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现实主义”一次首次于1789年4月27日席勒致哥德的信中使用,在1850年9月21日,尚弗勒里发表了《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一文,批判现实主义思潮对绘画艺术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它使绘画艺术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社会的阴暗角落,开始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和不平等地位,使绘画艺术有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当代艺术思潮的“泛艺术论”,使美术的外延与内涵被无限扩展,西方各种“新艺术”形式己将架上绘画从中心挤到“边缘”。绘画内涵的价值纬度发生偏移,造成负面价值影响。中国架上绘画作品仍处于主流地位。上世纪初到今天向西方绘画艺术的几次学习,使中国的绘画己逐步建立自己的特色。架上绘画的终极价值应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在当代重建价值取向是十分必要和自然的。  相似文献   

3.
本是作拟出的《论绘画中的线》一书的“导言”和“结语”。作把绘画艺术中的各种视觉因素称之为“线”,并且以各自主要的表现力归属为“结构线”、“意象线”、“速写线”等八种类型。章关于“线”的理论及其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不无创见和说服力。读可从章所附的《速写线》一节中体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在《论艺术的精神》中第二部分“绘画”的第五节“色彩”的效果和第六节“形式和色彩的语言”中,康定斯基分析了色彩在绘画心理感觉中的作用;在《色彩科学》中何国兴先生提到过色彩感觉是一个主观量而非客观量。文章认为绘画色彩中的主观量是一个更复杂、包含了更多情感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早在五千年以前,我们民族的先民就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建立了光辉灿烂的远古物质和精神文明。本文以中国历史典籍和出土文物为依据,用许多生动的远古文化事象即例证,对我国远古时期的绘画、雕塑和音乐、舞蹈等艺术进行了概略性的论述。从这一侧面亦可清楚地看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不是五千年而是七千年以上。 一、绘画与雕塑 绘画和雕塑艺术是“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深深植根于民众之中的艺术(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源流》)。它在我国已有…  相似文献   

6.
形与形之外     
陈郢 《培训与研究》2003,20(4):105-107
人们对绘画艺术的早期认识是:绘画艺术的任务就是用线条和色彩记录下艺术对象在某一瞬间的状态。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东晋名大画家顾恺之,他正式建立了中国古典绘画理论中的“形神论”。第一次鲜明的提出了“以形写神”的观点,正确地处理了“形”和“神”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动态—生成式绘画活动”教学模式是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指导下,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来的一种新的绘画活动模式。它主张儿童自主的学习和创造,强调了儿童情感的体验。体现出把儿童画归还给儿童的新的艺术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8.
绘画艺术走到今天,在不暇思索中被置于一个新历史语境,开始了自身的重构。艺术进入市场,艺术品汇入流通渠道,已成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艺术发展的显著特征。艺术家“经济人”化,“新生代”绘画为市场所接受,昔日从事政治波谱的艺术家成为“金钱”的追逐者……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将决定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必将有别于外来艺术而存在的有本土特色和市场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9.
在很多人眼里现代派绘画看不懂,感觉就是“乱画”。其实并非这样,它是有理论基础和根源的。被认为是现代派理论柱石的著名理论家克莱夫·贝尔在他的《艺术》一书中给艺术定义道“存在意味的形式”,它是人们在生活中对某种感情的亲身感悟。在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现代派绘画教学的尝试,让学生们画现代派的抽象艺术, 取得了非常令人满意的教学成果。起先在课堂上我展示几幅现代派大师毕加索、米罗、克利、康定斯基的作品,学生们说看不懂,是瞎画、胡画,不是绘画。  相似文献   

10.
杨晶 《考试周刊》2010,(30):52-53
一、对新具象主义绘画的了解认识 在当代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文化艺术全球化危机呼声高涨的情形下,各国都提出绘画艺术要"民族化"、"区域化",以此来"全球化"。这就不得不迫使艺术家们在传统上找契合点,上世纪80年代后西方所谓“新绘画”发展迅速,如意大利的超前卫绘画;德国的新表现主义绘画、新野兽绘画;法国的新自由形象绘画;英国的新精神绘画;美国的新意象、新浪潮、新象征,新具象、新表现,涂鸦艺术、庞克艺术、叙事显象、图案与装饰、具象表现主义,等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绘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博大的文化渊源,精深的艺术内涵,与欧洲绘画艺术一同成为世界绘画艺术宝库的经典珍藏。随着西方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渗透和发展,现代青少年知道《蒙娜丽莎》的多过《李白行吟图》,  相似文献   

