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客家籍大学生性别角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钱铭怡等人编制的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 ,对 5 3 2名嘉应学院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 :客家籍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分布结果与钱铭怡等人的研究非常相似 ,与广州地区大学生的调查研究结果也无明显差异。这表明所用量表信度、效度较高 ,同时也说明客家籍大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与大学生群体的发展是一致的。本研究结果表明 :客家籍与非客家籍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分布无显著差异 ,本科生与专科生、文科生与理科生在性别角色类型分布上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贝姆性别量表(BSRI),对浙江省745名大学生的性别角色分化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性别角色各类型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双性化的比例为75.5%,显著高于未分化、男性化和女性化。(2)男生性别角色类型在专业上有显著差异,女生无显著差异。(3)男女生的性别角色差异随年龄的变化而显著变化,女生更加男性化,朝向双性化发展;男生继续向男性化发展。基于此,应开展面向大学生的双性化教育,大学生应接受抗压训练等教育。  相似文献   

3.
以赣南师范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的466名大学生为被试对象,采用新编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和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分布双性化占34.9%:未分化占32.0%;女性化占17.3%;男性化占15.9%;大学生男性特质与职业成熟度呈显著相关.女性特质与职业成熟度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在职业成熟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未分化个体的职业成熟度显著低于其他三种性别角色类型,其他类型两两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CSRI和霍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测查338名大学生的性别角色和职业倾向得分。用方差分析和均值比较方法比较不同性别和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的职业倾向差异。结果发现:男性在R、I类职业倾向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在A、S、C类职业倾向得分显著低于女性;性别角色差异:在所有6类职业倾向得分上。双性化者显著高于女性化和未分化者,男...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一般两性交往质量与性别角色的关系,从Bem提出的性别角色模式出发,利用钱铭怡主持编制的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和自编的大学生一般两性交往质量量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自编的一般两性交往质量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各性别角色类型在一般两性交往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化被试在一般两性交往各维度上都显著高于女性化和未分化;男性化、女性化、未分化均与一般两性交往存在显著的相关;其中,男性化和双性化化对一般两性交往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调查了三所高校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并考察了性别角色观。近10年来大学生与性别一致的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大幅减少,未分化性别角色大幅增加;不同性别的性别角色变化有所不同,女性向未分化和双性化转变,男性的男性化类型降低,向未分化严重偏移;男女大学生的性别角色观以传统性别观念为基础,逐渐趋向双性化;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性别角色观存在很大差异,女生期待的理想男性和女性双性化趋向突出,而男生期待的理想男性和理想女性更偏重传统的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SRI)和交往焦虑量表(IAS),整群随机抽取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论:(1)被调查大学生中双性化人格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性别角色类型。(2)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普遍较高。(3)双性化人格特质与良好情绪状态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表现为双性化人格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玲  王雄雄 《高等理科教育》2005,29(5):23-27,64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钱铭怡等人编制的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与SCL-90量表,对随机分层抽取的四所不同类型的2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双性化者心理健康最佳,其次为男性化、女性化以及未分化.结论:两维性别图式有其合理性,但传统的性别图式观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双性化人格以其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及心理健康水平而成为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当代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家庭教养方式的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采用了刘电芝等人编制的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50)和岳冬梅等人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290名在校女大学生进行测试。发现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分布依次为双性化、未分化、女性化和男性化,且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差异显著;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过度干涉保护在是否独生上差异显著;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在不同年级上差异显著;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和父亲惩罚严厉在不同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上,未分化得分均显著低于其他水平。研究结论:(1)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主要是双性化和未分化。(2)独自子女会得到更多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及母亲过度干涉保护;大四的女大学生得到的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更少;当父母的文化程度越高时,女大学生会得到更多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而当父亲文化程度较低时,父亲会表现的更严厉。(3)性别角色为未分化的女大学生,会更少感受到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同时,她们会感受到父、母更多的拒绝否认以及其父亲会更加的严厉。  相似文献   

