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0 毫秒
1.
九、重返金陵在抗战胜利声中,中央电台显得更加忙碌起来:着手“接收”敌伪广播电台,并迁回它的创始地——南京。早在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断取得重大胜利,日军败象已呈,中央广播电台即拟定“接收”和“复员”计划。1945年8月10日,获悉日本以降求和,即考虑到广播器材价格昂贵,为了事业发展,必须对敌伪电台予以控制。于是,8月14日晚,中央电台向敌伪各广播电台发布广播命  相似文献   

2.
吴明仁 《档案时空》2003,(11):16-18
“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我国东北,为了在东北建立殖民统治,“以华治华”,1932年2月,成立了“东北最高行政委员会”,发表宣言,称“东北已脱离中国而独立,决定成立‘满洲国’”。3月9日伪“满洲国”即宣告成立。此后,日军步步把侵略魔爪径直伸向华北,并阴谋重演,要建立又一个傀儡政权——“华北国”。先将中国分而治之,最终征服全中国。一1933年3月,日军进抵长城各口。当时驻守长城的有东北军、晋军、西北军及部分蒋介石嫡系,出于义愤,奋起抵抗,大败日军,大快人心。5月,由于蒋介石与日寇达成妥协,长城抗战终以失败告终,北平、天…  相似文献   

3.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卢沟桥附近的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官兵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8日,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抗日宣言,号召“全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7月1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向全国发表了著名的“庐山谈话”,称“卢沟桥事变”是我国续绝存亡之最后关头,号召全国“地不分南北,年不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报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中华民族在抗日的旗帜下焕发出了空前的凝聚力,万众一心,同仇敌仡,共赴国难。  相似文献   

4.
《申报》是一份出版时间久、影响大的老报纸。为了很好地研究这家报纸,我们曾先后登载了申报史编写组收集、整理和编写的《创办初期的申报》、《史量才接办申报初期史料》等。本辑刊登他们最近整理、编写的《敌伪劫夺时期的申报》史料,以供新闻界研究参考。对本史料有不同意见或建议,欢迎来稿、来信。  相似文献   

5.
1987年5月,中国新闻代表团访日期间,访问了日本经济新闻社。主人热情接待代表团,并详尽回答了我们的提问。据主人介绍,《日本经济新闻》“是目前超过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世界最大的经济报”;日本经济新闻社正在向“世界性的经济综合情报机构”的目标前进。目前,该社有工作人员4000人,拥有资本12亿日元,年总收入达1250亿日元。它经营的报纸,在日本“是政界、财界、官方的首脑人物和实业家们必读的报纸”,是“现在日本最有影响的专业报纸”。  相似文献   

6.
以“豆”新闻取胜的日本地方报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0月13日,日本长野县《冈谷市民新闻》社社长萨摩正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学,专门介绍了日本地方报纸的经营情况。据了解,萨摩正先生所在的《冈谷市民新闻》报即人们所称的地方报纸,以区街划分报道范围,相当于我国的县级报。就是这样一张地方报在当地的发行普及率竟高达93%,可谓人手一份。而这种高普及率的地方报纸在日本均各据一方,成绩不菲。他们成功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就是以“豆”新闻取胜。笔者详细查阅了有关日本地方报纸情况,并结合萨摩正先生的介绍,谈一谈日本地方报纸“豆”新闻的形成原因及现状。“…  相似文献   

7.
1931年9月18日晚,驻扎在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悍然向沈阳北大营中国东北守军发起突然袭击。由于蒋介石顽固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下达对日本侵略军“绝对不抵抗”的命令,致使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肆无忌惮,一夜之间便占领了整个奉天(今沈阳)城。制造了举世震惊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的阴谋得逞以后,欣喜若狂。他们为了永久纪念这一事变,将奉天通往北平(今北京)的火车特意  相似文献   

8.
对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沈兼士在抗战期间日伪沦陷区的表现,历来存在不同的声音,如葛胜华在《鲁迅的三位酒友》一文中认为他在抗战期间,出版了《辛巳文录》,是为日伪“粉饰太平”,有媚日之嫌. 1937年7月,北平沦陷.当时沈兼士除了担任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的职务外,还担任了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馆长的职务.从北平沦陷的翌日起,他即辞去后一职务,不再去故宫博物院了.敌伪当时组织了一个所谓的“治安维持会”,分管文教的汉奸周养庵是其老友,他特意来拜访沈兼士,希望他继续担任文献馆馆长一职,而且开出优厚的待遇条件,但沈兼士拍案拒绝,愤怒地把他轰出去了,表示宁可饿死也不为日本人做事.辞去此项工作,他的工资仅剩下辅仁大学一处了.沈兼士家丁多,儿子沈观患肺结核,经济十分困难.当时物价飞涨,不久长女沈萃、次女沈泰不得不辍学,沈观不久也死了,不得已只有托北平图书馆馆长赵万里,把家里的一部分藏书卖给北平图书馆.读书人卖书,实属忍痛割爱的无奈之举.  相似文献   

9.
人生走路,问他如何走出第一步,恐怕难以回答。同样,问一位作家如何写出第一篇文章,可能也难以准确回答。我属于这种人,同时也不是。这是因为我身后时时都有一个时代背景在。第一次是“九一八事变”。那天下午,日本关东军侵入我们冯庸大学,用机枪对着我和我的同学,我们在学校锅炉房墙角蹲了整整一个下午。那时,整个楼房被搜查,校长最后被带走。同学们也在第二天夜间赶到皇姑屯车站,从此流亡北平。这一年我太年小,不曾留下什么文字。第二次是六年以后的“七七”事变,我正留在北平城内。最初,二十九军英勇抗击日寇,我同北平报社…  相似文献   

