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毓强 《现代传播》2006,(1):106-107
“颜色革命”与苏东剧变一脉相承,都是通过“街头政治”实现政权更迭。但“颜色革命”来势迅猛,发展极快,没多少时日便宣告成功。如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仅半个月就见了分晓;乌克兰的“橙色革命”前后不过1个月,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仅5小时就将总统赶跑了。而苏东剧变中,政权变化,短则1年,长的达到5年以上。“颜色革命”为何能如此轻易得手昵?其中,媒体的“功劳”不可忽视。一、反对派媒体“大显神通”“颜色革命”不同于东欧剧变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革命”前就存在合法的反对派,而且反对派拥有能够传递自己声音的电视台或者报纸…  相似文献   

2.
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纪录片表达的民族认同、民族想象和民族意识,与“民族主义”这一概念并不完全相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纪录片鲜明表征了“阶级—民族”意识;进入新时期,革命历史题材纪录片的“民族国家”认知与表达建构出理性民族意识;近十年来,传统伦理表达揭示出“文化/民族”意识。这一结论将民族意识视为动态媒介过程,具有视角的延续性、递进性,避免了仅从“现代性”看待“民族”,从而突破了将“革命”与“世俗”、“民族革命”与“阶级革命”简单二元对立的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3.
当今,一场新技术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这场革命被称之为“信息革命”、作为“信息革命”标志的信息意识,逐渐为大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出版产业遭遇“数字化革命”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出版业必须面对“数字化革命”的“单选题”。这是出版产业必须逾过的一道坎。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代是我国现代革命报刊第一次大发展的时期。而革命报刊的蓬勃出现,当然是由于社会的需要。这一时期的革命报刊,主要的有“新青年”,“每周评论”、“湘江评论”、“共产党”、“新社会”、“劳动界”、“劳动音”、“劳动者”、“天问周刊”、“人道月刊”等等。“新青年”月刊,1915年9月15日创刊,在北京编辑,在上海出版。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才改称为“新青年”。该刊诞生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和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时期,首倡  相似文献   

6.
王惠 《云南档案》2015,(8):34-35
朱德经历了中国革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可谓功勋卓著。1946年在他60寿辰时,中共中央在祝词中赞誉他是“中国人民六十年伟大奋斗的化身”,周恩来把他的革命历史看作是“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毛泽东则称他是“人民的光荣”。这样一位足可印证中国革命里程的伟大人物,他所留下的遗物也就成为了研究他不同时期思想、经历以及中国革命的珍贵资料。有幸的是,在会泽县档案馆,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一直把新闻媒介看作“最好的东西”。他之所以把新闻媒介看成“最好”、“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东西,就是因为新闻媒介同“革命”是紧紧联在一起的。早在68年之前,毛泽东就这样明确地提出了报刊同革命的关系。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中,他开宗明义地写道: 为什么出版《政治周报》?为了革命。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新闻传媒领域的管理机构框架先后经历了11次重大调整,其演进轨迹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从1949年到1974年是机构设置“调整频繁、分合并立”的探索阶段;从1975年到21世纪初是机构设置“动态微调、逐步定型”的规范化建设阶段;以2013年“署局合并”为节点,是我国新闻出版与广播电视领域行政机构开启“大部制”改革的新阶段.大部制改革将对新闻出版与广电系统带来四个方面的影响:“减法革命”,凸显行政“减肥”带来的成本递减效益;“加法革命”,激发多元主体创新改革的正能量;“乘法革命”,释放交叉跨界的裂变效益;“除法革命”,提升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格鲁吉亚“玫瑰革命”和乌克兰“橘色革命”在独联体国家引发的政治地震,终于波及吉尔吉斯斯坦。  相似文献   

10.
新技术突飞猛进和全球化快速发展推动全球经济进入“第二次机器革命”时代。全球新一轮经济发展将聚焦创新和知识经济的结合体——机器人,所以也称之为“机器人革命”  相似文献   

11.
陈德勇 《大观周刊》2012,(52):29-30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一方面是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发展和批判,另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与创新。他的“民权与共和、革命的关系”、“五权宪法”、“四种民权”、“权能分治”和“革命程序论”思想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循环革命     
建立“循环经济”是一场改变现有经济模式的范式革命。从“线性经济”到“循环经济”转变的过程需要企业、政府和消费者都做出自己的贡献,循环革命将让全球经济走向可持续的长期增长之路  相似文献   

13.
姚珺  金霞 《新闻窗》2013,(2):74-75
一、“新史学”的发展 自梁启超于1902年发表了《新史学》一文之后,新史学便以其强烈的危机意识、务实的治史态度,服务现实、服务民众。针对传统史学的“四毛病”、“两弊端”、“三恶果”,梁启超明确提出了“史学革命”口号,他说:“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  相似文献   

14.
数字图书馆——信息时代发展新阶段的国家级挑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信息手段革命”转向“信息内容革命”,引发了全球性数字图书馆建设浪潮。文章论述了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及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上海文艺出版社主办的《故事会》创刊于1964年,那是“大革命故事”的年代。“文革”浩劫使创办不久的《故事会》被迫停刊了。时过两年,“四人帮”出于反革命阴谋需要,大讲起“批林批孔”、“评法批儒”和“抓走资派”的“革命故事”,《故事会》复刊了,但却易名为《革命故事会》,面目变得既可恼又可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革命故事会》又重新改为《故事会》了。“我们的起步是从研究故事理论开始的”,主编沈承伟说。  相似文献   

16.
刘会军  张恒 《传媒》2024,(8):84-86
五卅运动前后,“反赤”风潮兴起。《向导》周报对此强烈回击,力促革命动员,通过鲜活实例将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倒行逆施公诸于众,以此深刻剖析“反赤”本质,消解“反赤”动力。《向导》通过大力宣传军阀勾结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政治现状与“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革命任务以彰显革命斗争的正义性与解放性,进而达到强固思想战线、开展革命动员的政治效果。这一过程所蕴生出的革命认知及话语体系在宣传动员中得到广泛认同与传播,可谓大革命的先声。  相似文献   

17.
杨涛 《中国出版》2022,(16):62-65
延安时期新华书店“购买制”发行制度的确立,为“文化下乡”运动中开展“书报下乡”活动在制度上作了必要准备。其后,顺应“文化下乡”运动,延安新华书店创造的“书报下乡”活动成为革命根据地出版物发行的样本,不仅推动了革命根据地出版物发行网络的构建,也有效促进了先进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相似文献   

18.
路婷  刘新菊 《大观周刊》2012,(27):49-5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上,先后犯了三次大的“左”倾错误,且一次比一次严重。这些“左”倾错误的发生和发展都与共产国际在中国革命上的“左”倾指导思想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电子出版》1995,(4):19-19
印刷出版工业的“电脑化”革命现代电子技术迅猛发展和在印刷出版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使印刷出版工业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技术和工艺革命─—这场革命人们称之为“电脑化”革命。它使全球印刷出版工业进入了崭新的电脑时代,大大提高了印刷出版工业的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0.
最近,台湾报纸报道,有人认为:现在台湾出版界正面临着一场“革命”。持“革命论”的依据是这样的: 一、经销网在缓慢地趋于重组。“金石堂书店”连锁店一一开张,庞大的营业额不输给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