12.
任何种类的绘画都有自己特定的表现手段和物质材料,中国画的表现手段是以线条为主。我们在阐述中国绘画艺术的运笔、达意和运笔技法所含的画家个人特征时,都涉及到作为媒介的线条的问题。线条这一艺术媒介和艺术形式,关系着一般绘画作品的审美感,而对中国绘画来说,这一艺术形式的运用对造形、抒情具有重大意义,并且产生特别显著的审美效果。一关于绘画艺术中线条的起源,可以从我国古代有关记载中考察奴隶社会时期绘画艺术中线条的运用。《周礼·考工记》中曰“凡画绘之事,后素功。”“绘”指涂颜色,“画”指画线条。“画”与“绘”的区别,有…  相似文献   

13.
印象画派是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的过渡,是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分水岭,标志着新艺术的开始。印象派在色彩表现上打破了“固有色”概念,科学客观分析色彩关系,创立了全新的色彩体系。印象派对我国的美术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花梅 《考试周刊》2007,(48):90-92
《德伯家的苔丝》场景描写中绘画艺术的运用对气氛的烘托、主题的阐发、读者的心理接受都产生着重要影响,为作品增辉不少。其场景描写的绘画艺术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绘画术语的运用和对画家的引用、色彩描写以及光的描写。  相似文献   

15.
关注儿童欣赏艺术作品的发展阶段理论的人都不陌生迈克尔一帕森斯(MichaeIJParsons)。帕森斯在他的经典之作《我们如何理解艺术》(HoWWeunderstandart.1987)中详细阐释了“审美发展五阶段论”。学界都明了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研究早于儿童美术欣赏领域的研究.1885年英国的库克(ECooks)就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色鲜明。蕴涵深厚,是世界绘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所谓“画分三科”(人物、山水、花鸟),实际上概括了字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人与入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然界各种生命之间的关系。三者整合成宇宙,体现了艺术的哲学蕴含。我国素有“诗画相通”的传统,宋代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总结绘画创作时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苏轼评价王维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历代“咏画”、“观画”的佳作很多,当代著名诗人王家新上世纪80年代以《中国画》为题创作的组诗.广受好评,其中的一首《鱼》可谓出类拔萃——  相似文献   

17.
思乡怀人诗的虚实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和“实”本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一文中对中国的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舞蹈等艺术形式中的虚和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而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即如古人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在中国的…  相似文献   

18.
王海平 《考试周刊》2010,(16):48-48
绘画是创造性的艺术,绘画的艺术价值就在于创新。一味地“摹古”或“跟风”,其结果只能是复制画匠。因而绘画的创新比之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就显得更为重要。绘画的创新除了能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官刺激外,其艺术内涵要与观赏者的心灵沟通,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绘画艺术的创新如果离开了这个根本,也就不存在什么价值了,因为绘画艺术正是在不断的创新中向前发展的。中国画的发展同样存在着创新的问题,林风眠是最早进行国画改革的现代画家之一。  相似文献   

19.
当代架上绘画艺术,存在着迎合“市场文化”低级趣味,“精英体制”的“压榨”、“形式主义”的“怪圈”等时代弊端。绘画作品的价值取决于作品能否反映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文状态,作品反映生活的角度和对艺术语言把握的准确程度。生活永远是艺术主源,因此,真正的架上艺术家应该永远贴近生活,而大可不必改换门庭,追赶时髦。  相似文献   

20.
法国罗浮宫,五彩缤纷的艺术殿堂。人们誉为世界“三宝”的“胜利女神”、爱神“维纳斯”雕像、达·芬奇的绘画《蒙娜丽莎》等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宝陈列罗浮宫。其中“维纳斯”这件高两米,上身半裸的公元前的古希腊雕塑,在以收藏古代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的罗浮宫里,被称为“首席珍宝”。经过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这位美丽的爱神,虽然被人们从废墟中拯救了出来,但不知何年何月,何种灾难夺去了她的双臂。可是她的美,仍然使人倾倒,因此人们也称她为“断臂美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