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牧竖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相似文献   

2.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  相似文献   

3.
永某氏之鼠     
永 ① 有某氏者 ,畏日 ② ,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 ③ 子 ,鼠 ,子神也 ,因爱鼠。不畜猫 ,又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 ,悉以恣鼠不问。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 ,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 , ④ 无完衣 ,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 ⑤ ,夜则窃啮斗暴 ,其声万状 ,不可以寝 ,终不厌。数岁 ,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 ,鼠为态如故。其人曰 :“是阴类恶物也 ,盗暴尤甚 ,且何以至是乎哉 !”假五六猫 ,阖门 ,撤丸 ,灌穴 ,购僮罗捕之 ⑥ 。杀鼠如丘。弃之隐处 ,臭数月乃已。呜呼 !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注释】①永 :唐州名 ,治所在今湖南省零…  相似文献   

4.
学会选择     
有这样一则寓言:场院上,一头毛驴要吃草,它的左右两边各放着一堆青草。毛驴犯了难,先吃这一堆,还是先吃那一堆呢?毛驴在犹豫不决中饿死了。《聊斋志异》中的一则故事更耐人寻味:两个牧童进深山,入狼窝,发现两只小狼崽。他俩各抱一只分别爬上大树,两树相距数十步。片刻,老狼来寻子。一个牧童在树上掐小狼耳朵,弄得小狼嗷叫连天,老狼闻声奔来,气急败坏地在树下乱抓乱咬。此时,另一棵树上的牧童也拧小狼的腿,这只小狼也连声嗷叫,老狼又闻声赶去……这样老狼不停地奔波在两树之间,终于累得气绝身亡。驴饿死,狼累死,其原因是共同的:不会选择。人…  相似文献   

5.
“翟母皈心释氏,日诵佛不辍声。(翟)永龄佯呼之,母应诺。又呼不已,母愠曰:‘无有,何频呼也?’永龄曰:‘吾呼母三四,母便不悦,彼佛者日为母呼千万声,其怒当如何?’母为少悟。” 读罢上述短文,令人忍俊不禁。然在兴奋之余,又使人有所警悟,受到启迪。该短文选自浮白斋主人的《雅谑》,以文体而论,乃属笔记。那么,什么是笔记呢?笔记又叫随笔或札记,是作者随笔所记、体例不拘的一  相似文献   

6.
大鼠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 )抱( )投( )鼠屋,合其扉,潜视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选自蒲松龄《聊斋  相似文献   

7.
标点符号部分给下面各段选文加上标点1、天风元年琅琊海曲有吕母者子为县吏犯小罪宰论杀之吕母怨宰密聚客规以报仇母家素丰赀产数百万乃益酿醇酒买刀剑衣服少年来酤者赊与之视其乏者辄借衣裳不问多少数年财用稍尽少年欲相与偿之吕母垂泣曰所以厚诸君者非欲求利徒以县宰不道枉杀吾子欲为报怨耳诸君宁肯哀之乎少年壮其意又素受恩皆许诺其中勇士自号猛虎遂相聚得数十百人因与吕母入海中招合亡命众至数千吕母自称将军引兵还攻海曲执县宰诸吏叩头为宰请母日吾子犯小罪不当死而为宰所杀杀人当死又何请乎遂斩之以其首祭子冢复还海中(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  相似文献   

8.
佛狼机,明代一火炮。一般认为,此炮是明代中期从葡萄牙传入我国,其主要特征是:(1)有瞄准具,射击精度好。(2)配有子铳数枚,可事先把药弹装好。放时纳一子铳于母铳中,一纳一放,轮流发射,提高了发射速率。由于这些优点,在其传入后很快进行了仿造。“中国之人更运巧思而变化之,扩而大之为发矿,发矿者乃大佛狼机也;约而精之以为铝锡铳,铅锡铳者乃小佛狼机也。”①佛狼机有可能是中国发明的吗?在《火龙神书》中有八件火炮,全是精铜铸造,有发射铅弹者,有发射箭矢者亦有发射空心弹者,对于其中的七件我们找不出明确根据来判断…  相似文献   

9.
狼之传     
狼者,身长七尺,威风八面,玉树临风,每自比于“郭靖”“张无忌”,众人皆许。因每月圆之日,望月嚎叫,扰宿舍八百间无人入睡,锅碗瓢盆尽向其砸之,因此得名,自美其名曰。“老狼”。让老狼名垂千古之事乃在一节睡不得的数学课上。数Sir乃当年四川唐门第一暗器高手,无人敢惹。狼因昨晚苦修张无忌的九阳神功,今日恹恹欲睡,正当狼磕头如捣蒜时,忽觉一内功高手向他发镖。“鼠辈敢尔!”狼猛一声怒喝,站起来接住“暗器”并施展乾坤大挪移向来处甩去。半晌,回过神来,只见数Sir眉毛白了一半,手中拿着粉笔向狼怒视,脸色铁青———狼挂定了!不过也没什么,…  相似文献   

10.
监堂     
正午,先生曰:“午后将有一试,期汝成功。”因吾乃洋文之科代表,故今监堂,怀抱数卷,信然入室,正坐于众“狼”之前。“狼”之眼绿光齐射,似在胁吾。幸吾功力高深,不为所动,大号一声“汝勿语”。此语一出,一室寂然。吾遂发卷,末几,人手一卷,试始。吾始埋头于卷,渐闻嘤嗡之声,如蚊蝇飞舞,不绝于耳。吾大呼一声,即止,稍顷,声渐起,吾又呼……如此往复几回,吾已唇干口燥,苦于案头无水以润喉,故只有蓄势,静观其变。  相似文献   

