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衡理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是高考中必考的考点,而化学平衡又是三大平衡体系之首,在高考中备受命题者的青睐。这类题相对其他考点的题难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区分度,选拔功能较强。其中,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以及由此引起的反应物的转化率、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的变化是高考的热点,也是教师教学和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2.
纵观多年来的高考化学试题,化学平衡题中的等效平衡可谓热点.现在我们来讨论下面一道有关等效平衡的化学平衡题从而更好的掌握这一重要知识.  相似文献   

3.
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四大平衡体系,即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其中化学平衡是四大平衡体系的核心内容,化学平衡问题解决好了,就能通过知识的迁移和深化,把其他平衡问题解决好。等效平衡问题是化学平衡中的重点和难点,非等效平衡问题及平衡移动问题,  相似文献   

4.
化学平衡是高考的必考知识,是高中化学的难点,也是化学反应原理的核心部分.化学平衡有什么样的特点?如何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每位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化学平衡有两个基本特点就是正逆反应速率相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含量不再变化,这两点也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时是动态的,它会因为改变了反应物或者生成物的浓度、气体参与的反应的压强及反应体系温度而破坏了原有的平衡.而破坏平衡的规律是满足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  相似文献   

5.
在职业中学的化学教学中,涉及到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是包含溶解平衡、电离、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的一个平衡理论体系,而化学平衡则是这一平衡理论体系的核心,它是分析其他平衡移动的基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涉及到的两个问题,化学反应速率描述的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化学平衡描述的是通过化学反应有多少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即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反应速率是化学平衡理论的基础,平衡问题实质上也是速率问题。在教学中,我们以可逆反应为研究对象,以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为理论基础,来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因此,学生只有在深刻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由于教材中采用文字来描述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和化学平衡的移动,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本部分的内容,在教学中我采用图示法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和平衡的移动过程,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很准确的判断出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及平衡移动的方向。化学平衡的特征可以概括“成动、定、变”三个字,也就是说,化学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随着平衡体系条件的改变,化学平衡会发生变化,原有的化学平衡被打破,将建立新的化学平衡。下面是在反应体系的其他外...  相似文献   

6.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是高考的热点。考生解答这类题时存在一定问题。笔者在多年教学中摸索出利用图像快速准确解决化学反应速率变化、平衡移动方向判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平衡移动原理适用于所有的动态平衡,即化学平衡、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同学们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某些问题时,常出错,出错的关键在于对影响平衡移  相似文献   

8.
化学平衡知识是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重点和难点。现向大家推荐一道关于化学平衡知识的好题.该题综合考查了关于化学平衡的知识。包括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恒温恒压条件下的等效平衡、恒温恒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等效平衡建立的条件及其特征、外界条件对转化率的影响、关于转化率的计算、阿佛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应用等。特别是考查了运用等效思维解析化学平衡问题以及运用极端假设法分析极值问题的能力,综合性很强.  相似文献   

9.
在2NH_3(?)N_2+3H_2中,反应达到平衡时,其它条件不变,缩小容器体积,问[N_2]如何变化?关于这道题的解答曾出现过两种截然相反的答案:一是[N_2]减少,另一则是[N_2]增大.本文想对这一道争议题,用化学平衡移动的图象进行分析,并就图象法解化学平衡移动题作一些探讨.若用 v_正、v_逆代表平衡前正、逆反应速度,则平衡时有:v_正=v_逆=v_平.当缩小容器体  相似文献   

10.
化学平衡理论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也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在分析化学平衡问题时,学生经常会走入某些误区,如当某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如果某个条件发生变化,平衡就会向某个方向(或正、或逆)移动,一段时间后,可逆反应会重新达到平衡,当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后,反应体系中的各物理量(如各物质的浓度、各物质的百分含量、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反应物的转化率等)会发生变化(增大、减少)或保持不变.具体分析时,学生经常会把化学平衡移动方向与各物理量的变化趋势联系起来,从而得出某些错误的结论:如化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反应物浓度一定会减少,生成物浓度一定增大,反应物的百分含量一定下降,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大,或者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等.  相似文献   

11.
拜读《化学教学》96-9期45面李安彩同志“化学平衡教学中一个易被误解的问题”一文,有些不同看法,提出与李安彩同志商榷.文中叙述到:“对平衡体系加入HI使V正增大且v正>V逆,平衡向右移动,直至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平衡不移动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最终得出结论:“一定温度下HI的分解反应达互平衡后,国增减HI的量导致压强改变,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各物质的平衡浓度随之改变,但HI分解率保持不变ffw我们认为,李安彩同志的分析和计算的其他方面都是正确的,但是得出“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结论是不要的,不妥之处在于混淆了“破…  相似文献   

12.
反应速率的变化、平衡的移动都与反应物的温度、浓度、气体反应物的压强等因素有关,平衡的移动又与反应速率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图像都是以此为依据来设计的。旨在考查学生对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以及分析、推理、自学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化学平衡的建立或移动与过程无关,只与起始条件及条件的改变有关。当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发生改变时,可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然而我们发现还是有人在具体分析化学平衡移动的情况时,常常犯晕。我试图找到其中一些问题的病根,一一祛除。一、化学平衡"向左走"或"向右走"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一、课题名称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复习二、教材分析苏教版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二“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共三个单元:1.化学反应速率,2.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3.化学平衡的移动。本课题是针对第2单元的平衡常数和第3单元的平衡移动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15.
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三大理论之一,其中化学平衡图象是考查这部分知识的一类常见题型,该题型的特点是:简明、直观、形象、概括性强,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其难度较大,是学生深感头痛的一个难点,在此特作探讨以供参考。化学平衡图象题总的来说是根据勒沙特列原理就各种外因(P.T.C等)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作以分析判断,进而求解。一、化学反应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例1、下图表示达到平衡后的可逆反应在改变外界条件后,重新建立新平衡时,反应速度与时间的函数图形,下列情况符合该图的是:  相似文献   

16.
当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外界条件(浓度、压强或温度)发生改变时,化学平衡状态将发生改变,平衡移动方向的判定可借助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平衡常数或等效平衡思想(构建模型思想).化学平衡正向移动与反应物转化率增大是否一致呢?  相似文献   

17.
化学平衡移动是指因条件的改变,使原来平衡的化学反应重新向某个方向进行,直到达到新的平衡。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概括为: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8.
分析具有独立命题资格的各省市2008年高考化学试卷.离子方程式、电化学、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分析是必考题型。这些试题题型稳定,但选项内容涉及知识点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对能力的考查层次不断攀升,可以预见,在2009年的高考试题中,此类试题仍为高考的必考题,而且除了化学平衡题外,其他试题都出现在选择题中。化学平衡题不仅涉及有关可逆反应的起始态、平衡态的浓度计算,还可能会涉及化学平衡常数、借助参照系的平衡移动情况分析、等效平衡、坐标图像等。  相似文献   

19.
解决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常用“三段式”法。所谓三段式法即列起始物质的量(或浓度)、变化物质的量(或浓度)、平衡物质的量(或浓度).起始物质的量(或浓度)、变化物质的量(或浓度)、平衡物质的量(或浓度)三者的关系,只有变化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反应方程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成比例.可逆反应中任一组分的平衡物质的量(或浓度)不可能为0.“三段式”不仅常用于简单的化学平衡计算,而且常用于化学平衡中的隔板问题的计算,使问题变得简单易懂,请看下面的例题.  相似文献   

20.
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主干知识,也是近年来高考的重要考点。它包括化学平衡建立的标志、化学平衡的移动、等效平衡及平衡的基本计算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