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林砺儒是我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较早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教育进行了历史的、阶级的分析,科学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并在教育的方法论、教育的发展方向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精辟的阐述。本文着重探讨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试图从一个侧面展示他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林砺儒是我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较早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教育进行了历史的、阶级的分析,科学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并对教育的方法论、教育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精辟阐述。他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近代中国出现了轰轰烈烈的留学日本的热潮。数以万计的留日学生回国后,成为近代中国学习日本和西方先进文明的重要媒介,不仅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教育向着近代化方向发展。他们传播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译编教科书,解决了兴办新式学堂急需教材的燃眉之急,也把许多新词汇、新术语传入中国,促进了教育内容的近代化。他们在教育行政机关任职和在学堂任教,尤其是创办新式学校,对近代中国兴办新式学校和进行资产阶级教育改革,确立资产阶级教育体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近代留日学生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艰难地推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广大留日学生在“教育救国”理念的感召下,视义务教育为救国国强,富国强民的根本途径,积极地从事义务教育的宣传、推进工作、在义务教育的思想传播、政策制订及师资培养等方面为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中国教育近代化事业得到了大幅度的拓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教育期刊是展现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窗口,是近代教育研究成果交流、传播的重要平台。对外国教育思想的引进和近代中国教育思潮的兴起,以及对中国近代学制的建立和发展都做出过重要贡献。文章通过考察中国教育期刊与近代教育理论传播的历史,总结出教育期刊传播的主要教育理论内容及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6.
留学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唐朝时期日本向中国派了大批留学生,使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飘洋至日,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二十世纪初年,两万多中国留日学生则从日本引进了许多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的政治变革和思想演变。留日学生在这方面的不懈努力和卓越贡献,构成了清末留日学生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留日学生引进日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数众多的爱国青年学生赴日留学。这些留日学生利用多种方式,通过广泛、积极的参与,对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思想、科学、文化、教育、军事等领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优秀的理论家、宣传家,他适应中国革命的需要,从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顺应革命形势,在文化领域“呐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从瞿秋白的思想转变过程中,可以看出理论传播和社会需要之间存在历史的互动关系。社会需要是理论传播的前提,同时理论传播又孕育着新的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9.
近代蒙古族无神论思想利用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吸收了古今中外无神论思想成果,形成了具有近代特点的战斗性的无神论思想。尽管它存在局限性,但在反黄教的斗争中曾经作出过卓越贡献,是蒙古族哲学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和理论环节,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在蒙古民族中的传播打下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达德学校是贵州近代史上的一面旗帜,贵州近代派遣的留日学生中有不少是达德学校的师生。这些留日学生因受新学的熏陶,在他们归国后在传播进步的思想观念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而推动了贵州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近代革命史和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命运有着深远和持久的影响。当时马克思主义在法国的广泛传播,使留法的我国早期共产主义者和革命青年得以直接接触到马列原著,因而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上,取得了重大收获。他们在选择、认同、导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Educational philosophy in China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starte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John Dewey'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thoughts, followed by the dissemination of Marxism thoughts of education, and initially established the framework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s an academic discipline. After the found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49, especially during the 1980s,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m, the discipline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 has been maturing. While exploring China's history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 this article also covers contemporary Western development. Future trends of this discipline include extending specific fields of research,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esearch, enhancing the functions of both critique and guiding ideals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 Translated from Jiaoyu Yanjiu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3, (7): 3–10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化的转型期,中国教育近代化是在中与西、新与旧的氛围中展开的。在教育科学及思潮的传播变迁过程中,近代教育家充当了自身从传统到现代型的转换及西方教育思潮传播的双重角色。这一角色统一存在于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百多年历程中。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率先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化演进历程。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呈现出从理论信仰到革命实践的历史化轨迹:从理论介绍到接受信仰,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理论自觉;通过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论战,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通过革命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完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开创者从理论信仰到革命实践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实现教育优先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目标的需要。研究这一理论,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科学本质、思想渊源、实践基础、实践意义、学科价值及其内在品质等问题,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当代教育科学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不断开放发展的体系。思考和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范畴,是开展有关研究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和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李大钊诞辰123周年之际,探究李大钊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关于教育平等、教育改革、教育创新的思想,揭示其教育思想的前瞻性、科学性、实践性,既是对李大钊丰富而深刻的教育思想的再认识和新思考,也是为当代中国教育的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提供一些经验借鉴和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先生一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而奋斗,在教育思想上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尤其是他在北大改革中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不仅对当时学术的繁荣、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还使北大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早传播所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对中国革命有着深远影响。今天,我国的教育正进行着深刻地改革,这一办学思想给我们带来许多宝贵的启示,值得很好地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育哲学的世纪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世纪的中国教育哲学 ,以学习杜威教育哲学思想为初始 ,后又有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 ,初步建立了教育哲学学科体系。新中国成立后 ,尤其是 2 0世纪80年代以来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 ,教育哲学的学科体系更加完善和发展 ,在挖掘民族的教育哲学思想历史的同时 ,又关注西方教育哲学的发展。未来教育哲学的发展趋势是 :向具体研究领域深入 ;加强研究的国际化 ;进一步发挥教育哲学的批判功能和理想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世纪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 大致可以分为4个大的阶段, 其中影响中国教育思想和实践较大的, 主要有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 “传统教育”思想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 它们与教育中的社会本位论和个体本位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此引申出教育目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等方面的不同主张。这些历史经验, 对于我们进行教育改革, 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教育学科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 以 “三个面向”为指针, 即以教育现代化为基础, 立足本国, 面向世界, 探索出一条既是现代化的、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与教育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学说的不同部分在不同的时间通过不同路径传播到中国。在与各种思想流派之间的对话与交锋中逐渐脱颖而出,并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大批拥护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开始了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和探索的历程,最终取得了重大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