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狐狸的帽子     
安娜紧咬着嘴唇,哭着跑走了。夏伟安站在原地,不屑地撇撇嘴,看上去好像毫不在乎会失去这个朋友。  相似文献   

2.
“四安”宝贝,是作者朋友的名为安德郎、安莉丝、安蒂琳、安娜荷的四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作者的笔,不仅记述了自己与这四个宝贝的两天有趣生活,更反映出法国孩童教育的特色。可以为我们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3.
最美康乃馨     
安娜住在山上那座独立门户的院子里。我当邮差送的第一封信就是给安娜,那一年我才18岁,看起来就像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我们镇的青壮年男子都去打仗了,剩下的都是妇孺病残。如果我不是病弱,也已在前线,没有机会认识安  相似文献   

4.
“夏伟———”我揭开了防尘罩抬起头,看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向我跑来。“你好,夏伟。我觉得有些奇怪,因为我从来没有见到过她。她两个小羊角辫一翘一翘,红扑扑的脸蛋看上去特别可爱。“你觉得奇怪吧,我是美慧,刚从机器人厂生产出来。我看到你放学,通过调阅你的个人资料,我知道了你的名字。咱们做个朋友吧。”有个机器人朋友,那当然好了,我很友好的把她领回了家。妈妈看到我领回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女孩,也觉得很奇怪。当妈妈听完我的介绍后,脸上立刻现出了欢喜的样子,随后却又叹了一口气:“看今天这种天气叫人怎么做事,…  相似文献   

5.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家,世界名著《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他热爱文学、也热爱数学.下面两道题是他与少年朋友在一起时出的,人称托  相似文献   

6.
谁是细心的?     
案例回放:《暖》是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语文补充阅读》小学卷中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美国作家朱易丝·安瑞森用第一人称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叫安娜的9岁小女孩的故事。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引导学生从暖字入手,感受安娜的爱心和细心,感受安娜带给翠丝的那种细致得让人心生感动的温暖。学生在细读文章后,互相交流阅读感受,然后进行班级内的交流,发生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相似文献   

7.
一八七三至一八七七年,列夫·托尔斯泰整整花了五年的紧张劳动,完成了他的第二部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品《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直接取材于六七十年代的俄国现实生活。小说以女人公安娜·卡列尼娜的名字命名,这就强调了在这部小说中,安娜的形象以及安娜的爱情悲剧占着首要的地位。关于安娜的婚姻、爱情和家庭生活的基本情节是这样的:安娜是一个二十六七岁的贵族少妇。在  相似文献   

8.
Mother's Day(母亲节)是人们借以向母亲表示崇敬的节日。在美国,规定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母亲节是一位名叫安娜·贾维斯的美国妇女倡导的。她母亲有十个女儿,曾担任过一所教会学校的总监。安哪的母亲主张给南  相似文献   

9.
安娜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著名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她的爱情悲剧具有社会的和自身的原因。安娜生活在俄国社会变更动荡的时代,她不为上流社会的虚伪所容是安娜悲剧的社会根源,安娜本身纯洁、真挚、善良是她走上悲剧道路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是否惩罚了女主人公安娜?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一直存在分歧,至今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学术界人士大多认为,这部作品在把安娜塑造成一个美丽动人形象的同时,也惩罚了安娜,形成了一种占优势的传统说法——“惩罚说”;但是也有人持不同看法,苏联著名文艺批评家叶尔米洛夫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本文拟对叶尔米洛夫的有关学术观点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就教于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1.
摘星奇缘     
威廉妹妹哈尼的生日聚餐在贝拉和马克斯家举行,由于车祸的原因,贝拉下肢瘫痪坐在轮椅上。聚餐的厨师是马克斯,还将珍珠鸡烤焦了。同时出席的还有他们的朋友伯尼。安娜和威廉也赶来参加晚会。  相似文献   

