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何为“有感情地朗读”?在很多公开课上,常常听到教师对学生说:“请你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读。”于是,学生立马拿捏起腔调,“声情并茂”地读起来。读完后,往往会博得教师一句“你读得真好!  相似文献   

2.
一、变模糊评价为准确评价 例1:有位教师上《四季》一课,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问学生:“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我可以到河里去游泳。”教师听了以后满意地说:“你真聪明,还会游泳呢!”这个学生的聪明之处到底在哪儿?会游泳就是聪明吗?  相似文献   

3.
在一堂小学二年级语文课上,教师问:“下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谁读得好!”学生纷纷举手。一学生读完后,教师说:“很好,大家鼓励他一下!”小朋友训练有素地机械地拍拍手,齐声喊道:“棒!棒!你真棒!”一节课下来,这样的“掌声”、“喊声”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4.
下面是小学语文一年级的一节公开课(《“红领巾”真好》)里的两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配上音乐)。师 :老师读得好不好?一学生 :(质疑)老师 ,你为什么把课文的最后一句读得那么大声呢?(课文的最后一句是 :小鸟在枝头高唱 :“‘红领巾’真好!”)师 :(笑眯眯)你真用心听 ,连老师哪里重读都听出来了。你对课文可能有自己的看法 ,等一下你可以按你的理解来读。片断二 :教师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小节。这位学生一朗读完 ,就有一男生举手表示有意见 ,老师请他发言。生 :我觉得××同学读得太快了 ,我认为应该读慢一些。师 …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笔者有幸到一所小学听了一节语文公开课,其中的一个环节给我印象尤深:教师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时,指名学生分段朗读,个个读得准确、流利、有滋有味,无不令听课老师赞叹。然而,当读完课文最后一段时,一女生举手并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想读第三段。”真是一语惊四座!其他学生露出惊讶的表情,教师的脸上泛起了红晕,听课教师小声议论起来。但那位教师很快就镇定了下来,并微笑着对那位同学说:“你想读,那就读吧!”女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紧张,嗓音变得有些低沉,疙疙瘩瘩地读完了第三段。我原以为这位教师就这样收场,继…  相似文献   

6.
例1:上《四季》一课,学生读完课文后,老师问:“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老师,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我可以到河里去游泳。”老师听了以后满意地说:“你真聪明,还会游泳呢!”这个小男孩的聪明之处到底在哪儿?会游泳可能就是聪明吧。  相似文献   

7.
一、激发课堂交往的“情”——转变教师角色 交往的课堂迫切期待教师角色的转变。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他的教学魅力就在于他善于与学生沟通,善于激发学生交往的欲望,从课前的师生问候就开始实现他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上课伊始,他亲切地问候“孩子们好!”,孩子们礼貌地回应:“老师好!”,他又真诚地说:“孩子们真可爱㈠孩子们又该怎样回应老师呢?他顺势鼓励孩子们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最想说的话,有的说“老师真可亲!”,有的说“老师真和蔼!”,有的说“老师真好!”等。一声真诚的问候,既拉近了师生距离,激活了学生思维,又拉开了交往的序幕。在教学过程中,于老师也一直以朋友的身份,一再激发学生交往的情绪,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交往。他这样引导学生:“这么美的课文,老师也想读,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当老师成功的范读博得学生热烈的掌声时,他马上接着说:“老师读得好的地方,你可以试着学一学。如果你觉得不够好的地方,请你改一改,再试着美美地读一读,好吗?”这种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很自然地形成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交往场”。  相似文献   

8.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一次,小学低年级教学研讨课上,做课老师在开课后对学生提出来这样一个问题。当老师提出这个问题后,我在下面想,学生能答出来吗?这可是二年级的学生呀!事实也确实如我想,学生读完全班交流的时候,学生都说不出来,确切地是说是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师再三问,才有一个小男孩站了起来,老师大喜过望,“你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个小女孩画了幅画,不小心弄脏了,她在上面画了一只小狗。”“你说得真好!”老师又接着问:“结果怎么样呢?”“获得了一等奖。”老师高兴地表扬了他,让全班同学给他鼓掌。  相似文献   

9.
片断一: 老师请小朋友们开火车读生字卡片,要求读准字音。学生读时教师板着脸,毫无笑意。读完后,老师淡淡地说:“读对了,请大家一齐读。”然后仍然无任何表情地看着学生读生字。学生见此情景,也读得有气无力。  相似文献   

10.
赵余霞 《班主任》2013,(6):56-56
那天,朱老师借我们班上试教课,我坐在教室后面旁听。 一个学生读完课文后,朱老师问:“他读得怎么样?” “不好!”“他读错了一个字。…‘他的语速太快了,没注意停顿。”……被点评的学生顿时眉头紧皱,神色黯然。  相似文献   

