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比较开头和结尾.文章开头,寥寥几笔就把河埠头农民卖米的情景作了生动具体的描绘.从“船里装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的描写中就可知道这一年是丰年.文章最后一段写道:“河埠头的敞口船真个敞口朝天了,……旧毡帽朋友把自己种出来的米送进了万盛米行的廒间,换到手的是或多或少的一叠钞票.”这一段与开头对照,衬托出农民丰年无丰  相似文献   

2.
首尾相应,紧扣“敞口船”《粜米》的开头和结尾,都紧紧围绕“旧毡帽朋友”上镇粜米的“敞口船”的变化来叙写。文章起笔就写道:“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而且“船身压得很低”,说明了粜米的船不仅多,而且都装得很重。从侧面反映出贫苦农民经过一年的辛劳加上“今年天照应,雨水调匀,小虫子也不来作梗,一亩田多收这么三五斗”的丰收景象和农民为了还债而急于粜米的心情。文章结尾作者又再次集中笔力于“敞口船”与文首紧相呼应。买卖双方对“米质的好和坏”,“斛子的浅和满”所进行的“辩论”和“争  相似文献   

3.
郑丽真 《陕西教育》2005,(12):31-32
中外教育专家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时,都将想象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并已通过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想象力的主要方法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的表象而创造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可以把它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形式。一、再造想象能力的培养1、凭借语言材料,启发想象。①对比想象。如《粜米》一课,写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事情,远离学生现实生活,但课文情节线索清楚,粜米的前后情景、旧毡帽朋友的活动变化都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如文中写旧毡帽朋友早晨出来时,敞口船是满满的,粜米后,船身浮起了许多。教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比较粜米前后,敞口船的变化,然后让学生沿着再造想象的思绪,创造感人的新形象。②补充想象。如《麻雀》(第八册)一课,教学时,可  相似文献   

4.
《粜米》反映了旧中国农民即使在丰收之年,也逃不脱悲惨的命运,有力地抨击了黑暗的社会,吃人的制度。教学这一课怎样才能事半功倍、效益高呢? 一、体会细腻动人的感情变化喜悦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船里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这生动地展现了农民争相粜米的场景,间接地流露了大丰收后农民满怀希望的喜悦心情。  相似文献   

5.
一、环境描写形象深刻课文开头写道,“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船里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之间的空隙。”这里既写出了小镇的景象,又生动地展现了农民在丰收之后赶来粜米的情景,流露出喜悦之情。而结尾写道:“船身浮起了好些,填没了这只船那只船之间的空隙的菜叶和垃圾再也看不见了。”这形象地交代了事情的结果——农民忍痛卖米,希望破灭了。农民们整船整船的新米被米行的奸商夺去了,丰收却给他们带来了灾难。课文还通过米商之口,间接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丰收反而成灾的社会根源。从米商说的“各地方多的是洋米洋面”,“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第四册《核舟记》中有有一句“其船背稍夷”。教材的注释是:“船的顶面稍平。背,脊背。夷,平。”我认为“船背”应解作“船底”.其理由是:原文说“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意即“船背”比较平坦,所以就刻写名字在上面,还用了篆章。从文章的结构看,全文按“由总到分,由上到下”的顺序来写,即先写船头、船舱、船篷、船窗,再写到船尾、船底,最后总述全文。记叙井然有序,符合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再从王叔远赠送给明代艺术鉴赏家李日华的一枚核舟亦可得到证明。李日华在《六研斋笔记》中记录了这件事。现抄录一段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引导学生掌握作者的思路,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中分为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抓住文章的首尾,从开始是装载的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到后来是“敞口朝天”,“换到手的是或多或少的一叠钞票”,引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旧中国的农民获得了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第四册《核舟记》一文,对“其船背稍夷”的注释为:“船顶很平。背,脊背,这里指船顶。”无疑,编者把“船背”理解为“船顶”。我认为这是误解,应作“船底”解更为合理。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阅读 1.分段 〔题例〕 认真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作业。 (短文见第五册第15课《雨》。) 1.在文章中找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用“~~”标出来。 2.请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大段。 〔解题说明与步骤〕 段落有自然段和意义段两种。自然段是文章已经分出来的小段落。意义段是由一个或若干个自然段组成的意义比较完整的一部分内容。我们讲分段,是就意义段来说的。 给文章分段,可以了解文章是按怎样的逻辑次序安排材料的,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这样弄清文章的线索,理出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的结构,可以  相似文献   

