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学校管理中,“法”可以具体为各种管理制度,而“德”可以理懈为人文内涵,在“依法”还是“以德”的管理实践中,出现两种典型的倾向:一种是借鉴企业量化管理机制,相信制度高于一切并能解决一切,追求绝对量化的制度管理;另一种是泛化理解人文管理,事事讲情面、处处讲和睦,追求一团和气的人情管理。显然,它们都存在片面性,那么该如何把握校园管理中的“法”与“德”,正确理解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的关系呢?笔者认为“法”与“德”不是一对矛盾,而是学校管理中的两个不同侧面,我们需要“法治”,但不能唯“法治”;提倡“人文”。  相似文献   

2.
“人性化管理”通常人们也常说成“管理人情化”,但在具体的工作中却常将“人情化”理解成“讲人情”,其实不然,他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性化管理是一种围绕人的生活、工作习性展开研究,使管理更贴近人性,从而达到合理、有效提升人的工作潜能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师立红 《河南教育》2011,(10):25-25
我们一直在讲管理要“以人为本”.学校的管理就是要“以教师为本”。到底以教师的什么为本?我想应该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以教师的幸福人生为本。  相似文献   

4.
一、实施以人为本管理中出现的几个误区由于人们对人本的内涵理解不同,同时也由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工作角度、个人素养和价值取向的不同,存在片面理解、断章取义的现象,在具体的实践中走入了误区。(一)把以人为本的管理异化为以人情为本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强调对人的  相似文献   

5.
大家的看法     
《江苏教育》2008,(17):47-48
完善制度,和谐发展 现代管理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教师是学校第一资源,以人为本首先是以教师为本,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和主体地位.关注教师的健康和成长;和谐是一种境界、一种文化.表现在人与人、人与制度、与环境、与管理等之间的默契与融合。针对类似的小葛老师“现象”,学校领导与“管理制度”应做出反应。一是领导本身。我们非常熟悉一句话,“急老师之所急,想老师之所想”,这不单属于“领导述职”或“工作报告”中的装饰语,更要付诸行动,虚功更须实做;二是制度方面。  相似文献   

6.
孙景源 《山东教育》2004,(31):11-11
“人本化”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它强调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以人为主体,以尊重他人人格为基础,以人与人之间情感为纽带.造就相互理解、团结合作的工作环境,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目标。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最富有创造、特长的群体。管理教师更应该体现“人本化”管理理念,建立和运用“人本化”管理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校管理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管理,“对人的管理”的含义绝不等于单纯地对人的“管理”、“要求”和“制约”。以人为本的管理,要多些宽容少些指责,多些自由少些约束,多些灵活少些死板。实施人性化管理,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8.
李莹 《陕西教育》2010,(3):13-13
何谓“班级管理的人本化”?实际上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但事实上.目前中小学教育普遍存在的并不是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而是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相对立的非“人本化”倾向。这就需要我们分析原因找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管理不在于“报时”而在于“造钟”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教授柯林斯在其著述《基业长青》中指出“:伟大公司的创办人通常都是创造时钟的人,而不是报时的人。”他主张:人的管理“不在于报时,而在于造钟”。结合我们的管理经验,不难理解“报时”和“造钟”的含义。报时,是一种管理行为,是一种如同要求教师“讲普通话,写规范字”一样的管理规范。“造钟”是一种管理机制,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管理文化。它所追求的是师生员工以组织的力量来保证学校的发展壮大而不是依靠某个人、某一方面或某一次机会等偶然的东西。新时期呼唤校长以共同的价值来建构…  相似文献   

10.
人本管理,就是在充分认识人的本性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方法.来抑制人性的弱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性的优点,使人在创造社会财富,实现企业效益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人本管理的本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人本管理的关键是要营造一种以人为本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学校的管理有各种类型,有人治管理、法制管理、“无为”管理、德治管理、人文管理,等等。人治管理依赖个人权威实行管理,其优点是效率高,但容易形成个人专断;法制管理的特点是一切以法规为依据,简易公正,但缺乏人情味;“无为”管理利于营造自由、宽松的环境,却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状况;德治管理强调以德治校,领导的道德品格和群众的道德素养是管理的支柱,其缺点是见效慢;而人文管理是一种“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文管理也讲个人权威,但这种权威是建立在校长个人魅力基础上的权威。人文管理也讲法规,但强调法规是为人服务的。  相似文献   

12.
学校管理包括物的管理和人的管理.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人既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又是管理活动的对象。因此.学校管理者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终极目标.充分尊重人的地位、价值、作用、需求及情感。在以人为中心的前提条件下.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的动态管理模式就是以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的“动”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一切管理应当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文章通过几种以人为本管理经验的分析,探讨了构建这种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金湘虹 《文教资料》2007,(2):122-123
“以人为本”这一命题,从最广意义上讲,是以人类为本,以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本,而人的全面发展则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最高标准。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的各项工作都应当以人为本。在实践环节教学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探索实现差异化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以人为本是学校之所以为学校的理由,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原则。以人为本的管理宗旨是,以尊重人、关心人和信任人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以造就人、成全人和发展人为学校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以人为本的对立面是以“物”为本。以“物”为本的表现主要有:  相似文献   

16.
人文管理是一种“德治”与“法冶”相结合的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文管理也讲个人权威,但这种权威是建立在校长个人人格魅力基础上的权威。人文管理也讲法规,但强调法规是为人服务的。人文管理尤其讲管理文化,强调人的观念和情感在管理中的作用。人文管理既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能动性,又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自身的完善,人既是管理的出发点也是管理的归宿。人本观念告诉我们:管理的核心是能动的人,管理的动力是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思想工作是整个教师队伍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管理者必须以做好人的工作为本,要一切着眼于师生员…  相似文献   

17.
周琴 《黑河教育》2011,(8):64-64
“以人为本”的高校档案管理,是在管理活动中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实施人本管理。高校档案馆必须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做好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工作.完善、建立档案馆管理制度,实现民主管理和柔性管理等的实施与建设。  相似文献   

18.
宋扬 《基础教育参考》2011,(12):23-23,74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理念,是基于对管理科学、人文科学以及人的行为科学等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和探索,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一理念使管理者从以“物”、“事”为中心的管理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更高级的管理。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对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感悟。  相似文献   

19.
进入了知识经济的信息时代,“以人为本”价值观的管理模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新的管理理念正以其强大的力量挑战着我们。就学校管理而言,“以人为本”中的“人”,具体说就是学校的领导干部、教职工、学生,还有家长与社区群众等,这些人对学校管理的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而其中最重要的“人”则是教师与学生。因此,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时处处要考虑到教师、学生这两个活跃的因素。1.倡导关爱、协作精神,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必须以尊重师生为前提,创设出一种尊重师生、相信师生的民主氛围。…  相似文献   

20.
柔性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强调“以人为中心”,以“人性化”为标志。其内涵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取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的一种管理形式”。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信息社会中人力资本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