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趣味征对     
(一)上联:一岁两春双五月(出联者:《语文月刊》编辑部)下联:四年一闰单一天(应联者:湖南安化县王斐成)注:阳历四年一闰,每逢闰年二月为28+1天,即29天,故称单一天。  相似文献   

2.
先看这样一副描述端午节的对联,联云:端午午时人赏午;立春春日客游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这天,民间有包粽子、悬菖蒲、赛龙舟等活动,中午时分,户户过节,家家热闹。上联正道出了民间过端午节的气氛。“立春”以后,春回大地,人们纷纷外出踏青寻春,下联正描述了民间此时游春的情景。同时,上联中的“三午”对下联中的“三春”,可谓严丝合缝,自然流畅,读来兴趣盎然。下面再采撷一些与端午节有关的佳联妙对,与读者共赏。  相似文献   

3.
翻开2009年6月23日这天的日历,又有一个农历五月展现在眼前,这就是今年的农历"闰五月".  相似文献   

4.
《学习之友》2010,(5):64-64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四阳无错无差。”这副对联的上联不但指明了春分、秋分这两个节气所在的月份(农历),而且把这两个节气的时间特点——二月八月昼夜相平,也讲得清清楚楚;下联则讲了农历闰年的规律,其科学性也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5.
及时行乐地,春亦乐,夏亦乐,秋亦乐,冬来寻诗风雪里,不乐也乐。 此联题于杭州西湖边的仙乐酒家。上联句句有“仙”,下联句句有“乐”。店名“仙乐”二字自然巧妙地嵌入其中。此外,妙引诗人白居易、林逋、苏东坡入联,不仅为下联的行乐寻诗作了铺垫,而且还提升了酒家的化品位。又如潮州韩江酒楼联云:  相似文献   

6.
有关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对联,虽然极为少见,但精巧别致,造语自然,读来妙趣横生,回味无穷。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错无差。此联的上联不但指明了春分、秋分这两个节气所在的月份(指农历),而且将这两个节气的时间特点——昼夜相平,也讲得清清楚楚;下联则讲了农历闰年之规律,也很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美妙的花联     
在群芳争妍的联苑中 ,花联有其独特韵味。如 :“竞艳开花好似金钱落地 ;凌波出水犹如宝箭朝天。”上联描写油菜花 ,下联描写荷花 ,不但对得工整 ,而且描写的花卉栩栩如生。“常女合欢 ,水仙含笑 ;牵牛迎辇 ,翠雀凌霄。”联中写的八种花名又是草药名 ,串起来实属罕见 ,尤其是将“合欢”、“含笑”、“迎辇”、“凌霄”又当作动词使用 ,实在高妙。相传 ,清代润州太守酷爱养花 ,曾出一上联征对 ,曰 :“君子兰花 ,朝白午红暮紫。”许久没有妙对应答 ,后有一过路和尚对出了下联 :“虞美人草 ,春青夏绿秋黄。”不仅对得工稳 ,而且这两种花草都随时…  相似文献   

8.
《学习之友》2010,(3):30-31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享年22岁,出生在湖南省长沙望城县简家塘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因为这一年是农历“庚辰”年,给他取了个小名叫“庚伢子”。  相似文献   

9.
1928年,1岁7月8日(农历五月二十一日),高晓声出生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郑陆桥镇董墅村一个农民家庭。董墅是个很大的村庄,高晓声在散文《我最熟悉的地方》里写道:"我出生的村庄,叫董墅。进草塘浜两里路,有一条阔而短的叉浜向西伸,叫芳泉浜。一共不过半里长,船划到芳泉浜的沟梢,上岸就是我的家门口。"  相似文献   

10.
旧上海,一家报纸用高奖金出上联“五月黄梅天”征对,结果公布金榜,获中下联的竟是酒名“三星白兰地”。“五月”对“三星”,“黄梅天”对“白兰地”。从字面上看字字工整,可意思却是“奇异的婚配”。原来这是酒厂老板在别出心裁地做广告,征联活动使“三星白兰地”酒声名大震,这正是“无情对”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11.
古今戏联     
学写律诗,做好中间两联(排律则不止两联)是重要一环。本人尝试创新练习方法,拿古人优秀诗(词)句作为上联,逼着自己对出下联。反之亦然。这样,既可学会炼字炼句,有时还能收到妙趣横生的意外效果.极有利于提高学习兴味和作为一个诗人的自信心、自豪感,有同好者不妨一试。同时,推行这种方法,则不言而喻,可顺便解决用韵要不要“双轨并行”的争论。  相似文献   

