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爱红 《大观周刊》2011,(19):35-35,41
喜剧小品以其特有的精练和幽默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和青睐,语言作为小品艺术的灵魂,在增强喜剧小品幽默性和感染力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运用韩礼德的语域理论,从语域偏离角度来分析喜剧小品中语场,语旨和语式偏离产生的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2.
万巍  戴军民 《视听界》2006,(1):50-53
小品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喜剧性上,更可以套用潘长江的那句小品台词"浓缩的就是精华"。作为一门说和演的艺术,小品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般8-15分钟),充分调动人们"笑"的神经,给人以精神的刺激和心灵的启迪。要艺术地达到这一目的,应该充分发挥修辞技巧。这里讲的修辞不是指修辞格或语法关系,而是"作者的叙述技巧和文字阅读效果之间的联系"(亚里斯多德《诗学》),即小品在声、台、型、表过程中引人发笑的技巧和手段。本文归纳出十二种小品的修辞技巧,可见其与喜剧性和幽默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3.
喜剧小品作为当今中国大众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形式,以演员滑稽可笑的表演和风趣幽默的语言反映生活本质,使人们在笑声中解读生活百味,也因此深受大众的欢迎与好评.开心麻花团队以爆笑的情节和幽默的语言,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近几年的许多喜剧类综艺节目中开心麻花团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节目.该论文以开心麻花小品为例,对近5年小品的题材、形式、内容和作用四个角度入手,以期探索出喜剧小品的发展方向和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4.
谢旭慧 《当代传播》2011,(2):57-58,61
作为电视伴生物的喜剧小品,近年来催生了一批社会流行语.这些小品台词采用了陌生化的表达方式,如词语意义的变异,语音语调的变异,词语搭配变异、语境语域的背离等,在语言的动态应用中,演绎着幽默语言的新时尚.文艺语言之所以进入社会流行语,一是由于喜剧明星及文艺作品本身巨大的影响力;二是大众传媒的泛传播效应;三是文艺语言其语义表...  相似文献   

5.
语言大师是一种称号。王力是研究语言的大师,侯宝林、马三立是相声表演语言大师,老舍是小说创作语言大师。那么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喜剧小品呢?有语言大师吗?在小品演员中有几个人在语言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比如黄宏,声音特征明显,小品台词功夫很强,语言表达相当扎实、流畅。  相似文献   

6.
2014年央视春晚小品中将"扶不扶"焦点话题在舞台上呈现,该小品的舞台语言特色鲜明,值得学习和借鉴.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剖析:喜剧幽默色彩贯穿始终;艺术夸张成份、层出不穷;遣词造句方面话里有话.该小品舞台表现力上将多重语言元素融入其中,促进节目更具有张弛力、感受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笑话(joke)是幽默的一种形式,玩笑的目的就是逗乐、引人笑。幽默当然不只是笑话,幽默有许多其他的表达形式,如插科打诨的滑稽、相声、小品表演、讽刺漫画、讽刺小品文、酒吧或电视表演的脱口秀、批评社会现象的说唱等。笑话应该是指一个短的“段子”或“故事”,末尾处有一个精彩的“话锋一转”“急转弯”或“妙语”(punch line,意思是“猛击一下的那句话”)。  相似文献   

8.
金秋时节,在亚运会前夕,北京举办了一次国际喜剧、幽默节目汇映,连续播放了二十几个节目,其中电视剧(包括小品和集锦)十四个,影片十部,这是我国影视史上一件盛事。虽然参加的国家和地区只有十七个,但却是当今世界喜剧创作的一个小小的窗口,它可以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当代国际喜剧创作的走向和特色。多少年来,喜剧创作题材多是从日常生活着眼,或贬或褒,来发挥喜剧这种形式的艺术效能。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风云一时的喜剧演员卓别林就从喜剧创作那种暗喻手法转而从正面抨击希特勒和法西斯主义,拍摄了迄今累演不衰的讽刺喜剧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人都喜欢赵本山春晚的小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小品语言的幽默,幽默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形式,它一方面离不开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语言在语境中的使用情况,本文通过介绍语用研究的一些基本理论: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来分析赵本山小品的幽默语言,探究语用规律与幽默的关系,使人们了解赵本山小品幽默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喜剧小品语言的规范与创新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我们既要认识到它是不同于一般语言的具有新质要素的"规范",又不能过分强调其自身的特点,而抹煞语言规范对它的制约性.本文结合小品创作的实践,对如何看待和制定喜剧小品语言规范与创新的原则和标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变味的幽默     
郑直 《今传媒》2003,(2):31
《现代汉语词典》对“幽默”一词的解释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但读了《喜剧世界》2002年第12期“幽默台历”专栏刊登的《王朔VS金庸》一文,给人的印象是既不“有趣”,也不“可笑”,一丝极不舒服的沉重感反而袭上了心头。  相似文献   

