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等,面对着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大量的、连续的、有目的的信息传播活动。大众传播作为一种传播方式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技术先进等特点,随着科技的发展,大众传播让人觉得无处不在,它所传递的道德文化信息能够  相似文献   

2.
贾文凤 《青年记者》2007,(11):44-45
受众本位,就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的传播活动中,应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受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满足爱众获取多方面信息的需要为己任,以提高受众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全心全意为受众服务。而现在娱乐新闻的受众本位,更多的是因为经济时代媒体生存离不开市场,而市场化的主要手段就是招揽受众,取悦受众,于是就有了“冯小刚家庭地址被公开”、“王小丫结婚”、  相似文献   

3.
作为大众传播的一种主要形式,电视承担着解释、说服、娱乐等多项功能,对现代信息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电视受众是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和受传者,受众心理是受众在接受媒介传播的信息时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是媒介传播内容这一客观存在作用于受众大脑而产生的主观反映。受众心理由媒介传播所触发,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信息传媒产业中最为活跃、最为重要的信息掌控者,主持人因其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所处的"前台"位置,而成为大众传播活动中极其重要的构成要素,同时也体现出大众传播活动中人格化的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广播节目的受众群体逐渐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受众年龄、学历层次等方面的深刻变革,从客观上对文学类广播节目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笔者认为,作为普及面广泛、大众化色彩鲜明的广播艺术主持人应该认真面对自己的工作,以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播的受众本位,就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的传播活动中,应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大多数受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满足受众获取多方面信息需要为己任,以提高受众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素质为目标”。  相似文献   

6.
陈芊芊 《新闻界》2006,(6):95-95,105
国际传播在广义上包括各种形式、各种信息的跨国、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狭义上只指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支柱,以国际范围内的受众为对象的国际间的信息交流与传播。本文所提到的国际传播主要指狭义上的国际传播。在我国,新闻传播按使用的语言和针对的受众对象这一标准分为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对内传播是指用中文并针对国内受众而展开的新闻传播活动,对外传播就是用外语(主要是英语)开展的新闻传播活动,针对的受众是国际受众。  相似文献   

7.
杜元  张翀宇 《新闻前哨》2006,(10):62-63
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当今大众传播活动的一个普遍现象,这类新闻以趣味盎然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强烈的视觉冲击等构成娱乐要素,为受众提供轻松愉悦的氛围,为媒体赢得更多关注和市场份额。在西方,已出现了用一个全新的概念:Infortainment来表述。该词由Information(信息)和Entertainment(娱乐)组合而成,充分说明了娱乐和新闻之间的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8.
传播学中,大众传播是指发送者将信息传播至受众。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有谈话、书信、打电话等,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丰富的传播现象。它们之间的差异是人际传播中存在反馈和交互。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播媒介被赋予了一种监视社会环境、解释社会现象的职责,传播媒介所关注的问题与公众关注的问题保持高度一致。然而,按照信息经济学中的信息非对称理论,媒介在议程设置中也存在着信息非对称的现象。媒介工作人员较之媒介机构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媒介机构较之受众掌握更多的信息,受众的强势阶层掌握相对较多的信息资源和话语权。本文应用传播学和信息经济学的原理对媒介议程设置中的这些信息非对称现象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0.
《百家讲坛》传播效果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传播效果,是指受众的心理在传播前后发生的变化。它通常有双重含义。狭义上是指传播者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众身上所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上的变化。广义上是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的活动对受众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作用,包括直接的、间接的、显形的、潜在的。大众传播活动都具有目的性,但能否产生预期的传播效果与媒介传播内容和方式是否能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受众的特征、媒介的素养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近两年来,央视10套《百家讲坛》栏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传播效果,引起了学者和广大观众的关注。这…  相似文献   

11.
正所谓大众传播是指大规模的媒介组织通过大批复制并迅速传播信息,从而影响庞杂受众的过程。它是有价值目标、有价值实现手段、有组织的社会行为,并且大众传播的价值是媒介在与受众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因此,作为大众传播过程中信息传播工具的媒介.在尊重受众,为他们提供信息、知识、娱乐、服务的同时,更应该追求高境界的社会价值取向,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大众传播业迅猛发展,媒体的数量、传播的多样性让人目不暇接。然而,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与大众传播的关系密不可分,通过大众传媒传播中国梦,是一种目的性的运作过程,包括大众的欲望与期待的信息、满足大众感性欲求和期待的形式、以大众传播为目的的活动组合、大众传播中传媒与受众的互动等四个要点。大众传播具有选择性特点,包括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等,媒体当以此抓住受众对中国梦的理解、愿望、期待与需求。  相似文献   

