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我国著名血管外科专家李俊海多年来致力于周围血管疾疾病诊治研究。现担任天津市卫生系统重点发展学科天津市天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教授、血管外科研究室主任。  相似文献   

2.
郑月宏,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学院本科生导师。擅长血管外科疾病的开放手术和介入治疗,对于颈部血管病变和腹主动脉瘤病因和诊治有较多研究。近年来热心血管医学学术推广和周围血管疾病专委会等公益活动,先后担任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兼任中华医学会组织工程分会血管委员、国际布加综合征联盟会员、中国老年学会血管分会委员、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高层次人才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和北京自然基金评审专家、FDA新药专家、澳门外科学会学术顾问等。兼
  任《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血管外科》等杂志编委,《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以及SCI杂志ANN Vasc Surg、J Cardiovascular Surg审稿人。近年来指导研究生完成主动脉瘤病因的实验研究,在临床教学中认真带教博士、硕士研究生及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学生,获得好评,曾被评为“北京协和医院优秀教师”、“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优秀医生”。  相似文献   

3.
张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常务所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北京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胸心血管外科临床、科研、教学近三十年。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4,(17):3-3
[导读]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主任、重庆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曾春雨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研究发现,高表达量的LincRNA-P21在血中能有效抑制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主任、重庆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曾春雨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研究发现,高表达量的LincRNA—P21在血中能有效抑制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符伟国男,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亚洲血管学会委员,国际腔内血管外科学会委员。长期从事血管外科方面的医、教、研工作。在手术和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多发性大动脉炎、颅外颈动脉硬化闭塞症等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多次承担国家自然基  相似文献   

6.
我国从事临床解剖学科研工作者本身的优势和研究中出现的种种弊端;提出了"临床需要是研究选题的源泉"这一指导思想,并认为在现代外科朝着有限化、显微化、取代化发展的趋势中,临床解剖学将在颅底外科、微创外科、神经导航外科、内窥镜外科、立体定位外科等方面的基础研究领域大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7.
《科学生活》2014,(6):F0002-F0002
该科由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微创外科、乳腺外科、血管外科、头颈外科、腹壁外科、门急诊外科和外科营养9个专业组成;1963年与医院骨科合作共同完成世界上第一例断肢再植术,受到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嘉奖;目前开放床位数160张。  相似文献   

8.
张凤 《科学中国人》2010,(7):110-111
血管外科疾病通常指的是除外心、脑血管病以外的所有动脉、静脉及淋巴系统疾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血管外科疾病是一类危害性极强的病种,这类疾病大多起病隐秘.病变范围广泛,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如中老年人易患的血管外科病“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常易误诊,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我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目前,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发病率最高的疾病,而腔内血管技术的发展使血管疾病的诊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在这一领域,我国血管外科的发展可谓名列前茅. 2012年10月17日,由长海医院血管外科主办的2012年国际腔内血管学大会即将在上海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腔内血管学专家将会在此济济一堂.而作为会议的主办方之一、长海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著名腔内血管专家陆清声副教授早早开始了忙碌的筹备工作.  相似文献   

10.
臻熙 《科学生活》2013,(11):16-19
采访嘉宾 茅届齐:医学硕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血管外科专业组副主任医师、亚洲血管外科学会会员。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上午专家门诊地点:第一人民医院松江新院  相似文献   

11.
目前有关学科知识图谱构建存在目标不明确、视角不明晰、方法较单一、流程不规范等问题,难以有效支持学科建设发展,因此,研究学科建设和学科知识图谱的内涵、价值和类型,提出学科知识图谱构建目标、原则、思路及机理。学科知识图谱按学科建设内涵可分为学科流派图谱、学科交流图谱和学科脉络图谱,在遵循数据时效性、可靠度、标准性和简洁性,知识单元支持度和简洁度,以及流程普适性、步骤规范性、类型多样性、图谱易懂性等原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引文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从空间维度识别学科核心知识单元及其交流、从时间维度确定学科同类单元结构关系及其演化等,从而辅助精准识别学科建设内涵及结构,科学定位学科发展阶段及特征,立体呈现学科主体间合作关系,动态揭示学科知识演化、研究方向以及前沿趋势,最终辅助学科内涵建设、学科建设决策。  相似文献   