12.
老舍的幽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说:“幽默的心态就是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有这种心态的人,虽不必是艺术家也能在行为上、语言上、思想上表现出这种幽默态度,这种态度是人生里很可宝贵的,因为他表现着心怀宽大,一个会笑而且能笑自己的人, 决不会因为小事而急躁怀恨。”  相似文献   

13.
曾致 《视听界》2004,(5):50-50
幽默,英语写法是“HUMOUR”,是指“会心的微笑”。英国戏剧家萧伯纳则说“没有幽默的语言是一篇公文,没有幽默感的人是一尊雕像,没有幽默感的家庭是一间旅店,而没有幽默感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幽默可能发生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角落。可以说,幽默是一种不拘性别、不拘年龄、不拘社会地位、人人皆可为之的社会现象。幽默是人类的特有产物,是智慧灵光的闪现,对幽默的摄入量和释放量可以折射出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幽默,以逗笑的形式来表现富有情趣、智慧的美的生活内容,从中反映出审美主体感悟和表达这些生活内容的能力。节目主持人一旦具备了幽默的意识,掌握了运用幽默的原则,拥有了释放幽默的能力,他(她)所主持的节目定然能妙语连珠、锦上添花,给观众带来由衷的快乐。  相似文献   

14.
姜梅 《大观周刊》2013,(5):35-35
背景音乐是喜剧小品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是构造幽默台词的重要元素,是营造幽默情境、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元素,是表达情感、渲染气氛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5.
何丹 《记者摇篮》2012,(4):62-63
什么是喜剧,众所周知喜剧的理论属于欧洲传统的美学范畴,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一般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而无声喜剧是用姿态、手势、面目表情、身体动作等沟通手段传递信息、传情达意的一种无声语言。很多时候,其表达效果甚至超过有声语言,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一、喜剧节目的表现形式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都是喜剧小品表演过程中传  相似文献   

16.
老舍的幽默     
老舍说:“幽默的心态就是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有这种心态的人,虽不必是艺术家也能在行为上、语言上、思想上表现出这种幽默态度,这种态度是人生里很可宝贵的,因为他表现着心怀宽大。—个会笑而且能笑自己的人,决不会因为小事而急躁怀恨。”  相似文献   

17.
在电视传媒发挥巨大作用的当今信息时代,各种艺术形式都使出浑身解数,希望在荧屏上占有一席之地,竞争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作为一种全新艺术样式的喜剧小品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走上荧屏并走向繁荣的。喜剧小品的兴起与繁荣,是中国电视文化的一大成果,也是喜剧艺术依靠电视得以发展的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成果。显然,它在荧屏上从灰姑娘变成俏公主肯定有其艺术奥秘。喜剧小品充分发挥自己喜剧性、精巧性、灵活性的特点,而且这艺术特点又无不显示出它孕育于电视文化的渊源,显示出它对电视艺术的高度适应性。一喜剧小品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喜剧…  相似文献   

18.
谢旭慧 《新闻爱好者》2011,(21):110-111
现在的小品受众更多是通过电视(网络)而非剧场观赏小品的,相对于过去的剧场看戏,现在的受众具有分散性、个别性和随意性的特点。当代民众对喜剧小品的娱乐期待普遍较高,这种高期盼在其他形式的艺术门类中是不多见的。加之在南北地域、思想修养、文化水平、审美情趣、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决定了小品观众是难以应对的特殊受众。因此,小品创作要想获得比较满意的接受效果,只能努力去了解受众的接受需求,揣摩观者的接受心理,并不断获取受众的反馈,以调整  相似文献   

19.
孟祥龙 《青年记者》2016,(11):73-74
作为美学范畴的喜剧,是通过事物的内容与形式、动机与效果、真与假等不谐调状态,产生笑或乐感,从而否定丑、肯定美的审美形式.喜剧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是人的精神自由意志在当下直接的感性中生成的一个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世界存在的本来面貌,使人超越“自我”,从而回到人的精神家园.本文从喜剧心理学的角度,对东方卫视的电视喜剧栏目《欢乐喜剧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幽默是思想、学识、智慧和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它的特点表现为将事物用滑稽的形式作诙谐而含蓄地表达。有人曾说过:没有幽默感的语言是一篇公文,没有幽默感的人是一尊雕像,没有幽默感的家庭是一间旅店,而没有幽默感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可见幽默在写作中是何等重要。但是在有些人看来,幽默仿佛只存在于相声、笑话、小说、喜剧和漫画中,与新闻无缘。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新闻作品中,就有不少运用幽默的。新闻标题制作是否可以借鉴一点幽默呢?回答是肯定的。生活中有一些新闻事实,本身就包含着一定的幽默成份。如果让标题幽默地与读者见面,岂不是比板着严肃而呆板的面孔出现好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