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我的青春在丝路》为个案,分析了我国主旋律纪录片年轻化表达的现实背景、具体表现及对国产主旋律纪录片创作的启示。《我的青春在丝路》的年轻化表达主要表现在主题的呈现:将"奋斗青春"主题有机融入到"建设祖国"大主题;题材的选择:奋斗青春的"个人故事"折射"中国梦"大情怀;人物形象的塑造:立体丰满的"奋斗青年形象"比传统的"高大全形象"更打动人。  相似文献   

2.
由芒果TV出品,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联合摄制的主旋律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突破了传统主旋律纪录片沉闷、宏大的窠臼,通过29名"小"人物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挥汗青春的动人故事,从"青春"的母题出发讨论将青年的命运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引导青年价值观的形成。此外,该纪录片从文化风俗以及对话关系两方面体现出对异文化的尊重,并且在视听语言方面充分体现着青春活力以及民族特色,营造出朝气蓬勃的氛围,使主旋律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成功进行了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3.
潘旋 《出版广角》2019,(12):55-57
《我的青春在丝路》是一部由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和芒果TV联合打造的主旋律纪录片。该片创新性地以“小视角”折射大主题,以“小人物”承载大情怀,通过讲述19位青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挥洒青春汗水的奋斗故事,生动诠释了丝路精神,同时也为中国在新时期的国家形象构建提供了鲜活而丰富的素材。此外,在如今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该片所采用的立体式精准传播模式,不仅有助于融合多种传播形态的全媒体矩阵的加速形成,在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等方面也同样做出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4.
唐贵宏 《传媒》2018,(15):47-48
2018年5月,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8)》,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8》.两份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纪录片发展欣欣向荣,尤其主旋律电视纪录片开创了一番新天地.其中,以"青春系"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兴主旋律纪录片开始走进观众视野,其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也与众不同.2018年3月,作为献礼2018全国两会的特别节目,芒果TV联合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推出了自制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该片共有5集,每集都聚焦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号召,在沿途挥洒汗水、追梦筑梦的年轻人,他们的青春不是在优越的温室中享受最惬意的绽放,而是在陌生的异国他乡中挥洒汗水、不负韶华.该片的主创团队用独特的视角、优质的内容,向广大观众呈现了主旋律纪录片的创新之路,也为"青春系"主旋律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借鉴.  相似文献   

5.
2019年,芒果TV制播《功夫学徒》《我的青春在丝路(第三季)》《我爱你,中国(第三季)》等10余部主旋律纪录片,不仅有不俗的收视及点击量,而且还多次获得了中宣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点赞,实现了品牌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这一系列纪录片的成功,离不开芒果TV对主旋律内容的敏感度、青春特质及网络语态的升级表达,更离不开深度融合制播模式以及放大一体效能的整合传播理念。  相似文献   

6.
由芒果TV与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携手推出的《我的青春在丝路》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是湖南广电台网合作作品第一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也是湖南广电台网深度融合的重要成果。轻体量表达反映宏大主题《我的青春在丝路》是芒果TV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而制作的系列纪录片,节目共三季,在芒果TV累计播放量已超1.2亿。每集聚焦一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追寻梦想的年轻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杨旭 《东南传播》2018,(5):94-97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丝绸之路成为我国纪录片创作的重要题材。从央视1980年版《丝绸之路》开始,一大批以丝路为话题的纪录片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丝路热"正在成为汇聚世界目光的国际文化交流新风尚,涉及内容、关注角度丰富多样的丝路题材纪录片成为传播丝路文化、展示中华民族辉煌发展历程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国内丝路题材纪录片在创作历程、主题特征变迁以及纪录片在叙事环节当中的叙事视角、声画特点进行分析,进而研究探讨丝路题材纪录片在历史文化传承方面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8.
吉平  刘昭 《传媒》2019,(2):67-69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使得新丝路题材纪录片跳出了传统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范畴,更多的关注当下丝路上正在发生的文化交流与人文往来。《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一带一路》等纪录片,在宏观层面弘扬协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时代主题;微观层面上则展现了丝路沿线人民勤劳、勇敢、拼搏的人性之美,承担了解读“一带一路”倡议、传播丝路精神的时代使命。跟以往丝路题材纪录片相比,新丝路题材纪录片具有一种新的美学意蕴构建。  相似文献   

