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7年7月,日本军国主义者在北平郊外的卢沟桥畔疯狂挑衅,揭开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然而至年底,距开战不到半年,浙江省杭嘉湖地区就全部沦陷了。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段悲痛的历史-笔者谨作小文予以论述,以此纪念全面抗战爆发暨杭嘉湖地区沦陷七十周年,并提请国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相似文献   

2.
张德华 《湖北档案》2013,(10):39-40
1937年7月,北平沦陷。当时沈兼士除了担任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的职务外.还担任了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馆长的职务。从北平沦陷的翌日起,沈兼士即辞去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馆长职务,不再去故宫博物院了。  相似文献   

3.
七·七事变后,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当天下午三时,日军铁蹄踏入清华园,在校内穿行而过.8月中旬,清华奉政府教育当局之命南迁,与北大、南开联合成立长沙临时大学,11月1日开学.  相似文献   

4.
2007年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0周年,在70年前的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平津沦陷,华北沦陷,中华民族进入了危急时刻。为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笔者着重从谜事活动的角度出发,回放了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谜界人士运用灯谜这一独特形式宣传抗日的精彩片段。这对于日本右翼势力疯狂篡改教科书,掩盖侵华历史事实的行径也是个有力回击。  相似文献   

5.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第二次合作。国民党蒋介石被迫抗日。1937年7月7日爆发了中日战争。由于国共两党的合作,在武汉蒋管区发生了文化出版界的两件大事:一是1937年秋,中共办的中国出版社诞生了;二是1939年1月11日,中共办的《新华日报》创刊。中国出版社是我党中央在蒋管区的出版发行机构,是由周恩来同志在武汉创办,由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名的。武汉沦陷后,迁往香港。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中国出版社暂时停办。  相似文献   

6.
1946年6月,国共内战全面爆发。7月5日,胡适回国抵达上海,7月29日回到北平,9月20日正式接任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回国,在知识分子中、在中共方面引起一些反响。胡绳于1946年8月发表《新文化运动的根、枝叶和所需要的阳光——为欢迎胡适先生回国而作》。  相似文献   

7.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北平沦落敌手。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加速灭亡中国,在加紧军事进攻的同时,加强了政治宣传的攻势。他们运用没收或改组等办法,攫取了北平沦陷前的部分报纸,并出钱出人新出版了一些报纸。到1939年5月之前,这批敌伪报纸数量达到高峰,约有30种左右。此后,日寇为了加强对报纸宣传的控治,并由于战争大大削弱了日本的经济实力,纸张匿乏,乃几次“整理”报纸,到1944年5月1日,北平此类报纸就只剩下《华北日报》一种了。现根据日寇“整理”敌伪报纸的过程,将北平  相似文献   

8.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平津失守,山东广大地区也沦陷敌手,中共山东省委组织和发动了各地的抗日武装起义。随着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和新闻宣传单位的相继成立,一支新闻摄影队伍在熊熊的抗日烈火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9.
对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沈兼士在抗战期间日伪沦陷区的表现,历来存在不同的声音,如葛胜华在《鲁迅的三位酒友》一文中认为他在抗战期间,出版了《辛巳文录》,是为日伪“粉饰太平”,有媚日之嫌. 1937年7月,北平沦陷.当时沈兼士除了担任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的职务外,还担任了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馆长的职务.从北平沦陷的翌日起,他即辞去后一职务,不再去故宫博物院了.敌伪当时组织了一个所谓的“治安维持会”,分管文教的汉奸周养庵是其老友,他特意来拜访沈兼士,希望他继续担任文献馆馆长一职,而且开出优厚的待遇条件,但沈兼士拍案拒绝,愤怒地把他轰出去了,表示宁可饿死也不为日本人做事.辞去此项工作,他的工资仅剩下辅仁大学一处了.沈兼士家丁多,儿子沈观患肺结核,经济十分困难.当时物价飞涨,不久长女沈萃、次女沈泰不得不辍学,沈观不久也死了,不得已只有托北平图书馆馆长赵万里,把家里的一部分藏书卖给北平图书馆.读书人卖书,实属忍痛割爱的无奈之举.  相似文献   

