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汉语言中女性辱称构成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语言是相通的,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性别歧视的女性辱称的现象。而女性辱称是性别歧视的产物,性别歧视直接作用于女性辱称的形式和途径。从构词、语义和修辞等方面来审视英汉语中女性辱称的构成方式,使我们看到,英汉语言中女性辱称的构成不仅存在着纯形式的,即“构词型”,还存在着更多的词义运用形式,即“用词型”。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1+i”理论认为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唯一重要方面,没有输入则没有语言的形成。本文在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基础上指出这是一个误区,并强调了输出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指出只有通过输出输入才能转变为吸收,输出是一种语言加工过程,它有两种有效的形式:会话和交互作用。会话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而交互作用则是学习产生的方式。它们是二语习得的媒介。只有通过这两种形式学习者才能快速有效地掌握一种语言。  相似文献   

3.
对女性的歧视在人类社会中非常普遍,这也反映在表达人类思想的语言中.本文以汉英两种语言中的谚语这一言简意赅的语言形式为例,分类比较了汉英在体现对女性歧视的语言表达上的异同,并对这些有歧视意味的语言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教育经验] 语言作为教师在幼儿园组织教学的工具,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形体语言)两种形式。这两种语言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使教学内容显得十分生动和形象。眼神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形体语言,是人们用以表达内心活动、相互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极  相似文献   

5.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介词隐性形式”,这是一种空“语类”,无语音式(PF),但是语义解读机制会在逻辑式(LF)中把它们的意义解读出来。这种“隐性形式”可分为句法“隐性形式”和话语“隐性形式”两种,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性,这种“隐性形式”在英汉语中并非处于完全对称状态,因而在翻译的过程中应避免走进认识的误区。  相似文献   

6.
日语中,男女用语差别很大,而且从字面上来看,很难判说话人是男性还是女性。但从发话人在话语行为中对受话人所显示出的尊敬程度这一方面来说,女性语言在语言形式上就明显地具有过度使用尊敬语、美化语、感叹词和语气助词,而避免使用动词、助动词的命令式等特征。文章从男性和女性共同使用的广义上的“女性语言”的视觉,探讨了除仅为男性使用的简体表达形式外的女性不能使用的语言形式和敬语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郑峻 《文教资料》2010,(4):52-53
由于思维方式和心理特点的不同.导致了男性和女性在交际风格中的言语差异.因此产生了“男性语言”和“女性语言”这两个概念。“男性语言”冷静客观,“女性语言”充满感情.它们在交际语境中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也给两性间的交流带来了障碍。  相似文献   

8.
张海波 《华章》2007,(8):73
英语反意问句和一般疑问句中否定形式的回答常使初学英语者感到迷惑不解;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成因是两种语言在语法上的差异.解除这一困惑并非难事,将所有的否定形式当作肯定形式来回答,完全可以获得异曲同工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程冰 《林区教学》2012,(6):49-50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和性别、年龄、地域、阶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使得语言体现出一定的性别特征,从而形成男性语言和女性语言。把女性语言分为女性使用的语言以及与女性相关的语言,以韩语为例,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了女性语言。通过对女性语言和男性语言的对比,进一步阐述了女性语言的特点,并分析了女性语言显现出这些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应该有两条平行的道路:口头语言训练和书面语言训练。对于中学生,这两种语言形式都是应该掌握的。这两种语言形式在表达上也有一些共同的要求:言之有物,清晰、正确,合乎语言规范,有说服力。但是,这两种语言形式也有重大的区别:口头语言借助于声音,书  相似文献   

11.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师生间的多种交流实现的。而语言交流是师生间交流的最重要形式。从目前来看,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语言,主要是两种:一种是知识传授性的,一种是教学组织性的,这两种课堂语言实际上是教学中“教师中心”、“知识中心”的反映。正在实施的新课程体现出许多新的理念,其核心是“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实际上对教师,包括教师的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呼唤教师情感性、启发性、激励性、商讨性的语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语言仅仅规范、科学是不够的,仅仅不讽刺侮辱学生也是不够的;更重…  相似文献   