9.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主旋律影视作品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体现中国精神,是形塑青年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纪录片《大国基石》,注重以小切口串联宏大主题,勾连起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进程,是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培育的优质载体。要充分运用好这一重要载体,以情景化呈现激发青年奋斗精神、以生活化叙事厚植青年爱国情怀、以青春化表达契合青年审美习惯,增强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韩絮 《新闻世界》2010,(7):269-270
《我的青春谁做主》是一部大热荧屏的青春偶像剧,它的受众年龄跨度十分大,既有正在奋斗的青年一代,也有身为人父人母的中年人甚至老年人。本文从该剧的题材、人物、台词及主题音乐四方面对其文本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1.
解严后台湾纪录片创作异军突起,《生命》、《无米乐》、《看见台湾》、《湾生回家》等纪录片纷纷进入院线并且获得不俗票房,从而在海峡两岸产生影响,促进大陆《喜马拉雅天梯》、《二十二》、《我在故宫修文物》、《天梯:蔡国强的艺术》、《冈波仁齐》等一批院线纪录片出现.台湾纪录片的区域特点意味着呈现一个完整的"孤岛"想象,表现岛上生民的苦乐哀愁,进而寻找共识,促进社会和解.这是解严后台湾纪录片的创作主旨,也是台湾纪录片与民众产生共鸣形成观影热潮的主要因素.台湾纪录片既有追寻历史,溯源文化根脉的厚重主题,又有再现当下生活场景,传达乐活精神的轻盈题材;既有青春、励志的主流纪录片,又有表现边缘人群、同性恋等实验意味鲜明的文艺纪录片.伴随着海峡两岸电影产业和艺术创作的交流进程,台湾纪录片聚焦于小岛呈现众生真实生活场景,有着乐观底色,并将观光文旅、社群进步、环保和社区文明等现实目标紧密结合的创作风格已然影响着大陆纪录片的创作.  相似文献   

12.
湖南卫视在今年第二季度推出了一档全新的益智节目《好好学吧》。本文将通过节目外部包装凸显青春主旋律、节目内容设计趣味十足两方面来重点分析其视觉传播特色,包括节目名称更换具有必要性、守擂队员选才兼具"三高"、舞台设计更显年轻化等。  相似文献   

13.
于钦密 《传媒》2017,(24):70-71
当前,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已经成为连接中外、顺应全球化发展潮流的宏伟构想,承载了一众国家繁荣昌盛的梦想.而《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等"一带一路"纪录片充分彰显了这一时代主题,并作为一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文化载体、文艺形式和传播媒介,逐步形成了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国际文化传播.同时,纪录片内涵丰厚、生动形象、诉求鲜明等优势,能够吸引全球受众的广泛认可与喜爱.可以说,"一带一路"纪录片国际传播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改善国际形象、强化国际话语权、弘扬民族文化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侯彦恒 《青年记者》2017,(23):103-104
《新丝绸之路》的主题设置 《新丝绸之路》是2005年拍摄而成的一部十集大型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新丝绸之路”是整个纪录片的总主题,统领着整个纪录片内容的划分和组织.各个分集有各自的主题,如第三集《草原石头祭》,讲述草原民族的迁徙历史,第四集《一个人的龟兹》,讲述佛教文化与思想的传播,等等.纪录片通过还原历史上的丝路风貌和人文特色,达到让观众直观了解历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主题类纪录片的创作,历来是电视创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类纪录片如何做到"中国故事,国际表达"?如何将重大时政题材变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本文以反映老英雄张富清先进事迹的纪录片《本色》为例,探讨了主题类纪录片国际化表达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杨梅 《视听界》2013,(6):82-83
通过历史碎片中有价值、有意义的视觉形象,建构出历史纪录片意图表达的故事和主题,加之富有感染力的解说词和瑰丽的画面,达到科学和艺术的融合,这便是历史纪录片的特色所在。本文通过剖析《昆曲六百年》、《凤舞神州》、《大秦岭》等历史纪录片表现的主题,阐述了历史纪录片与文化展示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朱琳 《传媒》2017,(21)
纪录片是国际传播的有效载体,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相册,它的成功对传播与构建国家形象、有效阐释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之下,涌现了一批以丝绸之路为题材的纪录片,如《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海上新丝路》《瓷路》《神秘的西夏》《河西走廊》等,这些纪录片采用国际化的叙事方式,制作精良,具有较高的传播价值.《瓷路》《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等纪录片更是打开了国际市场.这对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丝路"系列纪录片的成功是中国纪录片积极应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的一次有益的尝试,也标志着中国纪录片国际化传播路径的转向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提升."如何克服文化中心主义的制约,既彰显自己的文化身份,又尽可能协调与他者的关系,尊重差异,和平共处是达到跨文化传播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8.
《全国新书目》2023,(11):60-61
<正>本系列以央视同名纪录片为蓝本进行再创作,由纪录片出镜专家蒙曼、于庚哲、田艺苗、何茂春、李山等5位权威学者进行学术指导,分为《文明密码》《丝路商贸》《千年艺苑》《军事探寻》《社会生活》5册,每册10个主题,共50个主题,包含750幅图片,图文并茂地为读者讲述了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古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和终点古罗马(今意大利罗马)两座古都2000多年的文明传奇。  相似文献   

19.
大连艺术学院创作的大型原创舞台剧《丝路·青春》,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重要思想作为指导,紧贴时代的脚步,响应国家号召,以文化艺术的形式再现"一带一路"的伟大梦想。本文从剧本的结构框架、艺术形式、象征手法等方面对《丝路·青春》剧情设置进行分析,探讨其剧本创作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侯良健 《传媒》2016,(15):47-48
主旋律纪录片主要是指宣传主旋律、反映主流文化取向、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弘扬先进文化的纪录片。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主旋律纪录片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发生了鲜明的变化。主旋律题材纪录片有责任关注社会变革,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研究主旋律纪录片的主题提炼和表现方法,探讨如何使其主题能够让人接受并产生认同和思考,对主旋律纪录片的创作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