10.
《沙漠里的船》(人教版六年制第六册)主要讲了骆驼的生理特征和适应自然环境的特殊能力,说明它为什么被称为“沙漠里的船”。教学这篇课文应针对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抓住事物特点”和课文特点,抓好重点段(第1自然段)的教学。 第1自然段紧扣“骆驼能生活在沙漠里”,通过句子之间一因一果的关系,层层说明它在特定环境下的生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14页“读写例话——归纳段落大意”中有这样一段话:“第三段包括第四、五、六自然段,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把船里的泥沙铲到河里去,靠水托船身的浮力,铁牛从淤泥里慢慢向上拔;铁牛离开了河底,用船把铁牛拖上了岸;用同样的办法,把一只只铁牛捞上来。”其中“靠水托船身的浮力,铁牛从淤泥里慢慢向上拔”一句,笔者认为不妥。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五年制小学第七册69页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变化”这节课是小数乘除计算的根据,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基础。为了在这节课中把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有机地统一起来,我通过对教材进行再发现、再创造,探究出了一条有效途径。课本上是这样安排内容的:把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观察:①0.004米=4毫米②0.04米=40毫米③0.4米=400毫米④4米=4000毫米把第二、第三、第四个式子同第一个式子比较,可以发现什么规律?按照这种规律来施教,也许学生…  相似文献   

13.
“段”从内涵上讲,是文章根据内容划分的部分;从类别上讲,分“自然段”和“结构段”。中年级段的训练分两个层次:自然段的认识理解和把握;结构段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对自然段的认识理解和把握,是中年级前阶段的训练重点;对结构段的认识理解和把握,是中年级后阶段的训练重点。中年级对段的训练若落到了实处,学生对段的阅读、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了高年级进行篇的训练,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义务教材第五册明确提出了“读懂每个自然段”和“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要求,这一要求明确告诉我们,自然段的训练从第五册已经开始,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阅读和最初的作文教学时,要抓住自然段这一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作文训练。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段的起步训练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14.
教学《粜米》一课,可抓住本文利用对比描写来揭示主题的写作特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场景的对比描写——课文从场面描写入手,以“万盛米行的河埠头”作为开头,是独具匠心的。作者犹如一位高明的摄影师,先拍下码头的总貌,“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说明船只之多。接着把镜头推向船体和水面,“船身压得很低”,突出米重船沉。这段描写,着力渲染农民“多收”的气氛,衬托出他们希望立即把“多收”变成“多得”的急切心情,并为下文写他们实际上“少得”作了伏笔。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九册第83页第8题有逻辑性的错误。这道题是这样的:一支工程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38米,第二天修了42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的是这条路全长的38。这条路全长多少米?按此题的数量关系,列式为:摇(42-38)÷38=4÷38=1023(米)因为第一天就修了38米,第二天又修了42米。这条路最短也要80米,而求出的这条路全长才1023米,显然与前面叙述不符。应把第三个已知条件中的“38”改一下,并将“一条公路”改为一段公路,这样才能使题目符合逻辑。筻这个题目不符合逻辑@李秀云$黑龙江龙江县实验小学 …  相似文献   

16.
诸益华 《考试周刊》2009,(14):64-65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上安排了一首李清照的词:《如梦令》。这首诗是以“如梦令”的词牌填的,词作者讲述了自己常常记起的一件事:她有一次在溪亭游玩,傍晚喝醉酒,驾着小船醉熏熏地回去,因为醉得历害都找不到回去的路了,一不小心把船划进了荷花的深处,于是赶紧想把船划出去,她使劲地划着船,把在岸滩上休息的一群水鸟惊动了,都飞了起来。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基础训练2”安排了这样一次作文:“复习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学习《养花》后写一篇读书笔记。这次读书笔记的要求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把你领会最深的,抓两三点来写。”可按以下教学步骤指导学生作文。一、复习写作方法.提出新的写作要求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和第十二册都安排有“写读书笔记”的训练,学生往往站在同一高度,误把第二次训练看成上次训练的重复,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明白这两次作文所用的写作方法虽然大体相同,但在写作范围及要求上却不一样。从范围上来说,前者范围较广,可从读过的文章中任选一篇来…  相似文献   

18.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八法阚雄全一、段意合成法。就是把各段的段意连起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4。第8册《饲养员赵大叔》,可分为o段:第1段讲赵大叔对牲口说话;第2段讲赵大叔给牲口取名;第3段讲赵大叔精。u饲养“金皇后”;第4段讲赵大叔守护“金皇后”下驹。...  相似文献   

19.
第十册读写例话《文章的条理》,作为一个重点训练项目,它是第八册“段落和层次”等重点训练项目的进一步深化,是读写训练的关键问题之一,侧重于训练阅读能力。这篇读写例话以《粜米》为例,讲了阅读时不仅要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还要了解这个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层地有条理叙述出来的。为了训练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条理,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启发学生在获得  相似文献   

20.
《沙漠里的船》(五年制六册18课)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分为前后两部分,分别介绍了骆驼的生理特点、作用和骆驼在沙漠中活动的特殊本领。课文后的练习1,实际上概括了两部分的意思。问题在于:第二部分写“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里的船”,而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