11.
小狼盖房子     
<正>从前,小镇边上住着一只很懒的小狼。一场大风过后,小狼的草房子倒了,他得重新盖房子。小狼想盖一座结实的房子,他撅着屁股列出了需要的东西:砖头、水泥、门框、门板、窗框……这些东西,小狼一样都没有。他失落地一屁股坐在地上,又跳了起来:“哎哟,这石头硌得我的屁股好疼!今天真是顶顶倒霉的一天!”小狼揉着屁股,灵机一动:“我可以盖一座石头房子呀,那不就简单多了!”但是,小狼没搬几块石头就累得泄气了,他嘀咕着:“我还是重新盖草房子去吧!”  相似文献   

12.
释《氓》     
《氓》乃《诗经》中脍炙人口之名篇,予细读诸家所释后,有不安于心者,因释之,以供读者参考。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氓”一般指无定居之民,此处乃弃妇对其夫之称,盖含怨于心,有外之之意。然无现代所谓“流氓”之义。“蚩蚩”:憨厚貌,有作笑嘻嘻解释者,非。盖作笑嘻嘻解,则氓之  相似文献   

13.
何武判案     
沛郡有富家公,赀二千余万;子才数岁,失母;其女不贤。父病,令以财尽属女,但遗一剑,云:“儿年十五,以还付之。”其后,女不肯与,儿乃讼之。时太守大司空何武也,得其辞,顾谓椽吏曰:“女性强梁,婿复贪鄙,畏害其儿,且寄之耳。夫剑者所以决断,限年  相似文献   

14.
神宗好名畏议 东坡既系乌台狱,天下名公知其冤而多不敢正言,唯张方平、范景仁上书救之。方平书盛赞苏子之才,谓“其文学实天下奇才,而犹碌碌无以异于流辈”等语。其书未达御览,后苏子出狱,见其副本而吐舌动色,或问其故,苏子不答。有问苏子由者,子由曰:“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与朝廷争胜耳。今安道之书乃云:‘其文学乃天下之奇才也’。独不激主人之怒乎?但一时急于救之,故为此言耳。”又曰:“但言本朝未尝杀士大夫,今乃开端,则是杀士大夫自陛下始,而后世子孙因而杀贤士大夫,必援陛下以为例。神宗好名而畏议,疑可以止之。”(《元城先生语录》)  相似文献   

15.
近人黄侃述说:“只以其观念相同,可以相训,而非完全之训诂也。完全之训诂必义与声相应。而古书说解不能完全为声训者,或从其便,或不知得声之由来耳。若《说文》义训只居十分之一二,而声训则居十分之七八。……惟声训乃真正之训诂”。又说:“《说文》列字九干,以声训者十居七八,而义训不过二三,故文字之训诂必以声音为纲须,然则声训乃训诂之真源也。”(《文字声韵训诂笔记》) 笔者以为黄氏之说是有问题的,一是不审声训产生根源;二是,依据《说文》声训之多作为根据,不察《说文》声训的谬误;三是,本末到置,把声训和义训讲混了。为确正声调不妥,愿借此文,陈述鄙见,以求教同人。  相似文献   

16.
呆子守店     
1、呆子守店 有呆子,父外出,嘱其守店。忽有买货者至,问曰:“令尊可在?”曰:“无!”“令堂可在?”亦曰:“无!”父归而知之,诲(教)之曰:“令尊者,吾也;令堂者,汝母也。岂能言无!”其子曰:“彼(他)至店,乃买货者也。父母,岂可鬻(买)哉?”  相似文献   

17.
浦东各县,交通事业,非常落后,除周浦闵行设有长途汽车公司,新场大团开驶小车船,可以通行上海外,内地往来,至感不便!小轮小轿,仅限陆路,公馆账船,缓如蚁行,且皆奇货可居,偏于贵族色彩;现时执交通事业之命脉者,无他,绍兴帮之脚划船耳.以吾奉论,全境三十村镇,其数在百余艘以上,此往彼来,终年不  相似文献   

18.
公孙尼子的《乐记》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音乐美学的专著。其《乐本》篇论述“乐”产生的根源曰 :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 ,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 ,故形于声。声相应 ,故生变 ,变成方 ,谓之音。比音而乐之 ,及干戚羽旄 ,谓之乐。乐者 ,音之所由生也 ;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哀心感者 ,其声噍以杀 ;其乐心感者 ,其声口单以缓 ;其喜心感者 ,其声发以散 ;其怒心感者 ,其声粗以厉 ;其敬心感者 ,其声直以廉 ;其爱心感者 ,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 ,感于物而后动。由此可见 ,公孙尼子认为“乐”之本源是“物”。这里的“乐” ,是指“…  相似文献   

19.
李崇     
《阅读与鉴赏》2006,(9):40-42
先是,寿春县人苟泰有子三岁,遇贼亡失,数年不知所在。后见在同县人赵奉伯家,泰以·状告。各言己子,并有邻证。郡县不能断。崇①曰:“此易知耳。”令二父与儿各在别处,禁经数旬,然后遣人告知之曰:“君儿遇患,向已暴死,有教解禁,可出奔哀也。”苟泰闻既号啕,悲不自胜;奉伯咨嗟而已,殊无痛意。崇察知之,乃以儿还泰,诘奉伯诈状。奉伯乃款引云:“先亡一子,故妄认之。”又定州流人解庆宾兄弟坐事俱徙·扬州。弟思安背役亡归,庆宾惧后役追责,规绝名贯,乃认城外死尸,诈称其弟为人所·杀,迎归殡葬。颇类思安,见者莫辨。又有女巫阳氏自云见鬼,说思安被…  相似文献   

20.
苏轼在《前赤壁赋》的结尾写道:"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