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春梅 《考试周刊》2013,(44):75-75
<正>一个分数它的各部分名称分别为分母、分子,那"分公"、"分爸"又从何说起呢?在第七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中,一位老师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她先由分饼引出1/2,接着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中的阴影部分可以用1/2表示,又让学生涂出一些图形的1/2,等等,在这节课的第37分左右,教师介绍了分数线及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随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下面的数叫做分母,你猜一猜分数线上面的数叫什么呢?"学生个个面面相觑,都没有举手。教师鼓励:"同学们,下面的数叫做分母,你大胆地猜一猜上面的数叫什么呢?"老师又着重强调了"分母"这个词,这时有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分数线上面的数是叫‘分公’吗?"老师尴尬地摇摇  相似文献   

2.
<正>教材分析:本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整数和小数后,第一次接触分数,主要是认识一个物体或图形作为整体的分数。本节课从创设分苹果的生活情境引出问题,从生活中"一半"的数学表示方法引入分数,从而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体验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在认识1/2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他分数,通过直观的操作,形象的思维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能读、写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相似文献   

3.
刘国芹 《辽宁教育》2006,(1):109-111
【总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探索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识分数是学生关于敷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在学生正式学习分数以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清楚用什么符号来表示他们。因此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淘气和笑笑,每人分到半个苹果,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要另想办法表示“一半”,从而积极参与创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式其实是很多的,可以画各式各样的图形表示。也可以发明一种符号来表示,其中1/2在多种表示方式中最有厶优越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利用一个苹果图、一张正方形纸、10根小棒、8枚棋子等展开具体活动,实际感知。获得了多个不同的分数,从这些不同分数的产生中再逐渐理解分数的意义。同时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红红黄红黄黄蓝蓝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分一分(二)。设计背景:本节课在本单元占重要地位,它是建立分数这个概念的基础知识,在第一课时“分一分(一)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本节课“分一分(二)”是对分数意义认识的进一步拓展,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个部分。而这个整体的内涵是丰富的,一个整体即“整体1”,是由许多事物组成的集合。分数更深层的意义是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的数量关系,从而可以用分数来描述现实世界的许多现象,教材中的“试一试”的问题情境就是使学生体验到这一点,而思考题则让学生进…  相似文献   

5.
宜芝玲 《陕西教育》2001,(10):30-30
一、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观察问题的角度不能拘泥于一个角度、一种模式,如果观察问题单一,往往会造成学生思路单一,思维僵化,不敢越雷池半步。要使学生思路开阔,必须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突破常规,就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教学“用分数表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时,如图: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是阴影部分,阴影部分表示几分之几。这是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取这样的2份,用分数表示是2/3。紧接着我让学生观察下图,并求出阴影部分是多少。如图: 让学生观察,依据左图,阴影部 分为5/3,又可根据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观察两例图中的阴影部分得出,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圆,还可以表示一个集合整体,因此,我们也可以把两个圆作为整体,看作单位“1”,这里把单位“1”平均分成6份,取这样的5份,用分数表示是5/6。这样,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认识问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分苹果”、“分蛋糕”活动中,体验分数的产生。 2.联系生活实际说分数,让学生再次体验和理解分数的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背景介绍苏科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学习内容是"走进图形世界".教科书从引言开始安排了大量而又丰富的立体图形,让学生通过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丰富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探索图形中存在的简单关系,初步体验一些数学变换思想;从学生周围熟悉的各种物体入手,直观地认识立体图形,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一所农村小学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学生在知道了分数线下面的部分  相似文献   