10.
到胡宗南部队“服务” 我于1936年12月在清华大学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6月下旬放暑假时,北平还平静。清华共产党组织的负责人蒋南翔嘱我回家探亲,相机了解社会动态。我到武昌家中不久.七七事变爆发,同南翔失去联系。12月13日南京沦陷。几天后,清华女同学郭见恩同我接上党的关系.我要求去延安。她说:上级指定你不暴露党员身份.报名参加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  相似文献   

11.
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后,面对祖国山河的沦陷、民族的痛楚,富有正义感的青年群体,都希望共赴国难,保家卫国,尽快加入到抗战行列之中.这其中,有两次青年学生为了民族前途,追求真理与光明而进行的徒步远征,值得被后人铭记.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文学的专业视角出发,关心沦陷区,尤其是沦陷时期的北平,肯定无法绕开如何看待周作人"落水"的问题.虽然有关"落水"事件的探讨,不足以覆盖对北平沦陷时期知识人的总体考察,但对这一事件的切入角度与理解程度,标示着作为思想课题的沦陷区研究的深度.2008年,日本学者木山英雄的《北京苦住庵记:日中战争时代的周作人》(赵京华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让研究者对沦陷区作为中日两国的共同课题,各自面临的学术伦理上的困境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李振军 《档案天地》2009,(12):25-29
今年是河北省建制重新恢复,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六十周年纪念。在解放战争中.河北省境内实行的是根据地性质的区划,有冀东、冀中、冀南、太行等几个行政区。经过了三年的解放战争。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祥放后河北省全境解放。  相似文献   

14.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悍然向北平西南卢沟桥的宛平城发动进攻,拉开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序幕,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全国抗战爆发的新形势,要求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必须解决如何抗战的问题,确定新的应对策略.这对于抗日战争的前途与人民军队的发展、巩固和壮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1946年6月,国共内战全面爆发.7月5日,胡适回国抵达上海,7月29日回到北平,9月20日正式接任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回国,在知识分子中、在中共方面引起一些反响.胡绳于1946年8月发表<新文化运动的根、枝叶和所需要的阳光--为欢迎胡适先生回国而作>.文章认为,胡适是一个"有贡献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学者",是一个"历史上有功绩,而又不与朽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学者","在人民心上总是能保持受尊敬的地位的".  相似文献   

16.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卢沟桥附近的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官兵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8日,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抗日宣言,号召“全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7月1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向全国发表了著名的“庐山谈话”,称“卢沟桥事变”是我国续绝存亡之最后关头,号召全国“地不分南北,年不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报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中华民族在抗日的旗帜下焕发出了空前的凝聚力,万众一心,同仇敌仡,共赴国难。  相似文献   

17.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正而战场上节节败退,不久,京沪沦陷,国民党政府迁到重庆。为了镇压人民的反侵略、皮压迫、争取民主的活动,巩固其反动统治,军统特务机关在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  相似文献   

18.
张自忠,字荩忱。1937年“七七事变”后,张自忠奉国民党中央之命,留守北平与日军周旋,希望为中央军前来增援赢得时间。后来北平、天津相继失守,张自忠设计脱险,辗转抵达南京。这时很多舆论把北平沦陷与张自忠联系在一起,张自忠承受着很大的屈辱。存南京,国民党中央还张自忠以清白。1938年春。任命张自忠为五十九军军长。返回部队那...  相似文献   

19.
《北京档案史料》2006,(4):80-81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9月北平光复,10月北平市政府接收日伪工务总署,重新组建北平市工务局。在沦陷期间,北平市政等各个方面受损严重,百废待举。1945年12月4日,工务局制定《三十五年度北平市政府工务局工作计划(事业部分)》称:“北平沦陷八年损坏惨重,本年度首承其弊,各项工务之维持改善及新建扩展均属急要”,故在《计划》中确定了9项中心工作,因“道路为发展都市之命脉,建国复兴之今日需要尤切”,将“铺修道路”列为中心工作之首;而“交通设施与维持道路、管制行车、保障安全均有重大关系”,将“整理交通设施”列为中心工作第七项。  相似文献   

20.
丁霞 《湖北档案》2012,(8):38-40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上海沦陷后,日军直逼南京。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为长期抗战战略,正式决定西迁重庆。而早在12月初,湖北省政府就开始酝酿西迁计划,并将省政府档案列为首批迁移重要公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