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孟佳君 《快乐阅读》2012,(19):110-111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2.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3.
刘小芸 《考试周刊》2013,(73):40-40
生活情境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学好语文,同时也启迪学生真正获取语文知识与能力的途径,不是教材而是生活,生活是学习语文最经常、最有用、最重要的课堂。换言之,从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是"语文与生活"被列在"练习"之下的原因。因此,唯有架起语文与生活的桥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观察生活"、"再现生活"、"体验生活"等方式的开展,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语文知识和训练语  相似文献   

7.
语文生活客观存在于每个人的一生中。营造学生高品质的语文生活的前提,是语文教师要经营好自己的语文生活。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四有好教师"、成为学生"四个引路人"的高度,提升自己的学科生活,苦心经营自己的语文生活。教师要专业热爱,让语文生活更有情怀、更受欢迎;要专业学习,让语文生活更有尊严、更受尊重;要专业实践,让语文生活更具前瞻、更加卓越。  相似文献   

8.
让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寻找语文学习和思维活动的源头活水,充分享受语文的乐趣,这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体现综合——春城无处不飞花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主要指:一是语文知识的综合,如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二是语文能  相似文献   

9.
"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都要用到语文;语文教学内容源于生活,和生活紧密联系,通过语文课堂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生活,在实践中延伸课本,创造生活,营造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教育环境,真正实现"活"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郭娟 《成才之路》2012,(7):35-35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可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2.
正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门语言和文字的综合科目,对于语文来说,最主要的是"听、说、读、写、译"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需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感受到语文的存在。可以说在生活中是无时无刻不用到语文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个特点,在实际的生活中寻找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有一个新的认识,可以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到语文。以在生活中寻找语文为研究方向,探讨了一些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5.
生活化语文     
<正>写下这个题目,主要想解答四个问题。一、"生活化语文"的内涵"生活化语文"实际上是生活化语文教学的简称,是指语文教学的策略、途径、过程、方式和方法等的生活化,应属于一个教学实践和操作层面的概念。"生活化语文"中的"生活"包括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读者生活、教师生活、学生生活、生活情理和现实生活素材等。其中作者生活指作者生活的背景以及他的理想、愿望、主张和写作意图等;课文生活指课文的语境、情节、情境、意境以及主人公的心灵世界等;读者生活指  相似文献   

16.
许乃文 《教师》2019,(16):1-1
<正>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融入日常生活元素,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并呈现生活画面,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为生活体验。将生活"活水"引入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融入故事人物、生活角色,方能促进学生用心阅读、体会与感悟。例如,教学《伯牙  相似文献   

17.
沉浸式语文即语文要让学生静下心来,慢慢读、细细品、徐徐写,让学生"沉浸"在语文生活中.强调沉浸式语文,就是强调教师要引领学生进入真实的语文生活中,最终使语文深入人心,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关注语文教学肢体介入式、声音变化式、冥想强化式的三大外在形态,是探讨语文教学沉浸目标达成模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生活世界。"生活即语文,把生活当作学习语文的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都阐明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关系。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语文教学亲密接触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活教材。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跟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生活中处处是语文。语文老师如何结合生活教语文?此处提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