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思"淡化语文知识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知识的引入为现代语文教育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构成了语文课程的基础。但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导致了语文课堂的刻板和缺乏生机,原有的语文基础知识体系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更新和充实,与语文课程和教学目标不相适应甚至发生冲突。语文课程改革不是要淡化语文知识,而是要实现语文学校知识的除旧纳新,构建良好的学校语文知识体系,确保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素养"一词在各科课程标准中运用普遍,对"语文素养"一词要从课程改革的整体目标上去理解。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方面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的知识、能力、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不应忽视基础教育课程的总体目标。讨论"语文素养"的主要目的还是要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程目标,改进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3.
罗万玉 《青海教育》2002,(10):27-28
语文教学有两个层面:一是字词句段篇的感性教学,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知识,达到听说读写的一定能力,这是语文教学最起码的要求。因此,这是浅层次的,还不能说是一种境界,它只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入门,是语文教学中“情”的贯穿,“悟”的培养。“情”与“悟”交相辉映,互为因果,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升华,一种有意为之的拔高,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因此,这是深层次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有这种“情”结,有这种“悟”性,有“情”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语文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立德树人"的策略,既能创新语文教学理念,拓展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还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培养自身的综合素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要有魅力,不能离开生活这片沃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生活为本,将语文和生活有效链接,以实现知识在生活中的实践意义.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中的"趣点",对语文课进行有效的活动设计,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和深思生活的意义,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兴趣 ,应该从“生活化”入手 :语文讲读“生活化”;作文训练“生活化”;语文教育“生活化”。教师在传授知识和训练能力的过程中 ,自然地注入新时代的生活内容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是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多年来,语文教学一直在改革中摸索前进.进入新世纪以来,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一些偏差,学生的人文意识没有提高,语文水平却整体下滑.语文能力如何提高?  相似文献   

8.
语文知识要点滴积累,语文能力是在深厚的知识基础上形成的.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并通过善于联系、讨论热点、阅读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语文营养.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非语文"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已经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语文教学中的"非语文"现象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一、多媒体使用过度,导致喧宾夺主,甚至本末倒置.二、影视剧作视频过度使用,学生表演泛滥.三、解读脱离文本及其产生的背景,观念落后,缺乏相关知识.四、热衷于抽象概括,热心于浅层提问.语文教学中"非语文"现象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课改之初.一线教师以语文新课标中的若干表述为依据.对知识教学提出了诸多质疑.认为要在语文教学中“淡化”甚至“取消”知识教学。经过七八年的讨论与反思,学界对知识教学形成了较为一致的意见.那就是:语文教学不存在要不要知识教学的问题.而是存在要教什么样的知识和怎样教这些知识的问题。要明确语文要教哪些知识,就需要对现有的语文知识进行重新审议,并在新的知识框架中吐故纳新:而要明确怎样来教这些知识,则需要对语文知识的形态进行深入讨论.建立起对知识形态丰富性的认识。本文拟从知识形态转换的视角来探讨怎样更好地开展文学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11.
从“文本”走向“人本”语文教育为人的发展服务。一切语文教学与设计的根本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我们的语文教学与设计不仅着眼于“文”,更是着眼于“人”,要通过“文”这一载体而实现“人”的发展。正因为坚守“生本位”,即由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转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为本位,所以我们语文教师的备课设计就必须由“文本”转向“人  相似文献   

12.
语文既是一门学科课程,又同时具有活动课程的性质。作为学科课程,语文教学自然要传授和学习语文知识;作为活动课程,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这样,语文知识和语文活动就成为语文教学的两个最基本的课程因素。围绕这两个课程因素的认识,语文教学界曾有过一些探讨和争论,如近年来对以往语文教学过分传授系统的语文知识的所谓“知识中心论”的批判;如以“新课标”为导向的有意无意淡化语文知识、强化语文活动的倾向。对于这些批判和倾向,我们要认真分析、理性对待。根据以上语文课程的特性,语文知识和语文活动在语文课程与教学中显然构成了一对矛盾,既然是矛盾,就不能将二者分割开来孤立地认识,不能简单化地厚此薄彼,必须考察它们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是构成事物的动力因素,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定型。也许,语文教学的规律就包含在语文知识和语文活动这一对最基本课程因素的对立统一关系之中,找到了它们对立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高职语文教学在解决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基础上,还担负着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素养的任务。因此,教学所选教材要贴近学生生活,切合职教特点,要体现时代感;教学方法要强调多种方式、手段并举,教学语言要幽默、精练、生动;考查方式要多样,要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目的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我国广泛开展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知识教学成为一个热议的问题。到底要不要教语文知识,应该教怎样的语文知识,建立一个怎样的语文知识系统,至今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叶圣陶先生曾多次指出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形成一个周密的教学体系。而新课改下的语文知识问题,就是要反思传统的语文知识观并重建现代语文知识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生活化",强调的是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了解生活.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大语文"应该着重于扩大语文的使用范围.<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课本都十分强调用语文来学语文;许多语文界的有识之士也十分重视用语文来学语文.但是语文教育要从训练为主的教学转向使用为主的教学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在语文教学改革的今天,语文教学仍然强调要在读上下功夫.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享受"读"的快乐,从而走进书的世界.与书为伴,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语言课程标准》提出:“课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仅仅靠一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语言教学必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重视语文实践活动,并通过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国学经典教学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学生的国学知识较为丰富,其语文基础就会比较牢固,使学生能更轻松地学习语文知识。因此,教师要重视国学经典教学,并有效应用"三字诀"开展国学经典教学,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是对语文教学的正本清源,也是语文教学的必然归途,是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学美学体系的逻辑起点、归宿点和立足点。那么,如何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呢?特级教师魏星说过:“要教出‘语文味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