10.
对福建省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性别角色与社会适应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性别角色导致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四种性别角色类型中,男性化和双性化的社会适应能力比女性化和未分化更高,而社会适应能力最好的性别角色是男性化,其次为双性化,未分化的社会适应能力一般,而女性化的社会适应能力最差。这一结果和前期大部分研究支持双性化是理想型性别角色的观点稍有不同。福建省三所民办高校大学生中普遍表现出社会适应性一般。  相似文献   

11.
这项研究采用成就动机量表对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的1084名08级学生进行测量与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高职生倾向于追求成功的动机;成就动机在性别上存在着差异性;成就动机在文理科专业的学生中存在着差异性。文章针对高职生成就动机的现状,分析其成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以帮助他们激发高职生的潜能,使其尽快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较高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运用职业价值观量表与成就动机量表,对西安市361名师范生和非师范生进行了问卷测验.研究发现:师范大学生与非师范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差异显著;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性别差异显著,女生在兴趣性格、福利待遇方面要求高于男生;师范生成就动机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价值观:追求成功与回避失败倾向高、低者的职业目的性要求均差异显著;师范生成就动机对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具有预测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成就动机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比较,发现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成就动机水平未见显著差异;高职院校学生成就动机在性别、年级、专业上都有显著差异,在城乡上无显著差异。一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学者对学习动机的研究成果,通过问卷调查对影响普通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剖析学习动机与口语学习的内外在联系性。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与融入型动机相比,大学生口语学习更倾向于工具型动机;不同年级学习动机的强度出现先升后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以成就动机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生命愿景量表就大学生成就动机、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生命愿景的关系进行问卷调查,并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成就动机、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生命愿景在年级、任职情况人口学变量上差异显著;大学生成就动机、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生命愿景显著相关;大学生成就动机、一般自我效能感能够有效地预测生命愿景,且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成就动机与生命愿景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作用,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在当前的就业形势、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因此以北京地区6所大学的712名学生为被试,采用成就动机量表(AMS),调查了当代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特点。结果表明:(1)总体上,大学生有比较高的成就动机,他们追求成功的动机要明显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2)亚群体上,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专业差异和学校类型差异。男大学生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成就动机都高于女生,理科大学生避免失败的动机显著低于文科和工科大学生,师范类学校的大学生避免失败的动机低于其他类型的学校。在年级因素上没有发现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特点及与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关系。方法:使用成就动机量表(AMS)对244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在年级和城乡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其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相关不显著。结论:低年级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成就动机高于高年级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来自农村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成就动机高于来自城市的维吾尔族大学生;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与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CAP)、成就动机量表(AM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大学生进行测查结论表明:大学生成就动机、人格特征对创造力倾向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This explanatory sequential mixed methods study examined how belonging perceptions, academic motivation, and engagement might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c contextual characteristics and achievement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nd qualitative follow-up interviews with college students from a large, Midwestern university. In the first, quantitative phase, two hypothesized models of student belonging and motivation were tested. In line with the Self-System Model of Classroom Support for Motivation (Connell and Wellborn, in: Gunnar and Sroufe (eds.) Minnesota Symposium on Child Psychology: Self-processes and Development, 1991), Model 1 hypothesized student belonging and motivation to be directly predicted by supportive classroom environment perceptions, and to directly predict engagement, which was hypothesized to predict achievement. Model 2 elaborated on the traditional self-system model and hypothesized student belonging to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ortive classroom environment perceptions and student motivation. Quantitative findings revealed support for Model 2. Supportive classroom environment perceptions predicted students’ belonging beliefs, which in turn predicted students’ motivation, engagement, and achievement in the course. The second, follow-up qualitative phase suggested ways in which contextual characteristics might influence student belonging beliefs in the classroom. Taken together, th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illustrate the influential role of classroom contextual characteristics on student outcomes, as well as the role student belonging plays in college student motivation and success.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师范类女大学生学业自我设限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使用大学生学业自我设限问卷、自尊量表、成就动机量表、成就目标量表、学业成就归因量表对357名师范类女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师范类女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学业自我设限,更多的采用"推卸责任"和"假意自贬"等学业自我设限策略,自尊、情境归因、运气归因及避免失败的成就动机对学业自我设限具有很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