11.
教学地点:浙江省慈溪育才学校(课前学生熟悉文本,自由朗读课文)一、猜读,检测自读情况——你猜老师会问什么问题?师:读完一遍的同学请举手,没读完的同学不着急,慢慢读。(学生差不多都举起来手)既然大家都读完了,老师就要问问题了。老师的问题是什么呢?老师的问题是:这篇自读课文,你读了以后,猜猜看肖老师会问你什么问题。生1:老师可能让我们回答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语教研活动中.一位青年教师借班上课.教学《爱迪生》一。初听便为其“以渎带讲,以读促思”的巧妙设计及“点拨”的技巧深深折服一当教师检查到学生朗读课的情况时,发生了这样一件“怪”事:她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学生个个读得正确,流利.有滋有味,无不令听课老师佩服一当读完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学生中仍有一个女生的手高高地举着,教师便问:“你有什么问题吗?”“老师,我还想读第4自然段。”  相似文献   

13.
一堂语文课上,我看到了这样一幕情景:老师让一位同学朗读课文,这位同学读得吃力,迟缓而又不畅,读了一会儿,他自己觉得读得太慢而不好意思地对老师看了看。这时,这位美丽的女老师朝他微微一笑,还亲切地说:孩子,慢慢地读好,别急,我们等你!在老师真诚的呵护中,这位同学声音越来越响地读完了这段课文。我目睹此情此景,心中顿时充满了感动,为这位老师充满着暖意的话语,也为我们身边有了这样富有教育艺术的温情教师。  相似文献   

14.
上《珍珠鸟》一课时,我准备请学生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我环视四周,发现坐在教室左边的一位男生似乎心不在焉,便指名让他起来读。结果,他读得磕磕巴巴,声音也极小。读罢,我问他:“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他低下头。不好意思地说:“不太好!”我拍拍他的肩说:  相似文献   

15.
童心不可欺     
最近听一位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到某校借班上公开课,这位老师非常重视朗读,注意以读代讲,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课一开始,该老师便对学生说:“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你们学校的红领巾广播台马上要招播音员。这一课,谁读书读得好,老师就推荐谁去。”学生一听,个个兴趣盎然,课听得非常认真,读得也十分投入,令听课老师啧啧赞叹。课后,一位听课老师问授课老师,你怎么知道这所学校要招播音员呢?他坦然地说,骗学生的。我一听,不禁一愣:说得好轻松,骗学生的!古人云:“童心不可欺”。作为教师,面对圣洁的童心,欺骗学生,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我认为这…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听了一位青年教师的阅读课,课上教师对学生朗读的几次评价引起了我的思考。现象一:一学生朗读课文结束后,教师作了这样的评价:“你读书比以前好多了,记得上学期刚转到我们班的时候,你还不会读书呢!”学生原本微露喜色的脸顿时变得通红,讪讪坐下。现象二:学生在流利地读完课文某段落后,教师评价说:“读是读得挺好的,就是中间读丢了一个字!谁能  相似文献   

17.
前几天,听一位老师的语文课。学生初读课文后,老师指名逐段检查读书情况,叮嘱其他学生注意听,听后对这位同学的读书情况作出评价或提出建议。开始几名学生读得不错,正确、流利、有感情。学生的评价也很得体。后来,有一个学生读得磕磕巴巴,丢字、添字现象严重。学生的评价多是提出读得不好的地方,评价用了近三分钟时间。老师听完后,说:“同学们的建议你接受吗?下去好好读读。”  相似文献   

18.
正一、关照整体,读故事师:今天,盛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一个民间故事,题目叫作——生:(齐答)文成公主进藏。师:这个故事,我不说什么,同学们先自己快速地读,读完之后,你要梳理一下:题目说文成公主进藏,那从课文的哪里到哪里写的是文成公主进藏的经过呢?带着这个问题先读,读完后再梳理信息。打开书,快速地读这个故事,开始。(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师:好,我看同学们读得都差不多了。这个故事读下来,故事的内容读得懂吗?  相似文献   

19.
<正>在许多语文课上,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对学生说:"请你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读。"于是学生便会声情并茂地读起来,读完后往往会博得老师一句"你读得真好!老师从你的朗读声中听出了……"等诸如此类的表扬。如果有学生的朗读并未达到老师的标准,我们又会听到:"如果你把××读得更重或者更轻肯定会更好!"于是,学生要么用提高一个八度的嗓音使劲地读,要么用低得只有自己才能听见的声音轻轻地读。然而,这样的朗读真的有效吗?这可能是盘桓在我们语  相似文献   

20.
“高峰同学,请你把这段课文读给大家听,好吗?”一节公开课上,执教老师满怀希望地看着一个胖乎乎的男学生说。“老师,现在我不想读!”男孩不顾听课老师在场,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