13.
大众传播以传播者搜集、传递信息开始,以受众接触、接受信息并对信息做出反馈结束。受众是大众传播的信宿,即“目的地”。因此,自从人类出现大众传播现象以后,也就有了受众的存在。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总是把自己的传播意图直接或间接地指向受众,并有意无意地把受众接受传播的状况作为自己传播是否成功的参照。  相似文献   

14.
受众逆反心理对传媒的阻抗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播中的受众逆反心理,主要指受众在接触与接受媒体信息过程中,采取与传播者愿望相反的一种态度倾向。传播者通过媒体把选定与制作好的信息内容,连同其或隐或显的立场、倾向与态度等传递给受众,以期受众与其保持一致。在传媒不发达时代,受众由于信息来源少,对传播者所传递的信息缺乏判断依据,形成逆反或阻抗心理一般不太普遍;信息时代,受众广泛接触大众传播媒介,对信息了解的深度与广度已不同往日。各媒体传播信息在相互之间也不断地被相互印证,对受众来说,虽然没有直接经历具体的信息事件,但用此一媒体的信息为依据,去判断、验证彼一媒…  相似文献   

15.
传播学者斯坦利和丹尼斯曾对大众传播下过这样的定义:“当消息来源(通常是某个组织)使用一项技术作为媒介与大规模的受众进行沟通时,就被称为大众传播.”①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曾被认为位于一个连续体的两端.人际传播最多也不过只有几个人参加,但传播的时间不受限制,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并且在这样的传播活动中个体可以有大量的参与和控制,个体决定着传播的形式和内容;而位于连续体另一端的大众传播,个体对所发生的传播活动只有非常有限的参与——选择接收或不接收.施拉姆提出的选择或然率公式对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主观能动性做了简洁的呈现,即选择的可能性取决于回报期待和费力程度的比值.  相似文献   

16.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传播者和受众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没有受众的传播是不存在的,而不为受众所接受的传播也是无效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出去的新闻信息只有为社会成员所接触,所接受,大众传播才能得以真正实现。受众在接受了信息后,往往会作出各种各样的反映,来表明自己的意见、态度和立场,并通过一定的渠道反映到传播者那里去,传播者将对传播行为作出相应的调整,传受双方在这样循环往复的信息传递和反馈中逐渐达到一种理解,从而形成了双向的互动的传播活动。传播活动的双向互动性,决定了在重视传播者的同时,也必须加…  相似文献   

17.
白佳  张静 《青年记者》2010,(16):93-94
四年一届的足球世界杯是全球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重要内容。绿茵球场上演的一场场扣人心弦的比赛,也引发了全球媒体界在赛场之外的“报道大战”。传播学认为,受众是大众传播活动所要到达的目的地。因此,在信息发布渠道多元化的今天,只有充分发挥媒体自身优势,最大限度吸引受众注意,才能够取得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受众”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众”是什么?杨思迅“受众”是什么?在新闻出版界甚至整个文化界对这个词已经用熟用惯的今天,还有研讨的必要吗?很有必要。传播活动,大众传播活动,其基本动因何在?传播者与受众是什么关系?这是大众传播研究的基本问题,起点问题,必须给以清晰的回答。观念上失...  相似文献   

19.
大众传播已经进入读图时代。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受众习惯于接受一目了然的信息,形象、直观、真实、准确的图片宣传越来越受欢迎,可谓“一图胜干言”。而对外宣工作来说,由于图片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它所具有的叙事性和直观易读等特点,可以消除语言文字障碍和由于知识结构差异造成的传播壁垒,使信息传播不再受国界和语种的限制,也更加符合国外受众的阅听习惯。  相似文献   

20.
新闻互动有多种形式,纸媒与读者互动是其中之一。互动一词意为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具体到本文所说的纸媒与读者互动,指的是读者以通过参加文化活动反馈信息的方式参与媒体传播。在大众传播理论里,反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反馈系统的确立,不仅要求传播者把信息单向传递给受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