历史与逻辑的必然性。在20世纪初叶中国早期无政府主义思潮中,“天义”派知识分子以国粹幸断正无政府主义的论证思维,充分注意到了作为深层国情的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并最终归结为“中国式”无政府主义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1.
自清末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为救亡图存而提出了各种主张,从而形成了各种新的社会思潮,无政府主义思潮就是其中重要的思潮之一。中国无政府主义者所提出的各种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是这些主张归根结底是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它们注定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幻梦。  相似文献   

12.
无政府主义是现代化异化的产物,中国无政府主义者对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封建伦理道德和宗法制度进行了猛烈地批判,客观上起到思想启蒙和初步动员群众的作用,促进了人的现代化。但其整体性社会否定观和终极性社会改造方式,脱离了历史发展的实际,对经济现代化和政治现代化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当代学史上,自我意识极强的丁玲无疑是一个最具悲剧意义的作家。纵观丁玲一生的创作与生活,表面上,她强烈的自我意识时而高涨,时而隐遁;但在她的内心深处,不管环境怎样,其自我意识从来都没有消失过,这种变异极大地影响了她的学创作。丁玲是一个把自我意识张扬到了极致的人,她自身的悲苦命运可以说是她笔下众多女性的一个综合写照,她有过她们在生活涡流里的苦闷与迷茫、幻灭与追求、挣扎与绝望以及自我与坚强。  相似文献   

14.
中世纪西欧城市文学对女性爱情的表现受到了教会文学和骑士爱情的双重影响.情爱和性爱的完美契合和前后相继构成了女性爱情的两个方面,其中情爱是对骑士爱情的升华和背离;性爱是世俗爱情的再现,反映了当时西欧城市居民注重感官的审美情趣.情爱与性爱的并存反映了城市文学的作者力求突破教会和世俗的限制,追求自由和自主的个人快乐的新主张.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前无政府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业余宣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辛亥革命前,讲习会派和新世纪社的无政府主义者都积极地宣传过马克思主义.讲习会派介绍了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却公开表示不完全赞同马克思主义,反对在社会主义阶段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新世纪社成员论证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合理性,赞同暴力革命,分析了社会主义与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的区别,却极力混淆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实际上是把社会主义作为无政府主义的经济主张来宣传的.尽管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存在着偏差,但他们的宣传还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初叶,西方无政府主义思潮经中国旅欧和留日的学生传入中国,“五四”运动前后,曾经发展得较快。但是,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第一次大革命的短短几年时间里,无政府主义思潮却迅速衰退下来,一些无政府主义者无可奈何地叹息:“吾主义已奄奄一息,有一蹶不振之势,”“言念前途,不寒而慄。”①“四·一二”政变以后,无政府主义在中国便彻底破产了。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破产的原因何在?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者对无政府主义理论的揭露和批判;无政府主义的实践活动违背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和历史进程,以及其团体的分化瓦解等方面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邓洪玲 《培训与研究》2007,24(10):49-52
无政府主义是19世纪后半期流行于欧美各国的一股小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潮,它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在其早期阶段,"人类均力说"是无政府主义天义派平等观的核心,它是刘师培提出的改造社会的理想蓝图。通过分析这一派别的立场、观点,对其做出客观的评价,以期达到理清问题,并能够从中积累经验教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腐败的清廷最后不得不被迫承认需要改革,开始选送一定数量的出国留学生。在这个时期去欧洲的大多是在布鲁塞尔和巴黎,学习法律、政治和经济的多数到了巴黎。这样巴黎成为中国学生激进主义的活动场所,并逐渐成为早期中国无政府主义的中心。1907年6月22日,李石曾、张静江、褚民谊和吴稚晖开始发行《新世纪》,形成了一个宣传无政府主义的据点。  相似文献   

19.
现代许多人都把费耶阿本德看做是一个否定方法和理性,主张自由意志和离经叛道的无政府主义方法论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全面理解费耶阿本德的无政府主义方法论——"怎么都行"呢?本文在分析了费耶阿本德对自逻辑实证主义者以来科学哲学各流派方法论的批判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费耶阿本德的无政府主义方法论的内涵、特点及其评价进行了探讨,旨在从思想上厘清费耶阿本德的无政府主义方法论——"怎么都行"。  相似文献   

20.
对于五四时期社会主义思潮的研究 ,史学界已有不少成果问世 ,但鲜见对其水平进行总体评估的成果发表 ,而论及对各派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影响 ,或刻意高估 ,或贬抑太过 ,不尽合乎史实。本文在较合理评估五四时期影响较大的科学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水平的基础上 ,认为五四时期社会主义思潮的总体水平比较低下。但他们都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介绍和传播产生过积极影响。李大钊等科学社会主义宣传者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先驱者 ,无政府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也曾是探求真理的人们了解社会主义的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