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网络文化作为现代学校文化的一部分,以学校核心理念为指导,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制度文化作保证,以教师文化、学生文化为支撑点,与课程文化相融合,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突出“吸引”,把学生的兴奋点吸引到学习上来,吸引到发展上来,形成“愉快健康”的网络文化;突出“促进”,加强教师“合作共享”的网络文化建设,搞好网络校本培训和网络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建具有独特品质魅力的学校文化,是提升教育内涵的重要方面。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昆明第一中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多年来,我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线,以德育为先导,以向高等学校输送优秀人才为具体目标,构建具有个性化,能充分发挥学生特长的具有昆一中特色的教学体系,不断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和谐中创新,先后被评为“全国校园文化艺术建设先进学校”、“全国创建绿色学校先进单位”、“中西部中小学网络示范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学校”等。  相似文献   

3.
《小学教学研究》2011,(9):F0003-F0003
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坐落于美丽的黄海之滨、长江之畔。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06年的“能仁学堂”,现有教学班47个,学生2440名,教职员工128名。学校以“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为办学理念,以“能仁致远”为校训,立足于学生的终生发展,以“做能者、更做仁者”的“能仁”思想为引领,精心打造厚实卓越的精神文化、优雅精致的物质文化、科学人文的制度文化、丰富生动的行为文化,为师生的幸福成长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舞台。  相似文献   

4.
漫长的制度化学校生活与富有意义生活的断裂,它提供的是用科学话语和善适文化打造的制度囚笼,却没有引导个体生命寻找和亲近属于自己的文化之根。由此,教育,“制造”出了众多的“空心人”、“无根人”。在传统与当代的纠缠中,当代学校教育应该藿新审视当代学校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明晰自己的时代责任与以面向未来为导引的新文化建设任务。走向“文化自觉”的当代学校文化应该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延续和发挥传统,实现对学生“文化培根”的导引,让学生拥有文化温情与文化创新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5.
黄明全 《新教师》2020,(3):30-30,53
三元区白沙小学位于全国文明城市三明,经过数年的精心打造,白沙小学成为了一所形象美、环境优、品位高的学校。学校紧紧围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目标,坚持以“好习惯”为文化基调,以“追寻师生幸福”为文化追求的教育,以学生“全面发展、文体见长”为特色目标,走“特色立校、文化兴校、特色强校”的特色发展之路,努力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一、明确办学方向,构建和谐校园校园环境是隐性的课堂,反映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6.
依据“新基础教育”研究性实践的经验,借鉴文化发展心理学和生态学的研究观点,本文着重探讨了以学生发展工作为主题的学校文化生态建构问题。学校文化生态建构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我完善的价值取向。为实现这一核心目标,学校文化生态建构必须充分考虑儿童发展和文化运作的机制。敏锐觉察儿童发展的势头,顺势开发儿童潜能,将学生组织建成文化生态系统,让学生在文化活动中建构自己的发展。本文从学校文化生态组织、学校文化生态能源及功能、学校文化活动设计角度和主要活动形态几方面探讨了学校文化生态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17):F0002-F0002
上海市黄浦学校是一所现代化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至今已有163年的办学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上海市首批“新优质学校”。学校在教育改革中,始终坚持以“办学生喜欢的学校”为方向,确立了“真诚善良、乐观向上、善于合作、学会学习”的培养目标;树立了“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一位学生”的办学理念;用优质的服务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营造了使学生自信乐观、积极向上、和谐共进的心理环境,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自身文化和整体发展紧密地融合了起来。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以全面培育学生的心理核心素养为核心目标,以“以乐慧心愉悦身心超越自我”为核心理念,以音乐辅导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兼顾教师,辐射学校、家庭和社会。学校特色音乐心理辅导以“五音课程”为核心,“主题活动”“文化浸润”为辅助,“干预辅导”为保障,引导学生认知素养、提升素养、融合素养、优化素养,成为素质少年,建立美礼校园。  相似文献   

9.
如东县实验中学位于县城黄海西路,与县人民公园隔河相望,现有66个教学班,在校生4000余名,教职工216名。学校坚持“享受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不断拓展“文化立校”的内涵,着力加强学校管理文化、德育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了以“推行惭,型课堂教学模式”为内核.以“溢香书廊”为标志,以“三校四节”活动。为载体,“知农园”、“学生文化展板”、“南黄海文化展板”、“学生乒乓球馆”交相辉映的学校文化景观。近年来,学校亮点频频闪现;书香校园名闻退迩;名人报告入耳润心;砺志之行好评如潮;市县名师不断涌现;中考成绩高位攀升……”  相似文献   