12.
科技战略咨询研究肩负国家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院成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肩负着直接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服务的光荣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高端智库、需要科技外脑、需要战略科学家。科技战略咨询研究要围绕推动产业技术革命发挥作用,重点研判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科技创新引发产业变革、制造业智能化、平台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颠覆性技术、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和对策;要围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发挥作用,重点研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生态安全、经贸安全、人口安全、公共安全、信息安全问题;要围绕促进科技政策创新发挥作用,加强对各国研发投入政策、知识产权政策、科技金融政策、技术转移政策、科技人才政策、科技合作政策进行比较研究;要围绕服务科学民主决策发挥作用,反映中国和世界潮流、体现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经受实践和历史检验,研究和把握战略需求、产业布局、经济结构、发展规模、建设时序、商业模式,坚持高、新、深、实、准,每类报告都要做到主题鲜明、内容充实、观点清晰、论证有力,还要做到语言生动、自然流畅、简明扼要、深入浅出。  相似文献   

13.
杨海燕  李磊  韩非 《科研管理》2019,40(4):256-263
针对陕西省现行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管理阶段缺失、管理定位失误、管理效率低、电子政务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以革新传统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为目标,以陕西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建设为背景,提出一种基于ESIA法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流程优化方案。在管理主体职责重新划分、管理阶段重新定义和大数据建设三大变革下,通过取消、简化、整合和自动化等手段,对流程角色、环节和内容等进行全面优化,使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化,管理主体职责更加明确,业务流程更加顺畅,流程自动化程度产生质的飞跃,协同能力和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京津冀科技资源配置因各地区行政壁垒导致三地形成相对独立运行的配置机制系统、相互关联程度不紧密现状,为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能力,依据系统理论和协同理论,基于科技资源配置的目标、主体、客体、环境、方式与机制等模块关联和相互作用,构建京津冀科技资源配置系统分析框架,并在主体、空间、环境、市场、服务5个维度上构建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机制;结合京津冀科技资源配置中存在的跨区域产学研合作机制和政府配置作用亟待加强、市场配置作用发挥未充分等问题,从产学研合作、科技资源空间优化、科技成果市场化、科技创新服务联动、创新环境协同提升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尹君  谭清美 《科研管理》2006,41(1):90-97
本文基于军民融合程度内涵,从军民融合广度和深度层面研究其结构,然后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视角对军民融合程度进行评价,最后提出军民融合程度优化对策。研究表明:军民融合程度是由军民融合广度和军民融合深度构成的“二位一体”的综合系统。广度上,覆盖产品军民一体化、规范军民一体化以及宏观调控体系军民一体化。深度上,军工企业与民用企业向研发、试验、生产和服务等若干环节全面渗透。微观、中观和宏观军民融合程度的值域均为[0,1]。通过构建自上而下的军民融合程度优化对策体系,可为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自然灾害发育现状与未来关注的科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构造隆升强烈、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敏感多变,是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冰湖溃决、山洪、雪灾、干旱和冻胀融沉等灾害的多发区。受区域地质构造、地形条件、水文气象和人类活动影响,青藏高原自然灾害的分布呈现为沿断裂构造带密集分布、沿深切的高山峡谷区成带状分布、地带性分布、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区集中分布的特征。灾害活动呈现高强度与高频率、突发性、季节性、准周期性、群发性和链生性的特点。在气候变暖与地壳运动活跃的环境背景下,青藏高原自然灾害的危险性逐渐加剧,灾害风险也会随着人口数量和社会经济水平提升不断增加。进而分析了当前青藏高原自然灾害成灾机理、灾害防治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成灾因素变化与灾害发育的区域规律、自然灾害动力学过程与灾变机理、气候变化与地震耦合作用下的巨灾演化规律、青藏高原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适宜高寒区特点的监测预警和防治关键技术等未来应该关注的科学技术问题以及需要开展的相应工作。