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儒道两家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潜移默化的至深影响。从某种意义上,中国园林也就成为充分地表达这些哲学观念的载体,即成为一种儒道互补思想观照下的艺术形式。在计成造园著作《园冶》中,渗透和蕴含着强烈的儒道互补的价值观,同时也包含着计成以及当时居于主流的士大夫造园主人的哲学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的人文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是文人园林,十分注重利用园林植物的象征意义表达园主人的思想感情。本文对中国传统园林中常用植物的人文思想进行了探讨,对于弘扬我国的园林文化,利用乡土树种进行植物造景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唐代山水艺术是我国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本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回溯了唐前山水艺术“自然”精神的贯注历程,并以唐代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为考察对象,探讨了“尚自然”精神在唐代山水艺术的艺术展现和唐代山水艺术对“自然”的审美追求,以期能更好地理解与把握中国山水艺术的传统化精神。  相似文献   

4.
叠石艺术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湖石是叠石艺术的代表。太湖石之所以受到推崇是由于造园主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同时道家思想也渗透到了整个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中国传统园林都被人们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5.
熊璐 《教师》2014,(35):125-125
中国民间私家园林是在中国园林系统中按权属性质所分的一个典型的代表类别,深入研究中国私家园林的历史成因,无论是在现代园林设计思想、艺术创意方面,还是在建造原则、精神价值导向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开展审美教育、现代园林建造等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样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受到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晚明时期松江地区掀起了修建园林的高潮,这些园林是江南诗性文化的产物和载体,体现了鲜明的审美自由精神,也是海派文化的重要资源。由于这些园林的主人多为文人士大夫,所以它们表现出浓厚的文人趣味和诗画情趣,折射出晚明松江士林风尚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较多笔墨完整、全面地描写中国园林艺术。书中关于园林的描写,一方面综合了我国南北方古典园林的特点,另一方面阐述了园林的景观美和精神美,还用多种艺术手法营造了意境美。文章对大观园园林意境的生成及所呈现的文化特质进行了深刻的解读与剖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水墨山水画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绘画.中国画的体系中蕴涵了优秀的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精华,也融合进了优秀的艺术心理、艺术情理和艺术精神.在中国画的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美育,应引导学生认识美育与图画的共同诉求是其艺术精神与道德要求的统一,认识美学原则与中国画的艺术精神在求美的思想上是一致的,同时重视民族传统和民族文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叠山置石是中国传统园林必不可少的造园要素,扬州因其贯通南北的水陆交通条件,叠山置石艺术融合了江南掇山的灵秀和北方筑石的刚劲。扬州园林的叠山置石在创作和构筑中处处体现了文人隐逸思想所宣扬的自然美,加之扬州地域经济、文化、民俗的共同影响,以“神形兼备,宛若天成”的艺术特色,成为我国园林叠山置石艺术的最高代表。  相似文献   

10.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美学思想,它的产生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意识形态有着紧密联系,是"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的哲学观念在生活环境创造上的体现.这个美学思想应和了古代文人的审美心理,为其流传千年影响深远奠定了文化上的基础.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基本美学思想与其他门类艺术的美学思想有共同之处,又因园林集空间与时间艺术为一体而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11.
《悲剧的诞生》对尼采哲学有着深远意义,标志着尼采哲学的“诞生”.在这本处女作中,尼采从古希腊神祗日神和酒神出发,借助二者的概念及希腊神话取向,不仅阐述了自己的艺术观,也对美学和世界进行了艺术性解释,进而扩展到人的生存、民族的发展.尼采从音乐、古希腊悲剧艺术出发,透过日神神秘美丽的面纱进入到酒神精神的境界中,探寻何谓艺术,何谓美,何谓生存.虽然他的著作思想在前后存在一定变化,也遭受了不同的声音,但不可置否他的思想不论是对现代学术还是社会生活都仍有积极的影响,尤其是体现在艺术、哲学中的那种酒神精神、“意志”观.本文通过一定的细读法解读尼采在《源于音乐精神的悲剧的诞生》中的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12.
在几千年农耕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汉民族形成了特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观念。我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哲学理论大都源于农耕文化。而我国古典园林也是在农耕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的。我国古典园林多为文人、士大夫自己设计建造,同时自己又在其中欣赏和生活,基本都属于"庭园",这些都反映出在农耕文化影响下主人的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笔者提供了从另一个角度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结合,凝聚着人类向往自然、美化自然、与自然交流的愿望和体验.中国古典园林匠心独运的布局安排、独特意境都体现出古代造园中诠释"自然"、享受自然的"自然观".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对中国古典园林在艺术上的表现影响深远,对当今造园艺术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山水画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要求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艺术技能的训练,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艺术精神品格、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虚静”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论思想,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强调虚静,不仅有助于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而创作出较好的毕业山水画作品,对于学生深刻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园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集中在园林中。中国园林也可以视为中国古典文化精神包括美学精神的感性显现。中国园林的美学精神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儒道兼得,取格“清雅”。儒家思想有两个基本点:家庭文化本位和人生价值本位。中国的园林总是营造出浓浓的家庭意味,但是儒家的等级思想以及由礼仪体现出来的法度井然,也从园林中处处见出。为了励志,园林的风物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怀。中国园林造园的基本理念是“法自然”,从本质上看,园林是退隐的精神寄托物。这些充分体现出道家的思想。从整体来看,中国的园林,其文化精神是儒道兼得,而重在“道”意。园林宜雅,雅而脱俗;园林宜清,清而出尘。“清雅”可以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品格。第二,气韵生动,重在“韵味”。中国园林的美学品味尚“韵”,也就是尚“含蓄”。中国古典美学关于“隐秀”的理论在园林中有突出的表现。第三,众美荟萃,趋于乐境。中国的园林是一种综合的美。它有自然的美、人工的美。人工的美中,最为突出是艺术美。中国园林造园的最高理念是音乐的。中国园林所追求的是类于音乐却又超越音乐的境界。第四,天人合一,人间仙境。中国园林最高精神是天人合一。中国园林在物质上是现实的,在精神上却是理想的。它是人间的仙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131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的简要总结和反思,从造园的设计规划角度提出了如何真正发扬"古为今用"扬弃思想的某些认识观点和技术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园林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园林体系,它融合了山水、建筑、书画、园艺等形式,是我国传统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的综合反映.山水景观作为建构园林空间序列的基础,被视为园林的骨架和血脉,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山水不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而且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人们在对园林山水的审美中,不但可以回归自然,追求隐逸,获得心灵的自由和品德的赞美,而且还能在虚静空灵的状态下感受宇宙生机,体悟自然之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艺术成就。本文通过对东西方园林风格的比较和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分析,阐述了中国园林典型的“天人和一”、“追求自然”的特点,分析了中国园林中的政治意识和儒家意识,以及园林中所呈现的文学现象和其极具自然的造景手法,从而突出了中国园林物质和精神相互渗透,相得益彰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园景与画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园林是融诗情画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园林造景深受绘画意境的影响.园林创作常以山水画为蓝本,以画入园,因画成景.历代一些文人画家,直接参予了园林规划设计,造园理论多借助于画论.山水画的创作方法启示了园林崇尚自然,创造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意境.产生“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效果.我国园林吸收了中国画欲露先藏,含蓄有致,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形成画中有景,景中有画,增强了园林艺术的感染力,把园林意境提到一个更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20.
单灵 《文教资料》2010,(31):83-85
本文分析了中西方哲学思想及其在古典园林中的体现.比较了中西方古典园林在艺术表现上的差异,以有助于人们深刻体会中西方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生态意识和生态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