10.
“班级团队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当下独生子女居多的学校教育特别有效。在学校教育中,建设“班级团队文化”,能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从而让其学会接纳与包容.并敢于超越.克服厌学情绪.形成以进步为标杆的学习共同体.实现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追求智慧”的新办学校文化建构的内涵是:学校通过建构智慧的理念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和活动文化,以形成学校的智慧文化,从而“创智慧学校,塑智慧教师,育智慧学生”。  相似文献   

12.
对于学校怎样来定性 ,钟启泉教授在《知识社会与学校文化的重塑》一文中指出 :学校是一种特有的社会组织 ,作为基础教育的“学校”是以“教师人格”去塑造新生代的人格发展 ,以“学校文化”的底蕴去奠定新生代的学力发展的基础。随着产业主义价值观的崩溃“工场型学校”行将终结 ,而代之以“学习共同体”。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 ,其教育目标是为学生的全人格设计的 ,即为学生的教育需求、社会需求、情感需求、身体需求、道德需求而设定的。在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中 ,真正做到了把人当作“人”来教育、教学 ,也可以说真正做到了落实学生…  相似文献   

13.
“健康身心、高雅情趣、国际视野、科学精神”是海桐小学全体师生发展的共同目标,也是学校的办学理念。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发展目标,以“科学教育双语”校本课程为抓手,实现学校文化与课程的携手共进,在课程中融入学校文化的要素、体现学校文化的特质,促进学生发展,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4.
小站第五小学把“建设文化校园,提高学生素养”作为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创建文化特色,实现教育目标”的德育口号,以“孝敬教育”为突破口,以“孝亲敬老、礼仪规范”为德育主题,全力打造小站五小文化底蕴。为此,学校启动了“高扬孝敬旗帜,传承中华美德,激活校园文化”为主题的古诗文诵读活动,使学生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质,使学校提升了办学品位。小站五小师生正以崭新的姿态,为把学校办成一所“学生受益,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具有现代特色的文化校园而努力工作。学校连续被评为天津市行为规范示范校、津南区孝敬教育先进集体。天津市津南区小站第五小学:建设文化校园,提高学生素养  相似文献   

15.
徐洁 《上海教育》2014,(13):85-86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特色文化创建的内涵支撑,学校特色文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在“构建学校文化场,培育健全现代人”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近年来,我们以“红领巾足球文化”特色为起点,统整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学校特色的“快乐”类、“成长”类、“体验”类、“特长”类校本课程框架体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的特色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阳光,代表着青春、活力、明媚和光明。义乌市实验小学以此寓意学校教育,希望让校园温暖每一个人,感染每一颗心。早从2005年开始,浙江省义乌市实验小学就以《“开放、自主、人文”的现代学校管理文化》课题研究成果为依托,提炼了学校文化的统领词——“阳光”。通过精心培育,该校“阳光”文化凸显,“做阳光教育,炼阳光教师.育阳光学生”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在千帆竞发的教育潮流中,树起了一面属于自己的“阳光”大旗。  相似文献   

17.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作风和行为准则的体现,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建设应把握三个定位即学校定位,确定学校在教育体系中的层面及任务;规律定位,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办事;责任规律,将校长视为责任和前启者,还应形成办学理念。笔者所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中,有一个“治校预期”是: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兴校,构建文明、有序、民主、进取,有利于教师、学生发展健康、和谐校园。同时,“学校文化”建设应更注重价值取向。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应该是被学校成员认同和信守的价值理念、行动准则,其他分支文化的价值取向都应该与“学校文化”总的价值取向相一致。“学校文化”总的价值取向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办学生存发展的思想主线。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2012,(5):73-F0003
北京市朝阳区八里桥小学结合学校环境、学生、师资、办学理念等特点,提出了打造“八里桥文化”精神的办学目标。学校以“八里桥文化”为主题开展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研发并实施“八里桥文化”校本课程,着力践行北京精神,育厚德品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合作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努力把学生培养成“阳光热情的、有志向、有气节的中国娃”。  相似文献   

19.
学校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学校在长期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本学校特色的、全体教职工和学生认同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学校文化是属于组织文化的范畴,和主要以学生的闲暇生活为背景的“校园文化”不同。目前我国的学校文化建设大多停留在标语和娱乐的层面上,而且内容千篇一律,没有特色,学校宣讲的精神都离不开“团结、勤奋、自立、创新”。学校的文化发展处在自发形成的状态,缺乏自觉的塑造,只有少数学校自觉地塑造和变革自己的文化。学校文化变革和其它的组织文化变革一样,是一个系统…  相似文献   

20.
新干县教体局将庐陵文化、经典文化和红色文化引入学校、进入课堂,深入开展“三化”进校园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情感、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该局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迎接省教育督导评估为契机,结合“三化”进校园活动,狠抓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办学理念,打造特色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