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到进入2l世纪以后的这几年,我国的新闻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同样也发现了另一个“新闻”事实,那就是这几年党报(特别是地市报、县市报)采用基层通讯员的稿件少了,通讯员对党报的贡献较以往似乎减少了许多。实际上,几十年来,党报一直离不开广大通讯员队伍的支持,现在和将来依然需要通讯员的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通讯员上稿难几乎成为媒体的通病。许多媒体在激烈竞争中为做大做强,过多地重视记力量,有意无意地使通讯员的地位被削弱,作用被淡化;有的媒体在加大内部改革,实施稿分考核制后,出现了重记稿件轻通讯员稿件的倾向,使通讯员来稿逐渐变得可有可无,报纸与通讯员的感情也渐渐疏远了。  相似文献   

3.
通讯员历来是党报联系广大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依靠群众办报,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在报纸宣传中的具体体现,是无产阶级报纸的重要标志之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这一基本原则。通讯员是群众的代表,没有通讯员就会变成少数人办报。从目前办报工作的实际需要来看,要开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地方党委机关报的编辑。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收到部队通讯员寄来的稿件。部队通讯员由于训练有素,要求严格,来稿质量总的来说是高的。部队通讯员的来稿,为我报增了色、添了彩。但从部队通讯员的来稿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个别的来稿不注意保密。出于对部队建设的关心,现就我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几个问题写出来,请部队通讯员在向新闻媒体投稿时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5.
《农民日报》特约通讯员杨汉祥在一篇稿中披露,《农民日报》考核通讯员的实绩声容包括:积极给报纸写稿,提供新闻线索,经常参与评报,帮助纠正报上差错,给报纸提批评意见和建议。而有些地方党委机关报在规定通讯员实绩考核内容中,去掉了参与评报、给报纸提批评意见和建议;增添了通讯员每年要完成该报一定发行量(且是通讯员所在地区完成订阅该党报份额以外的),和为报社联系广告创收多少的硬任务。  相似文献   

6.
宋卫中 《青年记者》2007,(10):56-56
随着数码相机的发展,许多人拿起了照相机,数码相机的即显即删的可操作性,又为摄影通讯员扫除了摄影的技术障碍。通讯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大量的来稿,丰富了摄影报道的数量和内容,提高了编辑的选择余地,活跃了报纸版面。通讯员的大量来稿,也给摄影记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德州日报》的做法是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繁荣摄影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结合多年的基层兼职通讯员实践,笔者深深体会到,要想不断提高基层通讯员的写稿积极性,必须解决好六个方面的问题。一、尊重基层通讯员的劳动。实践证明,尊重基层通讯员的劳动是办好企业报、做好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有力保证。一张报纸、一个企业,如果离开了广大基层通讯员的支持和参与,要想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提升新闻工作质量,简直是难以做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教育系统通讯员绝大多数是人民教师,他们的字功底比较强,逻辑思维比较严密,写作水平比较高,写议论、通讯没有问题,但要写好新闻报道特别是写好报纸常用的消息,并非易事。我作为黄冈日报《科教周刊》的编辑,每天都收到大量的通讯员来稿,觉得教育系统通讯员来稿最为突出的是教育新闻不够新,消息中没有导语和时间,没有交待新闻背景材料。如何让教育新闻出彩呢?  相似文献   

9.
陈让德 《新闻界》2001,(3):59-59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新闻媒体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党报实行岗位计分制后,调动了编辑记者的写稿积极性,报纸的面貌大有改观。但是,也有一些负面影响:如不少编辑、记者为了多挣工分,不愿修改通讯员稿件,甚至出现不用通讯员来稿,用了不开稿酬。有的编辑说,部主任、编辑都要挣工分,哪有时间改通讯员来稿,改通讯员稿件划不来;有的还说,市场经济,记者的稿件都用不完,不考虑通讯员上稿,这样挫伤了通讯员写稿的积极性。 这些表现与我们党历来贯彻落实"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不相适应。众所周知,在当前新闻改革中,…  相似文献   

10.
企业通讯员被称作企业报编辑的“腿”,是办好企业报的基础。通讯员队伍庞大,来稿就多,就能从中觅到好文章;队伍小、来稿少、文章水平低,企业报要想办好就很困难。武汉石化报办报18年来,一直花大力气抓通讯员队伍建设,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通讯员队伍,保证了企业报丰富的稿源和灵敏的信息。注重培训,帮助通讯员掌握新闻写作能力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中心,这决定了企业报办报人员少而精,稿源更多地依赖活跃在生产一线的职工和离退休职工及家属。随着改革的深入,武汉石化人员越来越精简,职工已由5000余人减至3000余人。伴随而来的是每个人的工作压力越…  相似文献   

