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有个著名的企业家叫查尔斯·施瓦布,他下属的一个工厂总是完不成定额,他试着换了一位自己非常赏识的人任厂长,仍不见明显效果。于是他亲自来到了工厂车间。 当时,正是工人交接班的时候,他就问一个要下班的日班工人:"你们今天炼了几炉钢?"那位工人答到:"6炉。"施瓦布想了想,在小黑板上写了一个"6"字,就走了。  相似文献   

2.
买"珠"还"椟"     
话说那个郑国人"买椟还珠"之后,受到了老母亲的一顿责骂,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过上了流浪的生活。途中,郑国人遇见了一个怪老头,老头把他带到了一个神秘的机器里,"嗖"的一声,郑国人  相似文献   

3.
一个"差生"辍学也许算不上什么新鲜的故事,但是,他那句绝望的呐喊--"你就把我当道错题叉叉了吧!"--多么让人揪心和惊惧!一个在"教育"面前丧失了自我价值感的孩子,他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还能找回自己的价值么?  相似文献   

4.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常常幽默地对别人讲,他有一个贮藏万物的"百宝囊"。他的"百宝囊"是什么呢?就是笔记本。他从来不离开他的"百宝囊",日积月累,厚积薄  相似文献   

5.
"贪"爸爸     
有一个人,他剪着平头,一双浓眉下有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还有一个让人羡慕不已的鼻子和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你猜他是谁?他呀,就是我的"贪"老爸。哎,这可不是我乱给他戴帽子,细听我说,你就明白了。  相似文献   

6.
汪曾祺其人其文,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都是一个"异秉".第一是他生世、性格的"异秉",和"水"的关系密切;第二是他小说观念的"异秉","小说是回忆";第三是他把语言推到极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他的"高邮故事"集中体现了他小说的"异秉",寄托其"与众不同"的美学情感和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的"具体"、"发展"原则是他辩证法中的一个重要原理。通过分析他对"具体"、"发展"的理解,使我们深刻了解此原则高度概括了黑格尔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反映了他辩证法的实质和辩证法借以建立的基础和合理内核。这对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威尔·史密斯出生于美国的费城,父亲维拉是个电气工程师,母亲卡罗琳是一所学校的员工。作为家中的独子,他从小就十分机灵顽皮,加上他圆润的口音相当具有魅力,上小学时老师就送给他一个"王子"的绰号,威尔·史密斯在"王子"二字前加了一个"新  相似文献   

9.
一个让人心疼的孩子,一个让人痛心的故事.陈陈是个性格极其内向的男孩子,平日里极少与同学说话.每当我要与他交流时,他便低着头,身子使劲倚着墙,好像要把自己"塞进"墙里,也好像在拼命找个依靠,你根本听不清他的声音,只能通过嘴唇的动作来判断他的反应.每天放学这孩子收拾东西的时候拖拖拉拉,总是催了一次又一次他才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可每天上学时他总是第一个进教室.  相似文献   

10.
"一个孩子在充满宽容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有耐心:一个孩子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自信;一个孩子在充满赞美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赏识他人:一个孩子在充满认同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爱惜自己……"  相似文献   

11.
一、案例描述 我班学生李某,男,15岁,是一个极普通的学 生,成绩中等,好结交朋友,有一定组织能力,不时犯 点小错。有一天,他对班上的杨某大打出手,轰动校 园,被学校处分,才让我重新认识了他。原来他在班 里常逞强耍霸气,早有打人的习惯,还向同学收取保 护费。班里的同学有的讨厌他、害怕他,也有的喜欢 他、佩服他,说他义气、勇敢,称他为"老大"、"英雄"。 好一个"城市老大"!好一个"校园英雄"!一个十五岁 的少年,为何充满了暴力心理?通过个别谈话、收集 同学反映、进行家庭调查,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12.
"韩包子"是五·五班里的一个"坏小子"。上课时,他喜欢在同学起来回答老师问题时,偷偷把椅子移开,害得同学的屁股被摔得火辣辣地痛;下课了,他又喜欢在黑板上乱七八糟地涂鸦……反正,调皮捣蛋的事,他没少做。"韩包子"真是一个让老师、同学头痛的"坏小子"。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矿业大学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你若爱一个男生,请你让他去采矿工程系;你若恨一个男生,还是让他去采矿工程系.的确,若想"折磨"一个男生,把他扔到"男子军团"的采矿工程系,一定有一种"报复"之后的快感.但是,你也必须得接受这样的现实,他经过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采矿工程专业4年的冶炼和修行后,会变得更加成熟稳健,而且博学多才.  相似文献   

14.
我们家乡,解放以前有一个叫李倒宗的人,别人都称他为"倒瞎子",那是因为他目不识丁.别看他是一个文盲,人却非常聪明,留下许多动人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5.
"豆芽"传记     
你知道何为"大力士"吗?若是不知,本人将通过<"豆芽"传记>为您详细解说,敬请关注. 在本班,最瘦的是豆芽先生,最高的亦是豆芽先生,然而力气最大的还是他.如此一个"又细又长"的豆芽同志,却有着独一无二的奇怪经历,他的力气比地球的引力还大,"大力士"这个词根本就是为他而造的.  相似文献   

16.
父爱"阴谋"     
一夜之间,他从一个放荡不羁的纨绔儿变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开始了生存挣扎……  相似文献   

17.
2007"中国演艺名人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报告1月初出炉,在500名演艺名人公众形象排行中,姜昆以85.92分的成绩名列榜首。姜昆在外的公众形象令人"满意",那么在家里,他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父亲吗?他的女儿姜珊曾经是一个很有名  相似文献   

18.
李群 《教育艺术》2007,(12):8-8
最近读到一个小故事,题目是《我在等你说谢谢》.讲述的是一个有钱人的高档轿车漏油了,他希望有人帮他爬到车底及时拧紧油箱的螺丝,并允诺以百元大钞为酬谢.可是当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孩帮助他拧紧螺丝之后,有钱人却改变了主意,只拿出"5元零钱"给小孩,因为他觉得这点小事只需5元就可以打发了.哪知道小孩直摇头,有钱人又加了5元,小孩还是摇头,当有钱人说出"你再嫌少就不给了"时,小孩的话却让所有的人惊讶而感动.他说:"我不是嫌少,帮人是不要报酬的,我在等你跟我说'谢谢'."  相似文献   

19.
汉语第三人称代词"他"在语义虚化后,成为句子的主观标记,在句子中表达言说者的主观态度、对动作的主观量体验.通过语料搜集,我们看到在几种含虚化"他"的句式中, "他"主要用于表达主观大量,在语法化过程中成为表示主观大量的一个语表手段.但是不同句式,主观量的表达方式不同. "V他个+成语/形容词"在"他"语法化之后已经成为一个表主观大量的固定格式.而"V+他+数量短语"句式的主观量表达存在着直赋性主观量和异常态主观量两种表达方式. "V他(个)+数量短语+名词"句式通过副词标将客观小量转换成主观大量,还通过参数和语音重音指向将客观大量转换成主观大量.  相似文献   

20.
常常读到诸如此类的"后进生"转化案例:XX"后进生",看不到成才的迹象.后来班主任老师发现他画画不错,就把出班级黑板报的事儿交给了他.这件事使他找到了自信,从此像换了一个人,慢慢地该同学各方面都进步了,最后跻身于"优秀者"的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