10.
4月10日至12日,新闻出版总署在成都召开了全国都市类报纸座谈研讨会,会议形成纪要。5月28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参照“纪要”精神,加强对都市类报纸的管理。现将“纪要”刊载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八一三”战起,日寇的魔爪伸到了上海,上海成了“孤岛”。有一天,我去徐家汇附近,看见法租界以外的一条马路上,日本兵要我们同胞经过他们岗位时,行利致敬,一不服从,就拳打脚踢。我心中非常愤恨,决定进内地去打日本鬼子。恰好这时候,我接到陈良从武汉寄来的一封信,说陈诚要他转告我,数年前我在南京同他会晤时,他曾请我到他那边帮忙。当时,我曾答应:你们一旦距日本人打起仗来,我就一定去同你们一起打鬼子。陈诚问我是否还记得这句诺言,并希望我马上去武汉和他们一道抗战。与此同时,北平研究院因北平沦陷已无形解散,我们不…  相似文献   

12.
《新闻记者》2006,(11):41-41
10月15-21日.是日本一年一度的“报纸周”。《读卖新闻》14日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再次印证了报纸在读者心中不可取代的位置。 日本每年都要搞一次“报纸周”活动,这次是第59次。今年“报纸周”的主题为:哪篇报道改变了我,并决定了自己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近日整理故纸堆。发现几张日文报纸,突然想起一件往事—— 那是2005年的夏天,笔者随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青年军官访日研修团,到日本进行了12天的访问。本人身为《解放军报》记者,对日本“军报”尤其留意,特意搜集了几张带回国来,准备细细研读。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很多报纸载文介绍日本的“植树节”,但在谈到具体日期时,竟有好几种说法。一、“岛国日本不叫植树节,而叫绿化周,时间是每年的4月1日至7日。”(1983年3月10日羊城晚报第三版)还有与此类似的说法散见于中国环境报、中国商业报等其它报纸。二、“在日本,每年3月1日植树节这天,全体参加植树劳动。”(1984年2月28日深圳特区报第四版)  相似文献   

15.
王建成 《记者摇篮》2007,(6):17-18,43
日本《朝日新闻》在2006年12月18日报道说,在发达国家,人们“远离报纸”的现象日渐严重。美、日、法、韩四国的报纸发行量连续18年在减少,报纸生存存在危机;英国金融时报2007年4月1日文章说,有关“报纸消亡说”夸大其辞;2007年4月8日“中广协”  相似文献   

16.
△1945年5月,盟国对日反击,东京成为一片火海谁先在中国的报纸上提出了“落日”的概念?△苏联对日宣战,中国的报人谁先预言日本将于四十八小时之内投降?冯英子先生情怀殷殷忆当年  相似文献   

17.
近日从南宫物市场购得了一张珍贵的报纸,那是民国期间山西县级机关所办报纸中较早的一种,也许这张报纸是现存县级报纸中最早的一张。这张报纸名字叫《明报》。据近年出版的《祁县志》介绍,《明报》创刊于1924年12月25日,主办人为“学界人士”张景房、范树斋等,周刊,对开四版。开办之初,由太原印刷厂印刷,后因往返耗资费时,便自购机械印刷。三十年代,又增“画报”“童乐园”“抗日副刊”等栏目。每期印刷发行300份,其中160份是本县机关、学校及乡村办事机构所订阅,余均发往外埠祁人的商号长期订户。《明报》创刊于“五四”之后,其宗旨“作民众喉舌,为地方兴利除弊”,1925年时,因言辞激烈,协助农工,致国民党党棍到报社滋事殴打编辑,但《明报》没有妥协,继续办了下去,1937年10月,日寇逼近县城时,才停办。在1935年时,《明报》还不定期编发过一些音乐期刊,供教学与抗日之用。笔所购《明报》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5月29日的一张,404号,是其开办九年时的一份报纸,此报从创办到停刊,在风云变幻的政局中,维持达14年,在民国山西县级报刊中是极为稀见的,且国内所存仅此一张,可知其贵。  相似文献   

18.
《青年记者》2006,(21):62-62
10月15日到21日,是日本一年一度的“报纸周”。《读卖新闻》10月14日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再次印证了报纸在读心中不可取代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一天,两个全副武装的日本鬼子突然来到北平,直奔国画大师齐白石寓所,声称要见齐白石。年过八旬的齐老先生,对日本侵略者早已恨之入骨,拒绝不见。齐的儿子知道日本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劝父亲好汉不吃眼前亏,还是见见他们。原来他俩是受日寇侵华长官土肥原贤二之令,特来索画的。画什么呢?齐白石症然想起“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句,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很多报纸载文介绍日本的“植树节”,但在谈到具体日期时,竟有好几种说法。一、“岛国日本不叫植树节,而叫绿化周,时间是每年的4月1日至7日。”(1983年3月10日羊城晚报第三版) 还有与此类似的说法散见于中国环境报、中国商业报等其它报纸。二、“在日本,每年3月1日植树节这天,全体参加植树劳动。”(1984年2月28日深圳特区报第四版) 与此相同的说法其它报刊也有。三、(日本)“他们从1951年起把4月3日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