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仅是"学到什么",而且是"学会怎样学习"。一篇篇小语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把一篇篇课文读懂不是最终目的,学会怎样学懂一篇篇课文才是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经典课文。在教师的心目中,这是一篇"老"课文。"老"课文好不好教?请听听一位教师的看法:这是一篇"老"课文,但我在教学此文时却还是"穿老鞋走老路",毫无创新,感觉很失败,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3.
<正>古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古诗的地位,明确地指出学生在小学阶段要"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具体地规定了每个年级每学年背诵优秀诗文的篇目数(低、中年级段每学年不少于50篇,高年级每学年不少于60篇),还详细地列出了"古诗词背诵推  相似文献   

4.
<黄鹂>是一篇凝聚作者深刻思考的优秀散文,寓意深刻,呈现出一种"哲理升华"的情致美.如何讲好这篇课文,怎样才能做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珠联璧合,并且卓有成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包身工》是一篇优秀的课文,作品本身以及与作品相关的知识都是报刊杂志经常涉及的内容;同时这也是一篇自读课文,教材编者的意图也在于通过学生自主地阅读完成自主领悟,从而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阅渎能力。选择这篇课文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教学案例很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主题单元──"走进名著"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这是编者对古诗进行的"再创作",课文对古诗的解说虽有合情合理之处,但是过于片面和单线性。这篇课文仅仅是学习这首千古名诗的一个参考而已,但绝不是全部。这样一篇文包诗课文,为教师"用教材教"提供了  相似文献   

7.
原先《秦始皇兵马俑》在我眼里只是一篇普通课文,研究军阵也罢,描摹兵俑也好,并没有发现课文有什么感动自己的地方。直到自己要在市属上这篇课文,我才对这篇课文有了新的认识,也从亲身实践中悟出孩子需要的是一种"扎实有效、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8.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课文,就是一篇优秀的文章,是作文的最好蓝本。  相似文献   

9.
教学设想: <我与地坛(节选)>是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珍爱生命"专题中的一篇散文.教学这篇课文,意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作者渗透在文字内的深厚情感和对生命存在的深刻思考.这篇课文第一部分紧紧围绕"缘分"二字,不断重复叙述着"我"与"地坛"之间那种特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今天,我与学生怀着一种无比钦佩与感动的心情学完了《微笑着承受一切》这篇课文。这篇课文简明扼要地记叙了中国体操队女子跳马优秀选手桑兰遭遇不幸而又勇敢地面对残酷现实的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与学生怀着一种无比钦佩与感动的心情学完了<微笑着承受一切>这篇课文.这篇课文简明扼要地记叙了中国体操队女子跳马优秀选手桑兰遭遇不幸而又勇敢地面对残酷现实的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精读课文常常是语文老师教学的重点,一篇篇课文仿佛是优美迷人的风景让人驻足欣赏留恋,而略读课文似"鸡肋"一般,长期处在可有可无的地位,它的价值常常被人忽略。其实略读课文的作用很大,本文就略读课文的有效性教学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三袋麦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是根据作家韦伟的童话故事改编的。不可否认的是这篇课文语言生动,塑造的形象鲜明。但在此我也想谈谈这篇课文在编写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一、缺乏儿童文学性,"教材体"说教味太浓朱家珑先生谈到小学教材编写时,说到过这篇课文中小猪的形象是"鼓励适度消费。这是消费观念的转变,因为适度消费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小牛"勤俭节约的精神,直到今天仍然有其现实意义",小猴的形象可以激发一种"处  相似文献   

14.
<正>"这一篇"指的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中的第二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原文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课文主要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  相似文献   

15.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亲情依依"主题内的一篇讲读课文。无独有偶,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童年"中有一篇略读课文,题目叫《祖父的园子》。这两篇课文均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第三章。这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有它独特的魅力。文章的语言  相似文献   

16.
【教学案例】《挑山工》是人教版第九册第2组的讲读课文,本组训练重点是"怎样读懂一篇课文"。为引导自主学习,自主感悟,一教师以"读懂一篇文章"为依据,以"会读一篇文章"为目的指导教学。一、凭借教材,发现目标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挑山工),从课题看你知道课文可能写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正>《永远的白衣战士》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以特殊时期——"非典"为背景的人物通讯;《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记叙了解放军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时代气息的通讯稿。怎样让一些刚满十岁的四五年级的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  相似文献   

18.
<正>由于本文讨论的是微观层面的操作策略,因此题目中的"系统设计"不包括从学段、学年、学期和单元角度进行的系统设计,而特指围绕一篇课文教学进行的系统设计。之所以要强调一篇课文教学的系统设计,是因为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操作而言,主要是以一篇篇独立的课文为对象的。同时,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高的因素固然有很多,但其中许多老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往往不注意一篇课文教学的课前学习(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练习等基本环节和各项教学活动的相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教好一篇课文,如何把一篇文章的特色体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找到课文教学的合适切入点。所谓切入点,就是分析一篇课文的着眼点和突破口。从这个突破口入手,我们就能提纲挈领地对课文进行全面剖析,把课文分析透彻,分析到位,就能追求到课堂教学的"效"。  相似文献   

20.
《科利亚的木匣》是小学六年制第七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因这篇课文所在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主要内容",所以不少教师导学这篇课文的步骤基本上是:先让学生初读全文,了解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有了初步了解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