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美育,也称"美感"教育,就本质而言,美育是情感教育。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今天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只有将思想教育与美育结合起来,思想品德课才能走出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困境,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落实教书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情文并茂。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美学因素,让学生获得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要运用语文教材对学生实施美育,首先要把握美育的形象性、愉悦性、感染性特点,因势利导实施美育。其次,挖掘教材的美育内容,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情感美、语言美、意蕴美和意境美、风尚美和劳动美。再次,诱发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觉地创造美、欣赏美。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情文并茂.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美学因素,让学生获得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要运用语文教材对学生实施美育,首先要把握美育的形象性、愉悦性、感染性特点,因势利导实施美育.其次,挖掘教材的美育内容,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情感美、语言美、意蕴美和意境美、风尚美和劳动美.再次,诱发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觉地创造美、欣赏美.  相似文献   

4.
正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美育有着很大的教学空间,很多教学素材都能够从不同方面展开对学生的美育渗透,透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也能够对学生在道德品质的培养与价值观的形成上有很多帮助。本文将结合实例,从不同方面谈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美育空间。一、以美导真,树立学生的道德理想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美育空间首先体现在求真的道路上。小学阶段的学生们还不具备很好的是非标准及价值判断,对于许多事物的真假在辨析上往往还不是那么清晰。思想品德课程中的美育空间首先应当引导学生以美导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美育功能。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还要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因此,美育教育应当始终不渝地鼓励学生对美的追求与美的创造,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美的价值,也才能反过来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感受美和理解美。  相似文献   

6.
曹玮东 《黑河教育》2011,(10):27-27
在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中,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美育已成为整个教育环节中的重要链条。因此,教师在德育中(思想品德课上)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欣赏美是非常重要的。在此本人就寓美育于德育之教学的方法作一个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教好思想品德课,对初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高尚道德的培养,以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目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这使得思想品德课教学缺乏应有的生机,也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教学生活化,是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的有效途径,也应是在思想品德课中得到正确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对学生的美育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基本教学理念之一是:语文课程除了让学生获得必备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外,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可见这已明确地把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的美育作为了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施美育:一是教师创设美育情境引导学生注意美;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三是引导学生表情达意创造美.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语文这门课程,还能帮助他们在思想上,灵魂上成为一个健康、健全的人.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而语文教材中,最具美育功能的内容要教诗歌,它最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美育的重要部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诗歌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诗歌中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那么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主要应从诗歌的"三美"——音乐美、思想美、意境美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一起构成了教育的完整体系。课堂里,教师通过美育的渗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符合人类崇高理想的审美意识,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灵,高尚的情操。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英语课堂教学美起来呢?  相似文献   

11.
<正>美是触动人灵魂的重要因素。美能够带给人们愉悦和向往,因而对美的追求是发自内心、本能主动的。思想品德课引导学生追逐美,可以加快德育理念的同化,提升课程育人效能。思想品德课如何与美育融合呢?一、根植生活性以求智美的东西能够启人心智。但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在学生心中是教师没有商量余地的强制说教,是成  相似文献   

12.
审美教育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陶冶人的情感,增长知识和才干,树立和发展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的审美趣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有深刻影响.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理解、鉴赏和创造能力.要积极创设课堂情境,使美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同时,要走出课堂寻找美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寓教于乐,注意联系对比,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又以理性回到感性,切实提高美育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美育素质.  相似文献   

13.
如何让学生爱上思想品德课?如何让思想品德课感动学生心灵?这需要我们每一位思想品德教师用心去揣摩,精心去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把思想品德课“装扮”起来,让它从内到外散发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4.
自新课程改革方案实施以来,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我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才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落实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适应现代思想品德课教学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思想品德这门课程。  相似文献   

15.
审美教育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陶冶人的情感,增长知识和才干,树立和发展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的审美趣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有深刻影响。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理解、鉴赏和创造能力。要积极创设课堂情境,使美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同时,要走出课堂寻找美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寓教于乐,注意联系对比,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又以理性回到感性,切实提高美育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美育素质。  相似文献   

16.
开放性思想品德课,要求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主体者——学生及它的有效载体教材和借助的手段都必须是开放的,这样才会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及教程的和谐性的教学要求,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达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只有开放,才能让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发挥,才能让思想品德课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强丽 《甘肃教育》2009,(18):53-53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最佳途径。思想品德课的“导行”教育,是指在教师讲清道德概念,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行为要求。它既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又延伸到教学之外。其对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思想品德课的“导行”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一起构成了教育的完整体系.课堂里,教师通过美育的渗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符合人类崇高理想的审美意识,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灵,高尚的情操.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英语课堂教学美起来呢?  相似文献   

19.
思想品德课作为引导学生学习、了解、认知政治知识,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课程,在学生教育体系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将新闻播报活动运用到思想品德课中,对于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有着积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动脑。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实施中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这个总是需我们每位德育工作者进一步地思考和探索。依据美学原则,运用美育方法,提高审美性,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充满教育艺术,无疑是一种新的视角和途径。我们认为,美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循美的规律,按照学生的审美求进行,以审美立美为手段,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在教学中,真、善、美又不等于美。只有真、善通过美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学才能更有效地体现真,达成善,实现美。我们在教学中运用美的方法和手段,以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美的艺术,美的生活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在这样几个方面以美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