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保护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已建和在建信息系统的安全,根据GB/T 22239—2008《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结合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网络、应用系统现状,针对测评发现存在的安全技术防护差距,设计出对应的技术解决措施,选择符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等要求的安全专用产品。实践证明,采取等级保护体系化建设整改,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全面提升安全保护能力的方法。本文主要从差距测评中发现的电子政务系统存在的主要安全技术问题入手,提出了我省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已完成整改的安全技术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黄虹 《科技广场》2009,(11):97-99
本文通过电子政务的表现形式,阐述了电子政务的核心与本质的内容,并在研究、分析影响电子政务建设的信息安全等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如何通过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实施及其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些原则,按阶段、分级别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越来越受到关注。电子政务系统对WPS Office的集成多数是采用VBA实现.无法实现代码与文档的分离.从而导致代码维护困难的问题。实现代码与文档分离.从而方便代码维护.成了电子政务系统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COMAddin的WPS Office和电子政务系统集成的方案.并且完成了WPS COMAddin端的详细设计、实现了相关数据的显示、痕迹保留和痕迹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4.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焕成  邱均平 《情报科学》2005,23(5):648-654
随着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分析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知识产权的内涵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权利人享有的权利,提出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电子政务涉及对国家秘密信息和高敏感度的核心政务的保护,涉及到维护公共秩序和行政监管的准确实施,涉及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保证,因此.在国家全面规划和启动电子政务建设时.促进电子政务健康发展,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运行,必须同步开展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的配套研制和实施.这是电子政务工程推进的重要原则之一。安全,电子政务产业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电子政务的发展和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威胁;论述了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主要体现为硬件设备、软件技术、组织管理以及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四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从日常安全运作、主动防御、入侵防御与受侵修复四个角度,以入侵发生前、入侵发生时与入侵发生后三个层次的模式,解决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根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对信息系统的安全定级以及等级保护的明确要求,提出了新建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规划与建设实施策略,分析改建信息系统在安全等级方面存在的差距并提出了具体整改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8.
回顾梳理现有电子政务系统相关研究,讨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的适用性,重点分析了教育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家校互动案例,设计并运用战略介入矩阵等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研究系统建设中出现的不足,得出电子政务发展至较成熟阶段,系统建设中受众权力不能得到重视、有效参与不足以及缺乏监督等问题是阻碍电子政务系统成功实施的主要原因;以受众为中心、有效参与、完善监督机制是电子政务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科技系统政府网站评价与科技电子政务发展对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技系统政府网站是科技部门沟通公众与社会的窗口,其发展程度可反映科技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本文通过分析科技系统政府网站的评价结果,探讨科技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科技电子政务的发展应制定统一的规划,推进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善科技电子政务的服务功能,加强科技电子政务的决策支持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张敏  李皓婧 《内江科技》2010,30(1):118-118,145
文章结合电子政务的概念,系统归纳了电子政务的含义和特点,在电子政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电子政务在我国及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及在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个人信息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振  贺佐成 《情报杂志》2005,24(3):2-4,7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使得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中个人信息隐私面临被侵犯的可能 ,对此 ,应当从提高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意识 ,提高电子政务信息管理者道德 ,以及加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系统的管理方面来保护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中的个人信息隐私权。  相似文献   

12.
从经济学角度审视电子政务绩效入手,讨论了中国电子政务国际排名徘徊不前的原因,以及中国国情与电子政务发展道路的关系,剖析了“一把手工程”与电子政务的可持续性、电子政务项目存活的基因、事务处理系统的数据共享、研究型信息共享、电子政务建设如何削减社会交易成本等问题,得出不要追求很难成功的宏大电子政务工程体系,而应由若干成功的系统逐渐成长、扩展为成功的应用体系,脚踏实地改进每一个项目才是电子政务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1,(7)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科技和经济的双重发展使得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的发展在这个时代更是取得了难以企及的高度。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很多行业有了发展的新动力,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也使得我国市场化经济取得了进一步发展。信息化技术在被应用的过程中也逐渐分化为好几个部分,其中电子信息安全技术也被广泛应用。近年来,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得更加自动化的电子政务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使用,电子政务系统的用户也在逐年增加,电子政务系统的使用范围也逐渐扩大。随着电子政务系统的用户逐年增加,我们也逐渐发现电子政务系统仍存在着很多漏洞,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为了保证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我们将电子信息安全技术运用于电子政务中。本文针对电子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运用作为研究重点,了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电子政务程度不断加深。各地信息化系统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电子政务系统运行于互联网之上。根据200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已建设完成的电子政务系统大部分采用招标采购的建设方式。但笔者在参与多个省级电子政务系统的运维工作多年后发现,由于电子政务系统的行业特殊性,招标采购完成建设的系统在其生命周期的运行和维护阶段会存在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政府中出现了负责公共事务管理软件开发的公务员,如何控制他们的自由裁量权以及妥善解决电子政务的僵硬性问题是在我国新时期全民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一个新问题。系统官僚理论是西方学者研究系统官僚与电子政务建设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微观公共管理理论,它对如何解决系统官僚的自由裁量权及电子政务的僵硬性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及建议。系统官僚理论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构建标准化的电子政务应用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深化,如何规范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成为目前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设标准化电子政务系统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子政务的迅速发展,电子政务将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运用到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中。在应用的过程中,传统电子政务底层硬件资源得不到综合利用,各级政府数据库分散且不规范,很难进行综合利用和统一管理的问题。文章通过对云计算概念的描述,针对现阶段其存在的问题,研究云计算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实现旨在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8.
电子政务是一个面向应用的工程,随着政府机构职能的改革电子政务系统本身需要不断地调整,这是任何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必须考虑的问题。在电子政务被列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后,国务院组织了上百位专家对国家电子政务进行研究形成了一套电子政务发展战略框架。按照“十五”期间全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将主要围绕“一站两网四库十二金”重点展开。  相似文献   

19.
应用信息安全技术提高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剖析了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研究了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涉及到安全区域的有效划分、重要信息的有效控制以及系统VPN的合理设计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移动电子政务发展的优势;列举了移动政务系统应用的若干具体事例及所取得的良好应用效果;分析了影响移动电子政务发展的五大问题:政府重视不够、网络不佳、数据不足、标准化和安全性欠缺、法律法规不健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快移动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