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三道茶     
今年暑假,我去了云南大理,见识了白族的一种饮茶风俗——“三道茶”。所谓“三道茶”,就是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要依次饮三杯茶。这三道茶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一苦、二甜、三回味”。喝了这“三道茶”,我深切地感到,人生不正像这“三道茶”吗?  相似文献   

2.
曾去过云南大理,对那里的白族三道茶感受颇深。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驰名中外。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喝下去滋味苦涩,故而谓之苦茶,通常  相似文献   

3.
大理白族“三道茶”是一项独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族习俗,但其起源与汉族有密切的关系,是由晋、唐时期的汉人的“茶与姜桂混饮”方式发展而来,同时融入了白族人民深厚的人生哲学,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白族“三道茶”茶道。“三道茶”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特有的“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精神为其旅游深度开发提供了文化依据和广阔的开发空间。  相似文献   

4.
品茶     
中国各地的茶,均不及云南大理白族的三道茶好。虽然一个不会品茶的人似乎不该狂妄地评沦茶的优劣,但要我说,三道茶之好不是用舌头品尝出来的,而是用心品尝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坐在游船上欣赏沧山洱海的旖旎风光,品着那令人回味无穷的白族“三道茶”.的确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三道茶”是云南大理白族招待嘉宾的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第一道茶为“苦茶”,又称“烤茶”或“百斗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先要吃苦。第二道茶为“甜茶”,寓意“苦尽甘来”。放有乳扇、生姜、蜂蜜、核桃、桂皮等配料。第三道茶称之为“回味茶”。  相似文献   

6.
大理品三茶     
"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犹同甘露饭,佛事薰毗耶。"置身于云南的大理西湖边,品着白族姑娘捧上的香茶,我的脑海里顿时喷涌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大理的全称是"大理白族自治州"。云南有白族140多万人,其中百分之八十居住在大理。人们谈到大理,首先要讲起"白族三道茶",一如讲到天津便会想到"狗不理"、谈到陕北便会  相似文献   

7.
到云南,可算过足了一回"茶瘾"。先是在大理洱海的游船上,品尝了白族的"三道茶"。接下来又在纳西族的山寨里,品尝了纳西人的"六道茶"。那韵味、那回甘、那醇香,令人难以忘怀。纳西人的"六道茶"分别是雪茶、薄荷茶、三仁茶、烤盐茶、油茶、酥油茶。这雪茶,纳西话的意思为"岩石上的茶",实际上是一种地衣类植物,味道微苦,有润肺清热的功效。因色呈白色,叶片像茶叶,所以叫雪茶。雪茶长在雪山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岩石上,与雪为邻,吸纳雪的清气,确实是一种容易使人产生梦幻感觉的天赐之物。  相似文献   

8.
头苦、二甜、三回味,茶的味道充满人生哲(zhé)理。让我们一起来——3月5日星期三晴爸爸去云南旅游,带回几包云南"三道茶"。我很好奇,拿出一包仔细瞧了瞧。看了说明之后,我明白了云南"三道茶"是白族人喝的茶,指的是苦茶、甜茶和回味茶。我打开一袋茶,发现里面有四个小  相似文献   

9.
明代大理地区儒学发展推动了白族的华夏化进程,反映了边地的华夷一体。大理白族的华夏化主要通过自我向化与他者形塑两个方面得以实现。自我向化华夏化是白族的主动接受、认同儒家文化的结果,反映了白族内部的自觉。他者形塑华夏化主要在他者刻化下的华夏化,体现了白族外部上的影响。大理儒学发展及白族自我向化与他者形塑华夏化,反映了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的建构与融合。  相似文献   

10.
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文化发展呈现出开放性与民族性辩证统一的历史特征。与其文化发展历史特征相适应的是,白族教育存在着共生互补的教育机制,具体表现为:“儒、释、道、‘土’”兼具的多元教育内容;“释儒”结合的交融教育形式;制度教育与习俗教育并存的教育形态。而现代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共生教育是当下大理白族文化认同良性发展的教育应然选择,这正是大理白族文化认同与历史教育机制关系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品茶三味     
转眼我已经走进初三,迎来我收获的季节,这不禁让我想起初中生活的点点滴滴,就像品味白族的三道茶一般。有这么一种说法:“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正是三道茶的恰当比喻。  相似文献   

12.
“绕三灵”是大理地区白族人民传统的民俗活动,是以唱白族调为主的白族歌舞节,是人们理解白族文化的重要途径.“绕三灵”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其在实现白族文化的传承、强化白族民族认同、实现白族人民审美教育和维护白族人民心理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曹亚辉 《考试周刊》2011,(16):40-41
大理白族舞蹈属于边疆民族文化,近年来,边疆民族文化研究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也推出了一批成果,但云南大理白族舞蹈文化却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大理白族传统舞蹈文化深入研究,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将大理白族传统舞蹈的传承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对我国其他传统舞蹈的传承和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有宗教便有宗教教育,研究宗教教育是全面认识传承民族文化的民族教育的关键。南诏后期废道立佛,大理国以佛治国一脉相承,“释儒”阶层的出现,标志着南诏大理国制度化教育的形成。其教育形式是以寺院为学校、僧侣为教师、佛儒经典为课本。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君权佛授来巩固王权、教化百姓、统一思想。佛教教育是形成大理白族特色文化的重要因素,同时对大理白族风俗习惯、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去年七月,在指导完学生填报高考志愿之后,我们几位好友相约一起去云南省丽江领略云南风光,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光辉灿烂的风俗文化,其中云南白族接待客人的礼节——三道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佛教对大理文化的影响是宗教与文化相互影响关系的一个典型。佛教自传入大理之日起就与白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相互结合,渗透到大理白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形成了政教合一或政教密切联系的体制,从而对大理白族社会文化生活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佛教文化也就成为大理文化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7.
刘芬莲 《中学文科》2009,(15):137-137
去年七月,在指导完学生填报高考志愿之后,我们几位好友相约一起去云南省丽江领略云南风光,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光辉灿烂的风俗文化,其中云南白族接待客人的礼节——三道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梁永佳《地域的等级》在前人基础上对白族文化进行重描和结构,有锐意创新和不俗构思,但受到调查地域、视域等限制,迷失于喜洲中心主义误区里,将喜洲文化等同于大理白族文化,遮蔽了多元异质的大理白族文化,有必要对此进行扬弃,这将深化对大理白族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大理白族建筑具有显的民族特色,在中华民族建筑中享有盛誉,本从化角度阐述了白族建筑特色怎样植根于本土化沃土,广泛吸收外来化并经创新而形成,总结出白族建筑遵从自然,融入自然,与自然充分和谐以及体现了白族人民典雅,素净,细腻,宁静的审美意识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临终关怀服务只有同地方民族文化相结合,才能实现其美好初衷。文章阐述了当前我国临终关怀的发展现状、大理白族的风俗和信仰,对我国大理白族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