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本的应用性实际就是文本的信息性,应用性文本的翻译从本质上而言就是信息的跨文化识别、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表述。功能目的论要求译员识别文本功能,预判该文本功能在译入语文化语境中的实现情况,并恰当处理可能的文化盲点和认知错位,从而可以较好地实现文本功能的跨文化对接和文本信息的跨语言传递。此外,功能目的论要求译员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在翻译业务产业化,翻译机构公司化以及翻译运作市场化的新背景下,对翻译职业道德构建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功能翻译理论,源文本只是起到提供信息的作用,而翻译则是译者根据目的文本的功能从源文本中选择恰当信息构成目的文本来实现其特定功能的过程。本文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框架下重新阐释"幽默翻译"这一概念,并尝试把幽默翻译分为幽默导向与非幽默导向两大类别加以分析;同时,针对不同类别的幽默翻译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李梅 《文教资料》2005,(33):127-128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推翻了传统的以"等值"为评判标准的静态模式,解决了长久以来直译与意译之争,翻译行为中语言功能、文本类型的不同,使翻译过程中多种翻译策略并存成为可能,且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信息类文本以归化方法居多,而表达性文本则采用异化的翻译手法.  相似文献   

4.
任何企业都希望其品牌译文在目的语市场中能够被消费者接受,从翻译的角度上说,就是译文在目标语文化语境中实现交际功能。传统的语言学翻译理论及对等翻译理论强调原文信息及形式的传递而非翻译目标语文化语境中的功能。功能翻译理论强调文本的功能,它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而任何行为都有目的性,翻译的目的就是在目标语语境中实现文本的交际功能。从这一点上看,功能翻译理论适用于品牌翻译。  相似文献   

5.
文本功能大体上可以分为表达型、信息型以及呼唤型三类,分别为了内心世界、信息传递以及唤起共鸣的目的而存在;翻译策略则可以分为归化与异化两种,归化的方法注重的是接收者的感受以及理解方式,注重转达的完整性,而异化的方法则注重对原文语言特色的保留,注重译文对他国文明的引进介绍。本文着重探讨文本的功能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认为总体上来讲每个类型的文本都有自己惯用的翻译方式,但是语言的多面性决定了文本功能的综合性,这就要求译者要灵活机动的选择策略,促进沟通交流的顺畅。  相似文献   

6.
旅游翻译是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的窗口。从翻译的目的、功能、文本类型、文本规约四个层面.分析了李白纪念馆景点介绍原文本,内省翻译策略制订过程,最后指出旅游翻译应该以“游客”为中心,实现翻译文本的交际功能为目的,“变译”为主要策略,达到其目的充分性为旅游翻译的评价标准,而非静态的对等论。  相似文献   

7.
旅游景点文本的外宣翻译是城市对外宣传的重要方面,它不仅向游客传递旅游文化信息,还激发他们的旅游兴趣。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旅游景点文本的外宣翻译模式,有助于译者寻求适当的翻译策略,实现文本的信息功能,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翻译的目的在于转换文本信息,实现信息的传递。功能派翻译理论指出,翻译是由其目的决定的。应用文的翻译要传递文本信息,还要实现文本与译本功能上的对等。本文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应用文文本的语言特点,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应用文汉译英的基本原则,即翻译中应以直译为主,通过断句和调整语序的方法处理长难句,并保持原文与译本语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旅游景点文本的外宣翻译是城市对外宣传的重要方面,它不仅向游客传递旅游文化信息,还激发他们的旅游兴趣。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旅游景点文本的外宣翻译模式,有助于译者寻求适当的翻译策略,实现文本的信息功能,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特殊文本,世博标语大多以中英文双语的形式出现,以实现其传达信息、指导读者行为的目的。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流派以目的论为核心,强调文本和翻译的功能,其理论对世博标语的翻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以此解读上海世博会主题标语的翻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纽马克的文本功能理论为归化和异化翻译法在不同类型文本中的运用提供了理论指导。旅游文本属于典型的"呼唤型"功能文本,以传递信息、诱导行动为主;同时,其间蕴涵着大量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信息。因此旅游文本翻译既要准确地传达出原文的信息,又要在语言形式上通俗易懂。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结合文本的不同功能和交际目的 ,充分考虑受众的接受能力,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归化异化翻译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基本上实现了以原文欣赏方式来欣赏译文文本,不管是从文体上,还是从读者反应都做到了这一要求。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使我国翻译界接触到了西方系统的翻译理论,给我们的翻译工作带来了突破发展。本文对“功能对等”理论进行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13.
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认为翻译应该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的翻译策略。旅游翻译的应用性决定了旅游文本以信息功能为主,感染功能为次。文章通过对长沙市部分旅游景点误译的举例分析,认为旅游景点公示语的翻译应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4.
以语用等效原则为标准分析了博物馆文本的特征和英译策略,以此来宣传中华文化,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以徐州圣旨博物馆的文本为例,对博物馆文本的语用功能及中西博物馆文本的文体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语用翻译的核心思想,即语用等效作为英译的原则,以此实现信息提示、文化传播和诱导行动的语用功能,提出了重组原文信息,简化原文信息和增补原文信息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从功能理论特别是翻译的目的论角度探讨泉州市旅游信息的中文文本翻译成英文文本所采用的策略.泉州市旅游文本是典型的以呼吁读者采取行动为目的的呼吁性文本,旨在吸引游客并且传播泉州文化,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以这两大目的为中心灵活选择策略,包括汉语短句的短语化处理、段落为翻译单位、翻译转移和文化信息的说明,使泉州的旅游资源在更广阔的范围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功能翻译理论把翻译视为一种"文化转换"与"交际互动",是一种以目的语功能为导向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在应用翻译实践中,该理论为翻译策略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译者可根据文本功能和交际目的选取信息、选择翻译策略,并根据的语文化情景重构译文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7.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文化转换,一种交际互动,一种有目的性的行为活动。因此翻译过程具有复杂性,涉及多种选择,而每一次翻译行为及其参与者所做出的各种选择是由诸多层次的目的来决定的。翻译研究应注重翻译过程的交际互动,根据翻译要求谋篇布局,根据功能选择的三大文本实施翻译策略,根据目的语文化背案重构文本内容,以有效实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8.
广告语篇是典型的信息型和号召型/祈使型文本,兼具信息传递和劝说消费者的功能,因此广告翻译要兼顾这两大功能,以实现广告译文的预期目的。功能目的论为广告译文实现这一目的提供了可行途径。译者在广告翻译中通过补充说明、删节、改写和文化意象转换等手段,可实现广告在译语环境中推销产品或服务、劝说消费者购买的最终目的。故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在理论上了解商业广告翻译的运作机制,对广告翻译实践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翻译适应选择论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概念引入翻译研究,凸显了翻译活动的社会性和译者的主体性.根据翻译适应选择论,译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当译之文本以适应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从而达到“选择性适应”;在翻译策略上,要进行“适应性选择”,以实现与目的语多维度的适应.本文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基础,将胡愈之的翻译活动放置于当时特殊的“翻译生态环境”中,以期管窥胡愈之的翻译取材和翻译策略是如何进行有效的“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的.  相似文献   

20.
根据文本类型学和在此基础上创立完善的功能目的论,旅游文本主要为操作型文本,具有引导功能。在旅游文本翻译中,对在不涉及文化信息的文字部分应以归化翻译为主,对传递文化信息为主的文字部分以异化翻译为主。在具体的实践中,应发挥译者的专业判断,将归化和异化综合运用到旅游文本翻译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