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可爱 《学子》2012,(8):53-57
一、考卷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女孩生下来就是唇腭裂,六岁时她发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女孩":妈妈,我为什么与别人不一样呢?"妈妈":孩子,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缺陷,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你有缺陷吗?你是怎样面对自己缺陷的呢?别人有缺陷吗?你又是怎样面对别人缺陷...  相似文献   

2.
在一档儿童选秀节目上,一个5岁的女孩清唱了一段京剧,主持人开始采访她。在问过"什么时候开始学戏""是不是每天都需要练习"等铺垫性的问题后,主持人问:"你觉得这几年的坚持有意义吗?"孩子迷茫地看着主持人,疑惑地问:"什么是坚持?"主持人想了想说:"就是说,你觉得天天很辛苦地练习唱戏值得吗?"孩子更加困惑了,小声问道:"什么是值得呢?"我开始怀疑主持人的专业性,一个儿童节目的主持人,怎么能问孩子这么成人化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3.
怎样办好家长学校本刊记者刘秀英随着子女来到这世界上的第一声啼哭,您理所当然地成了父母。但是,您了解孩子吗?您知道如何做父母吗?任何一种社会角色,都有自己的行为规范,父母角色也不例外。为了让父母避免的母亲的遗憾,1994年12月21日,本刊和全国家庭教...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时期让父母特别头疼。在这段时期里,孩子会出现很多"离经叛道""特立独行""不听教诲"的言行举止,如抽烟、喝酒、留长发或者染发,顶撞父母,无心向学……这些行为都被冠上一个名词——叛逆。其实,我们都清楚,叛逆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很多父母自己当年也都有过叛逆的行为,男孩子也曾背着父母偷偷抽烟、打架,女孩子也曾偷穿妈妈的高跟鞋、涂指甲油、看言情小说……那么,现在已为人父母的我们都变坏了吗?答案固然是没有的。  相似文献   

5.
■你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吗?你怎样与他沟通交流?■你是青春期的孩子吗?你该真诚地理解父母的心。■爱和宽容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吴玉琴 《宁夏教育》2003,(10):60-60
首先,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来体验快乐。在每一件小事上,父母都可以询问孩子的感觉,高兴不高兴,为什么。比如出去玩的时候问孩子:“你喜欢出来玩吗?高兴吗?”还可以问:“你跟妈妈在一起高兴吗?”父母也要经常把自己的体验告诉孩子,如:“你能自己衣  相似文献   

7.
<正>某天,听到朋友调侃自己的孩子:"你有童年吗?"孩子天真地回答:"有!我有童年!等放寒暑假我就有童年了!"同样的问题,我们敢问问每一位孩子吗?我不敢!朋友的孩子在班里已经属于活泼的、学习好的、父母没怎么施加压力的、人缘也较好的,且父母都是老师也有寒暑假,她尚且如此回答,我哪还敢问其他孩子?  相似文献   

8.
你还在为辅导孩子的作文发愁吗?别的家长都是怎么教孩子写作文的?抛弃干巴巴的教育理论,我们请那些作文经常见于报刊的“牛孩”父母来现身说法。你会发现,辅导孩子作文其实一点儿都不难,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用心!  相似文献   

9.
全世界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式五花八门。爱的结果千奇百怪,中国的父母在爱孩子方面,几乎称得上世界冠军。今天,如果我们把全中国的父母召集在一一起开会,许多人都会说一句相似的话:“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管。”真的是只要学习好了别的什么也不用管了吗?  相似文献   

10.
仰视孩子     
“顽皮”“无知”“贪玩”“不听话”……不知有多少词汇在描述着人之初的孩子。成人总觉得孩子需要无微不致的关心、教诲,去教他们知识,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因为成人是理智的,有经验的,而孩子永远是教会的,果真如此吗?如果我们蹲下来听听孩子的想法,认真地理解孩子,透视他们,你会发现自己错了。八年前从职业中学调回县城教幼儿园,别人也曾告诉我,孩子懂什么,还不好教。我也自以为大材小用,可一次在课堂上孩子们促使我纠正了自己的偏见。“”像什么?成人能有几个答案?可孩子们给了我不小的惊奇:像小草;象大山;像唐僧的帽子…  相似文献   