11.
教育系统的通讯员绝大多数是人民教师,可以说他们的文字功底比较强,逻辑思维比较严密,写作水平比较高,写议论文、写通讯没有问题,但要写好新闻报道特别是写好报纸常用的消息,并非易事。我担任《黄冈日报&;#183;科教周刊》的编辑,每天都收到大量的通讯员来稿,发现我们教育界通讯员来稿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教育新闻不够新,新闻消息稿件中没有导语和时间,没有支持新闻背景的材料,如何让《科教周刊》出彩呢?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党历来有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光荣传统,通讯员队伍是我党新闻事业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通讯员是报社伸向基层的“触须”,是报社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一家报社,如果没有一支过硬的通讯员队伍,光靠那几十百把个记者编辑是难以把报纸办好的。通讯员队伍的好坏强弱,关系到报社的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张县市报,在这个县市地域范围内,是一面旗帜。然而,要想办好这张报纸,只有不断打造新闻精品,提升报纸品位,才能担负起新时代赋予县市报的历史使命。一张报纸质量的高低、影响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精品的分量和多少。打造新闻精品是宣传改革开放,鼓舞人民致富奔小康的时代要求,是千千万万读者群众的迫切愿望,同时,打造新闻精品,也是县市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近几年来,《大冶日报》始终把打造新闻精品作为办报的永恒主题,一以贯之,常抓常新。既推出了一批立意新颖,语言生动,以情感人,深受读者喜爱的优秀…  相似文献   

14.
报纸要闻版来稿包括记者稿件和通讯员稿件,从上稿率看,记者稿件通常高于通讯员稿件。任何有责任心的编辑无不希望报纸版面能够出彩儿,作为经营报纸门户版面的要闻版编辑更是如此。然而,除了一些来自时政性的会议、工作报道任务的压力之外,要闻版编辑还时常受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惑,这种困惑可以说是直接来自稿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编辑工作实践,概括来稿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群众办报、全党办报是我们党的办报方针。无论是党委机关报还是晚报、都市报,都离不开广大读者和通讯员的支持。所以,如何对待通讯员的来稿,是编辑是否具有群众观点的试金石。 河北日报来稿编辑室面对的是记者和广大通讯  相似文献   

16.
在当下的读图时代,笔者通过对山东省内各家地市报的观察发现,各报有不少图片新闻线索和稿件来自基层通讯员.因此,地市报培养高新闻敏感度的摄影通讯员,让他们成为记者发现新闻的“眼睛”,对于提高报纸图片新闻质量将起到重要作用. 加强与通讯员沟通,建立信息网 莱芜日报每周共出6期报纸,每期8个版,每版至少用新闻图片2张,8个版是16张新闻图片.我们只有3名摄影记者,每天每位记者拍摄2张新闻图片也只有6张,这样还有60%的新闻图片来自于基层摄影通讯员.  相似文献   

17.
冯乐心 《传媒观察》2007,(11):58-59
副刊是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造就了报纸的文化内涵和品质。县市报是最基层的一张报纸,它以传播党的方针政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而深受地方读者的欢迎。同样,县市报副刊因其富有  相似文献   

18.
胡卫国 《声屏世界》2000,(12):38-38
随着时代的进步,眼下各种媒体的发展都越来越快,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都有一支庞大的通讯员队伍,这支队伍不间断地把新鲜的“活鱼”送给编辑部,然后再经编辑加工,成为色香味美的佳肴,奉献给广大的受众:但对于县级广播电视部门来说,虽也有通讯员队伍,但却是散兵游勇名不符实。久而久之,通讯员的写作水平不仅难以得到提高,而且有的通讯员激情锐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严重影响了县市级广播电视一线稿件的质量和数量:  相似文献   

19.
我曾在部队当了20多年摄影通讯员,从入伍至转业到地方,一直没有离开新闻摄影岗位。其间,除了负责向部队报刊提供新闻图片,还有不少图片在地方报刊发表。1993年10月,我脱下了心爱的军装,转业到石家庄日报社继续专职新闻摄影工作。石家庄市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军政军民关系融洽,编辑部经常收到部队摄影通讯员的来稿。由于我也是军人出身,对部队来稿就多了几分偏爱,编发了不少军队支援地方建设和人民群众以不同方式拥军优属的图片。有的照片还在各级好新闻评选中获奖。但是从众多的部队来稿中有时常发现一些问题。有的照片属于技术方面…  相似文献   

20.
鲁泽 《新闻窗》2005,(6):51-51
现今各类报纸不仅要闻版重视策划,各专版专刊和副刊也都重视策划了,这样做对提高报纸的思想性和可读性大有好处。但是因此编辑更忙、时间更紧了,因而就自觉不自觉地轻待了大量驻站记者、通讯员的来稿。诚然,编辑致力搞策划后,较之以往来什么稿编什么稿,按料做菜式的编排方式,其工作量和付出的精力都要大得多,而来稿大多数很难与新策划的版面直接对上口,难于按原貌编发。但编辑在落实策划版面方案时若抛开正常来稿不顾,完全重起炉灶组稿,不仅花费时间和精力,还势必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正常来稿大多不用,时间长了,会挫伤部分驻站记者、通讯员和写稿人的积极性,从而使来稿数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