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对扶贫开发的影响与应对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型城镇化、贫困地区的减贫与发展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如何有效对接新型城镇化和扶贫开发两大国家重大战略体系是地理学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领域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前沿课题。文章基于要素流动的视角,分析阐述了城镇化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结合传统城镇化发展道路对贫困地区自我发展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尝试探讨新型城镇化助推扶贫开发的影响路径。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扶贫开发的政策建议和制度优化路径,以期为推动贫困地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扶贫开发"双轮驱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航天研制项目通常是复杂系统工程,具有研制周期长、参研单位性质多样、不确定因素多、经费预算调整难度大、研制和经费管控的不可预测性高等特点,本文针对国内外航天研制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研究的缺陷,以航天研制项目过程中经费风险监控与处置问题为对象,研究建立全过程经费风险评估模型与风险评估体系,以及经费风险因素的有效识别、评估方法和管控措施。首先,在分析航天研制项目特点和风险管控内容的基础上,识别和详尽分析了航天研制项目包含的技术设计、研制生产、管理决策、人力资源和研制环境等五项经费风险因素,建立了航天研制项目全过程经费风险评估体系。然后,基于经费管控过程分析法,提出由风险设计、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措施以及风险监控等模块组成的风险管控模型,这五个模块既相对独立又内在关联。随后,以确保航天项目成功研制条件下的经费风险控制成本最低为目标,研究提出并详细说明了航天项目研制过程中基于模型的经费风险规避、转移、缓解、利用等管控方法,详尽探讨了系统化管控、标准化管控、防御策划、人力激发和预警系统等具体经费风险管控措施,详细分析了风险因素、风险识别、处置方法和管控措施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这些措施与风险模型中的风险识别模块关联性最强。最后,结合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项目的经费管控案例,介绍了项目特点、主要管控措施和管控成效,验证了本文所提经费风险管控措施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研究结论认为,风险设计是实现经费风险管控中的核心部分,只有在精准地实现了风险识别的前提下,管控措施才能得以顺利运行。本文研究成果在具体项目中实践得到了两个重要启示:一是航天项目经费管控要置前行动,在实施过程中要前移;二是在体系化的管理中,要重视风险设计的迭代、循环分析。本文研究成果及其在实践中的使用验证,充分表明了本文研究对未来项目特别是航天项目有效管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亚京  迟国泰 《科研管理》2006,40(11):46-56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是指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民生和生态等多方面间的协调状态。本文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科技进步、资源环境这4个准则方面建立了包含36个指标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通过集对分析方法,将不同单一评价方法对最好评价排序的同一度和最坏评价排序的对立度结合起来,得到最终的统一城市评价结果,解决变异系数赋权、离差法赋权等不同评价方法排序不一致的问题。本文以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为实证样本,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副省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优于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沿海城市较内陆城市排名靠前。其中,深圳、广州、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排名位于前三,沈阳、长春为于末二位。  相似文献   

20.
白强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0):1482-1490
科技人才称号的管理与使用,事关科技强国建设战略大计。近年来,科技人才称号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广为诟病,引发全社会对诸多科技人才称号管理问题的深沉担忧。因此,系统研究科技人才称号的历史渊源、内涵本质、异化问题,进而找到科技人才称号的本质回归之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从历史看,科技人才称号因科技人才计划实施而生,有其历史必然性、存在合理性。从内涵本质看,科技人才称号是特定科技人才计划的入选身份标识、促进科技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赋予杰出科技人才的学术荣誉,更是科技人才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但现实中因科技人才称号使用标签化、终身化、商品化、权力化问题异化了科技人才称号的本质,需进一步优化人才计划顶层设计、实施人才项目精细化管理、改革人才评价制度体系、强化人才责任使命担当、重塑社会人才价值观念,以回归科技人才称号的本质,发挥科技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