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语具有鲜明的文化风味,渗透着浓郁文化气息。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习语翻译中对所缺省的习语文化进行补偿。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习语译者的重要任务是把原文习语中的文化信息传达给译文读者。因此,在补偿译文读者的文化缺省的过程中,译者应尽力保证原语习语文化交流达到最佳程度,使译文读者获得文化探索的享受。  相似文献   

2.
数字习语作为习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本文作者运用接受美学理论翻译数字习语.并从读者角色和地位、期待视野及文化交流三个方面对接受美学在数字习语翻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为数字习语的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英汉习语的翻译中,文化内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不容忽视.本文首先指出习语文化内涵主要体现的方面.然后提出具体的处理方法,从而在翻译习语时,既保证信息量的最大传递,又避免文化冲突的产生,使翻译真正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不同语言的翻译有利于各种文化的交流,而习语的翻译在语言翻译中至关重要.习语翻译得好坏直接影响到翻译的整体质量和文化交流的程度.在习语翻译中,往往采用直译法、意译法、增补法、注释法、节译法等.  相似文献   

5.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部分,承载着不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信息,因此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其翻译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本文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角度,通过对英汉习语中文化内涵的比较与分析,探讨了习语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并借助异化归化翻译理论的灵活运用,提出了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以达到语言转换及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胡倩 《考试周刊》2010,(17):42-43
中英习语是两国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其浓缩了中英两个民族在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宗教影响、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因而也是语言学家和翻译学家研究探讨的重要方面。在跨文化交流为主要目的的翻译实践中.本文作者认为应结合跨文化研究.在归化异化二元论的指导下.结合多种翻译方法以力求达到翻译等值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英语和汉语中包含很多含有动物形象的习语,它们是翻译中的难点和重点。拟首先从生存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等四个方面来比较和分析英汉动物习语存在的巨大差异。接着探讨英汉动物习语的翻译策略,包括直译法、意译法和套用法三种方法。在翻译时译者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处理,使译文既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思想,又符合中国人的思维和表达习惯,使跨文化交流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是一种文化沉淀。英语语言、汉语语言由于在地域、习俗、宗教和历史等方面的文化差异产生了自己独特的习惯用语。因此在习语翻译过程中应尊重彼此文化、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以便能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
刘寒冰 《文教资料》2014,(25):187-188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拥有大量的习语,它们主要被用来比喻事物,在长期的使用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表达方式,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要了解这些习语的意思,通常需要翻译者对两种文化都有深厚的知识和理解。在实际的文化交流中,两种语言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所以,习语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文化交流质量的高低。本文通过对直译法、意译法和汉英习语对照法三种基本翻译方法的研究,探讨英语习语的翻译,以便了解习语与其他文体翻译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体现文化、承载文化,文化反过来影响语言。文化适应就是在语言文化交流中源语文化信息的表现应该适应目的语的文化现实。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习语翻译尤其受到文化的制约。在习语翻译中,以文化适应的理论为指导,通过一一对应、交叉对应、创新翻译等三种途径可以较好的实现文化和意义的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