12.
数字对联     
古时曾有人在家门口贴了一副与众不同的对联:上联:二二三三四四五下联:六六七七八八九横批是:二四七三这是一副特殊的对联,它是由数字组成的,而且是一副隐字联,上联缺“一”、下联少“十”,利用数字谐音连起来是“缺衣少食”,而横批则是:“儿(2)死(4)妻(7)散(3)”.原来这户人家在利用数字对联向人们诉说社会的黑暗呢?数字对联@苏新民  相似文献   

13.
慧童巧对联     
解(xiè)缙(jìn)九岁时,有一天午后,他跟父亲到江边去游泳。他父亲随手把脱下的衣服挂在一棵老树的枝桠上,顺口出了一上联———“千年老树当衣架”,要他对下联。解缙看看一望无际的江面,想了一想,高兴地对(责任编辑:赖庆安)(插图:李琳)江面,想了一想,高兴地对父亲说:“下联有了!”于是他面对江水,高声朗诵了起来:“万里长江作浴盆。”你看,“万里”对“千年”,“长江”对“老树”,“作浴盆”对“当衣架”,多么有气派,又多么工整,好一副对联!董(qǐ)小时候,有一次,他跟父亲的朋友乘船,这位老伯伯特意出…  相似文献   

14.
绝句的常见结构体式有两种: 一、上联写景叙事,下联议论抒情。如王安石《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前联叙写飞来峰及塔之高,后联说理,余韵悠长。  相似文献   

15.
梁上泉小传     
1931年6月28日(农历五月十三日)出生在达县山村一农家。8岁发蒙就读私塾,两年后接读国民小学,1945年春考入达县私立通川中学,读初中3学期后,转学到达县县立中学,在国文老师、诗人李冰如先生教导下,学习古典诗词,并与学兄蒲新成同办《三友》诗歌壁报,1948年开始发表习作。升入高中后,大量阅读中外名著和进步书刊,决意从事文学创作。解放后合入达县高级中学就读并主办《新星》墙报。1950年12月毕业考试前夕参军,先后在川北军区、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军委公安军政治部文工团任创作员。1956年参加全国青…  相似文献   

16.
古时有一位渔夫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一扁舟,二客人,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尺风帆,离九江,还有十里。”这条对联几百年来,无人对出,几成绝对。1959年的一天,佛山一名工人在运木材“九里香”(一种树木名)时,突然来了灵感,对出下联:“十里运,九里香,八七六五年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数学趣联一则@黄良群  相似文献   

17.
虎年“两头春”1998年和1999年的“立春”都是2月4日,农历戊寅年开始于1998年1月28日(春节),结束于1999年2月15日(除夕)。这样,虎年中就包含了两个“立春”,民间俗称为“一年两头春”。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确定,实际上是阳历...  相似文献   

18.
奇联欣赏     
【上联】:袁世凯千古。【下联】:中国人民万岁。此联可曰“绝情对”。上联“袁世凯”三个字,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在对联里这叫对不上。寓意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上联】:洞庭天下水。【下联】:岳阳天下楼。此联为反传统联。重叠用了两个“天下”,看似违反对联规则,实则是一大妙笔。它使楼与湖更为突出,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9.
东西方这两位戏剧大师,实际上是毫不搭界的,但他们却难得巧合地同在公元1616年逝世:莎士比亚死在这一年的4月23日(西历),活了52岁,汤显祖死在这一年的6月16日(农历),活了66岁。  相似文献   

20.
端午节是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主要有划龙舟、吃粽子、悬艾草和菖蒲、饮雄黄酒、佩香包、系五彩丝、贴硃符等民俗活动,它的本质在于驱毒辟邪。因为农历五月有“恶月”之说,加之民族心理影响和便于记忆,所以将这一天定在了农历五月五日,开展各种辟邪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