12.
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心灵辩证法”,这在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表现得较为突出。通过分析小说中“安娜的死”、“赛马”、“安娜病危”、“安娜回国看子”等情节,详细剖析了“心灵辩证法”的特点以及在这部小说中体现其的多种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3.
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多变性,往往造成人类性格的复杂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也不例外。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而复杂的人物形象。这种复杂性不仅体现在主要人物身上,即使次要人物,也表现得十分突出。《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伏伦斯基就是其中一个矛盾复杂的形象。可惜,多年来,许多论者多是注重于对安娜性格的研究,而为了肯定安娜,就对伏伦斯基,特别是他对安娜的爱情作了简单粗暴的否定。似乎这个纨袴贵族青年对安娜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以来关于安娜形象的研究,基本上围绕下列几个问题展开:安娜形象的新解读,安娜之死,安娜悲剧原因考证,安娜爱情悲剧论。而论述最多的是将安娜置于比较文学之中,将安娜与世界文学中著名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从而揭示出作者塑造安娜这一形象的得失,并在比较中升华安娜这一形象的世界意义。研究阐释中涉及到了精神分析学说、心理学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原型理论等。  相似文献   

15.
<正> 翻开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那么多可爱动人的女性形象活跃于眼前,使人难以忘怀,奏响了一首女性交响曲。但是,由于人们的价值观点和欣赏水平不同,对《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众说纷纭。有人把安娜的悲剧归罪于“官僚机器”卡列宁和“花花公子”渥伦斯  相似文献   

16.
安娜&#183;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塑造的一个光鲜动人的贵族女性形象。她美丽善良、真诚勇敢,洋溢着青春和活力,具有摄人心魄的高贵气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俄国,当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转变之时,安娜的身上同样存在着传统伦理思想的制约和资产阶级情调的诱惑。她一方面囿于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一方面又想要过真正的情感生活,这就决定了安娜挣扎在道德和感情之间,徘徊在外部舆论和内心渴望的矛盾之中。因此,安娜的悲剧既是性格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托尔斯泰所塑造的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是俄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艺术魅力的妇女典型之一。凡是读过这部著作的人,无不为安娜的光彩照人的形象所感动。但是由于安娜的内心世界极其复杂和评论者的见仁见智,历来对安娜的分析和评论聚诉纷纭,莫衷一是。这与评论者的思想观点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在我国评论《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伟大作品的文章中,关于安娜这个人物的评论可以说已经逐步地趋于一致或接近,这就是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俄国农奴制继续瓦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形成这一广阔的历史背景出发,分析安娜这一形象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这个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只要进一步考察,就不能不看到,在安娜的具体分析上比较普遍地存在着拨高的倾向。一些文章认为安娜是当时整个贵族社会的叛逆者,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与贵族社会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的先进妇女的典型。她看透了剥削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残酷,看透了上流社会的伪善和无耻,因而毅然决然地和她所熟悉的贵族阶级社会决裂。有的文章甚至说,安娜是一个从贵族的营垒中被资产阶级拉出去的人物。  相似文献   

18.
自从《安娜·卡列尼娜》问世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造成安娜悲剧的原因。安娜为什么要卧身铁轨呢?她对爱情的追求必落此下场吗?答案多种多样,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安娜的悲剧不是单一的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复杂的内外矛盾扭结而成的合力所致。  相似文献   

19.
女教师安娜·菲奥多罗夫娜正在上课。提问已经到第六个问题了。安娜·菲奥多罗夫娜早就注意到米沙在玩“海战游戏”。根本没有注意上课。安娜·菲奥多罗夫娜叫道。“米沙,该轮到你读了。你听见没有?你接着斯韦塔讲下去,开始吧!”这时,米沙如梦初醒,慌忙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显得十分窘迫。  相似文献   

20.
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人物形象,她最终以卧轨自杀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悲剧的发生,除了因当时上流社会的种种迫害等因素外,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内在因素。从安娜个人的情感结构、安娜与伏伦斯基之间的情感结构、安娜对爱情的盲目性及其将爱情等同于生活的爱情观等因素来看,安娜最终走上悲剧具有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