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黄河和长城.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源泉和沃土。广大语文教师肩负着弘扬传统文化的神圣使命.要让孩子认识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提高传统文化的素养,让青少年逐步成为撑起...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的精神力量,当下我们很强调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的教育.但是,凯根的青少年”自我”发展的理论告诉我们:社会,家庭,学校及同伴群体以及大众媒体这些因素都是影响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形成”自我”发展的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项瑰宝.不少对联与数学结缘,成为佳联妙对.我们在欣赏这些对联时,既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又能够提高文学修养,别有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70):81-82
我国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积淀下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我们家国民族的灵魂,是我们每一名中华儿女思想的根源。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我们要对这些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中的精华为学生的道德发展所用,将学生培养成为继承传统立足现代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相似文献   

5.
学生道德教育与我国传统美德、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是我们古代文明的一块瑰宝,应不断发扬和光大。学校不仅要重在“教书”,而且要贵在“育人”,尤其不要忽视用这些优良的传统文化来教育、感化我们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论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要增强文化软实力,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展现深厚文化软实力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是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文化,包括睿智的哲学宗教思想、完善的道德伦理体系、辉煌的文学艺术成就、独特的语言文字形态、浩瀚的文化典籍等。目前,这些所谓的传统文化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日渐被啮噬,要扭转这种趋势,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语文文本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把传统文化植根于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是我们古老民族智慧浓缩的结晶,是学生了解学习传统文化的直接裁体.文言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其自身价值,使学生能够积累传统文化常识,品味文言文的艺术美,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塑造离;酱道德人格,提升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不但要教会 学生如何诵读’如何理解’如何鉴赏’更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 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在传统 的教学手段中融入现代多媒体教学,以期增添古诗文教学的魅 力,从而丰厚学生的文化积淀,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0.
春节民俗     
春节带来热闹和喜气,处处张灯结彩.人们喜笑颜开,在老外眼里,这个传统文化浓烈的节日就如我们眼里的圣诞节,但是不经过我们的介绍老外他们可领悟不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秘与涵义,一块来学习用英语向老外介绍这些民俗吧。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许多年不懈的努力和追求的结晶.我们当代的中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使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增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逐渐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历史底蕴,从而真正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的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骄傲。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人追逐经济利益,追求名誉地位,忽略了传统文化的学习。学习外语,学习舞蹈,学习钢琴等悄然成风,其实这些也无可厚非,但是祖国的传统文化不能丢,我们要发扬光大传统文化。语文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的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仁爱诚信,追求内圣外王,倡导自强不息,这些传统文化精髓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在帮助学生协调人际关系、增强诚信守信、陶冶爱国情操、提高综合素质等发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构建传统文化渗透路径、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手段和提高思政教师素养,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新 《学周刊C版》2011,(2):143-144
古诗是我国悠久诗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学习古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学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在古诗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具有爱国主义情感,懂情懂意,并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面对全球化开放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少年热衷于外来文化.而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中学语文教学担负着民族文化传承的任务.这门学科本身就渗透着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站在一个制高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起名时要参照起名禁忌,这些禁忌源自我们文化中最深层的、国人都习焉不察的文化力量,这些力量主要可以概括为儒家思想、易家思想、爱面子的传统思想及书法中的审美观念,每种文化力量分别对应某一项或几项起名禁忌。  相似文献   

17.
眼下韩剧流行,让中国人惊讶地发现韩剧中体现出来的儒学传统,如孝道、牺牲精神和乐观向上的传统文化.这些打动无数观众的东西,其实是我们的老祖宗留下的文化。令人惭愧的是,这些如今却只能在他乡异国扎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及其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了简要的概述.从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从而说明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文言文教学不仅是“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 ,也是我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的重要途径。如何教好文言文 ,可以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从教十余年来 ,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 ,对文言文教学的感受是颇深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首先 ,要从事文言文的教学 ,教师必须有较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文言文产生在古代 ,因而它与古代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了解这些内容 ,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一个传统…  相似文献   

20.
在许多历史故事中,蕴涵着深邃的数学思想.如果我们以这些历史故事来启迪我们的思维,则能获得数学的灵感,提高我们的数学素养和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