9.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苏教版"元角分"一课中,在面对学生不认识"1分、2分、5分、2角、2元"这样的币值和不明白选择"5元12角"还是"6元2角"时,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做出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70~72页。【课前思考】《分一分(二)》是“数与运算”中分数初步认识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创造分数、巩固练习等环节,学生初步理解了以“个体”为单位“1”的简单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掌握分数各部分名称及简单分数的读写,体会分数是“数”概念的拓展与延伸。本节课教学要以第一课时教学为基础,让学生对单位“1”的认知由“个体”拓展到“群体”,理解将群体“平均分”如何用分数表示。为更好体现教学的整体性,基于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校级公开课上,两位教师执教苏教版第十册"分数化小数"一课,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案例一: (教师先出示1/2、1/3、1/4等分数单位,让学生用"1"分别去除各自的分母,然后按照能除尽和除不尽的分为两类,不一会儿学生就计算出来并按要求分类) 师:请大家看看,能化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各有什么特点? 生1:分母中含有质因数2和5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否则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师:很好,请大家把这位同学的说法自己背一遍.(学生摇头晃脑地背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李加树 《广西教育》2014,(5):88+91-88,91
正【案例描述】一位教师教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课前,教师发给每个学生3张长方形纸。课始,教师请学生用这些纸随意折出几个分数,并涂色表示。学生操作后,教师请学生汇报折的是几分之几,怎样折出来的。学生分别汇报时教师让学生说说他们是怎样折出12、14、24、48等分数的,并说出48的意义。同时,教师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分数和单位"1"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6页至58页。教材与学情分析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飞跃。真正建立起“分数”这个概念过程是很慢的,要通过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等直观手段,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等打好基础。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自主学习的机会,如“分一分”、“涂一涂”、“折一折”、“试一试”、“说一说”、“练一练”等操作与描述活动,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14.
<正>【课前慎思】"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起始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在生活中也积累了很多平均分一个物体,用分数表示分的结果的经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既丰富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也是今后进一步抽象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等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及乐于学习数学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片断一:数形结合,形成分数的意义表象。第一关:试试你的眼力。1.师(出示下图):阴影部分用什么分数表示?(1)(2)生1:图(1)的阴影部分用分数1/3表示。师:怎么想到的?生1:我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1/3。师:图(2)的阴影部分又用什么分数表示?生2:1/3。师:不对,但已经很接近正确答案了。(生又猜了几个分数都不正确,师让学生分一分、画一画)师: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生3:我认为可以用3/8表示。因为我把这个圆平均分成8份,阴影部分占了其中的3份,所以用3/8表示。2.出示:师:露出的部分是整个图形的1/4,请你画出藏起来的部分。生…  相似文献   

17.
正一、案例在"圆的周长"的综合练习课上,笔者设计了下面这道题:求下列图形的周长(如图1)。在交流中,学生想到了以下这种思路,把"要求的周长"分成"两个部分"来思考(如图2)。生1:细线周长:2π×4÷2=12.56(m);粗线周长:π×4=12.56(m);图形周长:12.56+12.56=25.12(m)。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听一位教师上《认识周长》一课。课上,我被练习中的"牙签"深深吸引,为教师独具匠心的设计折服。小小的牙签居然对知识的巩固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就是这位教师利用牙签设计的精巧练习,共分3个层次展开——第一个层次:教师先出示由12根牙签围成的正方形(如图1),要求学生照样子摆出图形,并明确这个图形的周长就是12根牙签,即12根小棒的长度。接下来,教师出示第二个图形(如图2),要求学生将原来的图形快速变化成新的图形,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操作经验,帮助所有的  相似文献   

19.
正"时、分、秒的认识"这节课,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难点是掌握时间单位换算。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出示课本中的主题图,请同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人教版第十册"分数与除法"一课.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突破教学重点,教材通过分蛋糕、分饼两道例题,让学生经历分的过程,从而揭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我初次看这节课的内容,感觉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并不困难,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非常理想. 初次教学:课堂陷入僵局 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我首先教学例1,创设分蛋糕的情境,让学生把三个蛋糕平均分给三个人,研究每人得到几个蛋糕.然后减少蛋糕的数量,让学生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三个人,研究这时每人得到几个蛋糕,从分整数个物体开始过渡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交流和课件演示,学生很快就得出每人分得三分之一个蛋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