12.
透视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文本表层,可以发现在许多文本深处隐含着女娲神话原型。女娲神话原型在当代女性文学中的置换和变形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倾向:一是对“当代女娲”的深情礼赞;二是女娲原型的“魔幻变调”。这是女性传统文化心理积淀与女性现实处境在特殊历史阶段一次“遇合”的产物,使女性文学焕发出了深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一、语言的形式和内容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语言大多有一定的词汇、结构及规则,即“词汇和语法规则”。不同的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上有不同的特点,有的甚至大相径庭。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上的差异即是如此。但是,如果我们仅从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差异这一角度来从事英语教学,就无法使学生从根本上掌握英语的实质,从而很难达到熟练运用的水平。这是因为,词汇和语法结构只是语言的外部显性特征,是语言的形式,而语法的内容实质在于它是人类社会文化、思想情感等意识形态的载体。“话语是一种社会实践,具有社会性,它从各个方…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上论述了科技插图作为一种科技语言形式在表达科学思想、传递科技信息中的一般作用。探讨了使科技插图能够在科技写作中充分发挥其科技语言作用的一般编辑学要求。这一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科技插图内容的科学性要求;二是对科技插图出版方面的技术性要求。本文的目的是要从科技编辑学的角度上,较为全面地总结和认识科技插图这一科学表述形式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交际活动中,双方感兴趣的并不是语言形式本身,而是语言形式所表达的说者、写者的特定的思想感情。这个特定的思想感情,正是语言形式和交际语境相结合的产物。什么是语境呢?语境包括两种:一种是非语言的,另一种是语言的。非语言的,主要指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语言的,主要指上下文。比如“今天星期六”,人们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这句话表达怎样的特定的思想感情呢?这就要看这句话所出现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人名是一种语言现象,具备了人类语言的共同特点;而由于英语和汉语是东西方两种不同的语言,处于这两种语言形式下的人名又有各自的语言特色。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英汉人名进行语言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完成态是汉英两种语言中常见的表达形式。汉语的完成态是通过动词加“了”等词来表示动作的完成 ,而英语的完成态则是通过改变动词的形式表达出来 ,两种语言在互译中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说过:“言文而无标点,在现今是等于人而无眉目。”《(沸羹集·正标点》)可见,标点符号对于书面语言来说是很重要的。作为辅助书面语言表达的标点符号,它有两种呈现形成式:一种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一种是体现个人意志和智能的言语形式。举例来说,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陈铎在朗诵《阿房宫赋》“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时,将“炬”字作字音延长处理,使人明显感觉到“炬”字后的标点符号已由书面上的逗号变为语音技巧上的破折号了。破折号可表示声音的延长,这种情况下的破折号就作为语言形式而存在着。而陈铎朗诵的客观意义却是:通过往…  相似文献   

19.
’96高考英语试题中阅读理解“B”项是一道新题型。下面谈谈这道题的特点和解法。 这道题在一篇对话中留出5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所给的7个选项中选出5个最佳答案,使补足后的对话意思通顺、前后连贯。这实际上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补全对话”。语言产生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交际是语言实践的最基本形式之一,而对话则是交际的主要表现形式。学习语言,首先从交际语言开始,通过对话进行交际语言活动,通过对话学习和掌握活生生的语言。九年义务教育中学教科书英语许多课文都是以对话形式编写的。通过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到的生活情景来学习语言就比较容易记忆和掌握。为了使新教材与旧教材衔接,使旧教材逐步向新教材过渡,在高考中设计了这道题是非常必要的。这道题主要考查了交际语言的运用能力。 这道题内容广泛。它包括词类、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语法和惯用法等;所用的句子包括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和省略句等,特别用了大量的英美等国的习语,如Hello,I’m sorry Ex-  相似文献   

20.
陈健彤 《文教资料》2005,(22):177-179
汉语的语言很美,有不少语言是通过语法手段造成的,通过语法形式的“剪裁”、“编织”,就可以使语言的美更巧夺天工。独词句的运用;紧缩句的简练明快;一个实词具有多种语法意义;词的重叠都是富于审美表现力的语法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