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冈鹿门是明治年间访华热潮中的一名知识分子,他所留下的《观光纪游》描画了与清朝文人志士交往的历史画面,成为后人考察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另一方面,《观光纪游》里又如实地再现了近代日本知识分子远渡中国,亲眼目睹中国社会后所发出的慨叹以及对中国的再度认识。从这一意义上,《观光纪游》又是探讨近代日本知识分子的中国观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2.
解禁集体自卫权就意味着当美国或与日本有密切关系的国家在遭到外来攻击时,日本的武装力量可以将此种攻击视为对本国的攻击,进而可以采取反击措施. 安倍这一行为的真实意图是为了摆脱日本战败后国际上对自己行驶自卫权的限制,实现日本的正常国家化. 安倍政府为了消除国内外对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的顾忌,一方面高调倡导和平主义,另一方面又故意抹黑中国,制造中国威胁论,这一系列举动无疑会让敏感而脆弱的中日关系再次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3.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当局一方面组织炮制大量美化侵略的宣传报道,另一方面实施严格的新闻审查,以防侵略暴行暴露.但部分日本战时出版物或隐或显地披露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比如《东京朝日新闻》的部分报道披露了南京沦陷后日军对中国官兵的屠杀,纪实小说《活着的士兵》则揭露了日军的屠杀、奸淫暴行,值得我们深入挖掘、梳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关于日本作家的直接研究、评论为数不少,而对于日本文艺评论家的再次评论就寥寥无几,山本健吉(Kenkichi Yamamoto)、加藤周一(Shūichi Katō)等虽然在评论界名气很高,却很少有专门评论他们的文章。然而对于无产阶级文艺理论的评论却不在少数,这跟当前中国的社会制度有关自不必说。另一方面,日本文坛上曾辉煌一时的无产阶级文学与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左联,受其影响尤为深刻,甚至可以说是其在中国的投影。因此,中国的论者也多倾向于在中日两方的比较中来进行阐述。本文以日本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家藏原惟人(Korehito Kurahara)的理论为中心,对其中一些重要评论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日本妖怪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并且在一些电视剧、动画中都有所呈现。这种妖怪文化的发展一方面与日本人民丰富的想象力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日本的民族历史、自然环境等因素有关。本文首先对日本的妖怪文化进行了一定的分类,并从其起源、发展等过程对其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妖怪文化对日本戏剧、影视、服装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风口浪尖,一方面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另一方面国民政府统治腐败,再加之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难民的数量不断增加,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在此背景下,陕甘宁边区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块乐土,大量难民不断涌入,难民问题也演变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就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难民潮的形成原因和解决对策进行历史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汉字传入日本,后成为日本文字的主要构成部分,这种异化的汉文字使中国汉文化易位给日本。随着中日文化的不断交流,中国从日本吸收了大量反映西方思想、科学技术、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外来词,西方文化通过日本这一中介易位给中国,丰富、发展了中国语汇,丰富了中国人民的思想,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唯美主义文学从欧洲传到日本,形成了日本式唯美主义文学,改变了日本文学发展格局,具有自身的诸多特点。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社会、思想和文学自身等原因,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很快经过翻译家的努力宣传而引起了中国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极大兴趣,由此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写作内容、主题、手法和目的上继承了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一些东西;同时,中国作家在继承基础上对之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和发展,实现了对日本唯美主义一定程度的超越和扬弃。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日本的地域性关系使得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字在日语中仍被保留和使用,并且在日语中,片假名是根据汉字楷书的偏旁创造出来的,平假名则是根据汉字中的草书创造的,在日语中汉字的音读是吴音的保留与体现。日本文化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外,中国文化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日本文化的渗入。  相似文献   

10.
日本经济遭受了地震、海啸和核泄漏三重打击,这不仅给日本国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重创日本经济,而且也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之一,中国经济所受影响不可忽视,而为了帮助日本人民尽快完成救灾和灾后重建,恢复正常生产和社会生活,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国应当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日本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全盘接受、消化、创新、改良反思的阶段.佛教自公元6世纪传入日本到19世纪中叶幕府崩溃,经历了早期的外在形式(造寺造佛)模仿阶段、日本化阶段、世俗化阶段、停滞发展阶段,深受日本的中国文化情结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日本平安时期,遣唐使带回的大量中国古典文学典籍,给日本的古典文学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露"的意象出发,考察中日古典文学中"露"的异同.从中体会日本古代学者在接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同时,又和日本的审美结合,创造出的独特日本文化.  相似文献   