11.
孩子们有隐私吗?爸爸妈妈们为获取孩子的隐私是不是常常和孩子斗智斗勇?孩子们怎样看待父母的这些行为呢?让我们来听听孩子的真实感受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赵白 《家庭教育》2009,(2):26-26
每个爸爸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父母的这些爱,孩子能感受到吗?与此同时,孩子们又是怎样表达对父母亲的爱呢?让我们来看看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孩子们的心里话吧!  相似文献   

13.
如果孩子正处于读书阶段。父母一定会问孩子很多问题,诸如“今天学习了哪些新的内容”、“这次考试的排名情况如何”、“最近常和哪些同学在一起玩”等,甚至是“有没有在学校里被老师批评”,唯独有那么一句话,其实是为人父母者最应该问一问孩子的,却又常常为我们所忽略,那句话就是:“孩子,你快乐吗?”虽然身兼父亲和教师之双重角色,理当对孩子偶加垂询,但我做得连自己都不满意。  相似文献   

14.
在这个社交变得频繁而且重要的时代,交往更成为父母都关心的话题。孩子的社交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当你发现他变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孩子,还能改变吗?内向的孩子也能在交往中如鱼得水吗?社交能力,到底是一种普通智力,还是社交商提法更为科学、准确?互联网迅速发展,使社交一词有了新的含义。网络社交和真实社交有差别吗?让我们一一解答上述问题,帮你找到孩子社交发展中的一系列密码,优化养育,培养出受欢迎的孩子。  相似文献   

15.
QQ是个孩子     
这篇文章没有讲述很具体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但作者告诉了我们怎样全面地看一个孩子。做父母的常常觉得自己很了解自己的儿女,做老师的常常认为自己教过很多学生,所以很容易看出孩子的优缺点。其实,我们也常常会片面。本文作者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爸爸妈妈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是不知道这些充满期待的父母有没有想过,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您是否有意无意地给孩子施加了各种压力,您会不会成为孩子压力的来源,这种种有形的、无形的压力,您的孩子能承受吗,怎样做对孩子来说才比较合适呢?  相似文献   

17.
飞舞 《家长》2011,(10):23-24
女儿刚上学时,我就告诉她,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别人都帮不上忙,所以我很少管女儿的学习。正因为如此,老公经常说我不负责任。每当他这样说我的时候,我总是毫不客气地反问他:"你能负责她一辈子吗?我们都得为自己负责,不是吗?"我一直坚持着对女儿"不负责任"的教育,因为我不想让她养成依赖我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孩子     
蒋歆微 《广西教育》2005,(7C):30-31
我常常问他:“阿卡,你说,当有一天我们老得连牙齿都掉光了,还能称自己为孩子吗?”  相似文献   

19.
张锦贻 《家庭教育》2009,(12):14-14
常常听见父母们叮嘱孩子:放学以后,好好地写作业哦!尽管孩子们都答应着,实际情况却并不一样。父母们都很忙碌,不可能每时每刻都伴随在孩子身边。孩子放学回家,是否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主要在孩子自己。那么,为什么有的孩子会不把父母的话记在心上?难道他们不想让自己当个好学生?做个好孩子?  相似文献   

20.
孩子是谁的     
孩子是谁的?是父母的?是国家的?当然都不错。但孩子首先是他自己的。这有什么区别吗? 有区别。有的家长因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没有实现,就希望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偿。自己想当音乐家没有当成,也不管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天分和兴趣,就硬逼着孩子学钢琴、小提琴。有些父母看到自己同事、邻居的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就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不足与人家的孩子比,弄得孩子抬不起头来,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个性发展受到抑制。不问是否合适,不管是否符合孩子的实际状况,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这就是没有把孩子看成是他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