13.
洪启翔的《日本历史概论》是民国时期在日本文化侵略的压力下,采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进行日本史研究的成果.同时,洪启翔的《日本历史概论》亦包含强烈的"文化反击"思想,具体表现为考辨日本古史,指出其虚伪性;梳理日本历史发展的脉络,强调其经济动因;指出历史上促进日本发展的外部因素,特别强调中国的巨大作用.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深,这种"文化反击"精神便成了这一时期国人进行日本史研究时的独特景象.洪启翔作《日本历史概论》揭示真实的日本历史,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剥削,正是当时中国学者对日本进行文化反击的一个有力实践.  相似文献   

14.
柔道现在已经成为现代奥运会比赛项目,这是日本人民对世界体育的贡献.日本的柔道是从柔术发展过来的.在柔术的产生、发展过程中,陈元赟把中国的少林拳法等武艺同日本原有的"拳法"相结合,带徒传技,丰富了日本柔道的内容.陈元赟在日本流寓期间的功德行止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考察从柔术到柔道的发展过程,可以充分证明柔道受到了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中日漆艺交流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漆艺交流历史悠久 ,几乎贯穿中日文化交流的整个历史 ,中国漆艺较早发展成熟 ,对日本漆艺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日本积极学习中国漆艺 ,并在吸纳中国漆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建立起本民族传统漆艺体系 ;日本的创新技艺回流中国 ,丰富了中国既有的漆艺宝库。中日两国的漆文化在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中互动发展 ,对世界漆文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很快占领中国东北全境,在东北扶植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1933年日本退出国际联盟,彻底抛弃了协调外交,全力推进大陆政策。日本知识分子自发组织成立了国策研究机构———昭和研究会,该会集结了日本知识界的精英,在近卫组阁、近卫内阁制定和调整对华政策方面贡献了智慧。卢沟桥事变后,昭和研究会提出了协同主义理论,要以协同主义来取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改变中国政府的对日抗战政策,为建设东亚新秩序提供了理论依据。昭和研究会的协同主义理论以实现日本独霸东亚为目的,与日本军部明火执仗的武力侵略中国并无二致。这一理论最终随着日本战败而宣告破产。  相似文献   

17.
看日本建筑感受日本建筑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相似的地方,但又有所不同,它善于吸收和包容外来文化,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这种思想在建筑方面得到很好的体现,使日本建筑在世界建筑界享有声誉。看日本建筑,感受日本建筑文化,值得我们中国建筑师的深思。  相似文献   

18.
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深层次之间存在着相互勾连,中国文化主导影响日本文化。日本文化是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主要是对中国部分传播到日本优秀文化加以融合、吸收、变化而渐渐形成。对比两国的春节风俗文化之间差异,对于春节的定义,从时间上来说,日本春节是按照中国春节的时间来确定的,具体风俗来说,"门松"文化来源于中国唐朝,在日本平安时代引进到日本国内,日本佛教寺院新年敲钟祈福的风俗最早追溯到宋朝。在廉仓时代随佛教禅宗传入日本。在春节期间,中日两国都十分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团聚,祈祷新的家人新年的健康幸福,这些正是都是中华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小说神髓》是日本近代文学萌芽时期具有开创意义的小说理论著作,它提出的写实主义文学主张直接推动了日本近代文学的形成。这部理论著作中还具有强烈的读者意识,提出作者应该运用文学技巧写出引人入胜的作品,但是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迎合低级趣味,而是应该正确引导读者。从现代接受美学和叙事理论对《小说神髓》中关于作者—文本—读者三者进行的分析能够发现该书具有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之间存在着很多异同点。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很多强调个人自由以及人格独立的题材。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中国作家在强调"个人主义"的同时往往离不开对"社会"以及"社会变革"的描述和剖析。这也体现了中国文学的主流思想:"以文载道"。与此相对,日本文学作品大多描绘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心境变迁、个人成长。日本作家普遍不会将社会主题思想表现在文面上。虽然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之间存在着很多根本上的差异,但从历史的角度,中国近代文学和日本一样,都是在欧美列强的外压下经过艰难地摸索,最终创造出能够顺应本国文化的文学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