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蘩漪、白露、金子背弃了几千年以来男权传统赋予女性的角色所指, 拒绝按照传统贤妻良母的生活法则限定自己, 丰富的情感追求和旺盛的生命力使她们天然成为男权主义文化观念的叛逆者。然而往深处走, 你将发现她们虽然在形式上脱离了对传统的认同, 但在本质上, 依然没有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写作女性不再认同传统男性中心文化创造的"女性神话",她们不约而同地在她们的小说文本中召唤出不甘于男权压抑,并对封建男权、父权表现出强烈反抗精神的"疯癫"女性。写作女性在具体的性别权力关系中对"疯癫"女性的书写,正构成对传统文化书写中"天使"女性的深刻讽刺和无情解构。  相似文献   

3.
陈忠实和贾平凹在《白鹿原》和《废都》中都塑造了一系列形象生动的女性,并且试图通过这些女性悲剧来反思男权文化对女性产生的影响。由于男权文化的强大和根深蒂固,她们不可能完全走出男权文化的樊篱,因此作品反映了强大的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和侵害。同样是写男权文化下的女性悲剧,两部作品又各有其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焦振文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5):38-41,62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存在大量反映母亲形象的剧目,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女性除去具有自然母性的特点外,更具有附着在其身上的另一种色彩,即她们多站在男权话语立场上进行言说,自觉地维系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规范,恪守着传统的妇德礼教伦理纲常。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不再认同传统文化书写的女性神话,她们不约而同地在她们的小说文本中召唤出大量的对封建男权/父权进行反抗和叛逆,具有鲜明主体精神的"逃离"女性.女性小说对"逃离"女性的书写具有重要隐喻内涵不仅表明了写作女性对传统女性形象的解构,同时这种书写还是一种指向人类和谐平等的性别文化前景的崭新建构.  相似文献   

6.
当代女性绘画私密化叙事的呈现视角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个人经验、注重直觉及对男权的反叛.而她们的艺术局限则主要来自其个体内在,以及女性“个人化”绘画与生俱来的脆弱.本文试图从“女性的创作语言”入手,对当代女性绘画的私密化叙事做一个梳理,探讨其存在的独特之处与表述经验;也试图找出当代女性艺术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其创作所存在的不足,同时还将就当代中国女性艺术的出路问题进行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玫瑰门》的解析,可以透视中国女性的生存境遇。文本描写了一群迥异于传统文化氛围中的女性,但在她们身上依然存在受男权文化影响留下的精神痼疾。面对男权秩序她们进行了消极或积极的反抗,表明了女性主体意识正在觉醒。  相似文献   

8.
陈学昭与丁玲是20世纪新女性的杰出代表,其特立独行的时代女性身份是她们文学创作最重要的生活素材与灵感之源,她们写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南风的梦》《莎菲女士的日记》是20世纪最早的典型女性主义文本之一。她们的创作不仅在当时对男权社会和男权中心主义进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颠覆和反叛,而且有力证明了女性写作是反叛封建传统和男权中心主义的有效方式,也是女性独立自强、进入历史的最佳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陈逸飞先生的遗作《理发师》,把几段不合时宜的爱情放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历史大背景中,创作者试图通过涵盖一段历史而承载几对男女的情感纠葛.影片中的嘉仪、俞棉、刘寡妇三个女性形象都别有特色.她们在各自的情感生活中对男性伴侣的选择,极大程度地左右了她们人生命运的航向.看似是主动的选择,可是究其文化原因,不难看出,无论这三个女性怎样抉择,都逃不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主宰力量.女性依然是月亮,依然要靠反射男人的光辉来照亮自己.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金锁记》和王安忆《长恨歌》都是以传统女性为书写对象,展示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悲剧。通过对比曹七巧和王琦瑶性格命运的相似性,从男权社会意识和女性心理痼疾两个角度梳理造成她们悲剧的根源,从而可以看出两位不同时代的女作家对女性问题的关注与着眼点的承袭关系。  相似文献   

11.
<白鹿原>叙述了清朝末年至建国初期渭河平原五十多年变迁的神奇史诗,也塑造了众多生活在男权宗法世界里的女性,她们与男人们一道共同构建了"白鹿原".本文试图以女性主义视角来观照<白鹿原>的女性形象书写,分析作品中女性形象,解读作家性别立场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当代作家铁凝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塑造了许多经典的女性形象,关注与解读女性的生存困境,对她们或委婉或尖锐地予以批判,并指出女性身陷困境的原因,不只是传统的男权制度和男性意识形态及文化的束缚,还有女性自身的历史惰性.因此,只有解构男性神话,唤醒心灵深处的自我意识,女性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3.
生活在男权社会与女权社会激烈斗争中的简.爱和斯佳丽,是男性权威与社会传统的挑战者。她们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又同时在一个平衡点失衡的情况下,一个走向宗教的呼唤,一个回归精神的家园。她们在追求的同时也在回归。本文试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这两个文学形象进行分析,以加深对女性意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男权重压下的"完美"女性--浅析紫姬与宝钗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几千年的男权社会中,女性一直是苦难的负荷者、牺牲者,她们没有自主意识,更没有生命的觉醒,女人的任何一种举动和价值都不 会是自我给予的,包括她们的坠落与升腾、生与死,她们的悲喜剧都出自作为男权象征的历史之手。《源氏物语》中紫姬和《红楼梦》中宝钗这两个 男权社会中“最完美女性”的悲剧告诉我们:在男权社会下,她们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最终成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中有众多的女性作品,它们多角度地反映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情感体验,她们的喜怒哀乐、忧愁烦恼在作品中一览无遗,<诗经>时代女性的情感世界在这些女性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和展现.  相似文献   

16.
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以《私人生活》、《与往事干杯》、《无处告别》等经典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陈染小说进行深入分析可知,强烈的女性意识是陈染文本最大的特色.陈染以女性的切身体验作为其创作源泉,在根深蒂固的男权文化的压抑下,努力发掘女性叙事的隙缝,把传统的男性形象与女性形象进行颠覆性书写;站在女性立场的角度上时刻揭示出女性人物的强烈女性意识,表现出女性明显的自恋倾向.无以名状的心灵孤独是她们的一种生存体验,是保持个性、保持独立精神的武器,陈染笔下的女主人公大多试图不断地冒险、逃离,逃离意识更多的是指灵魂的逃离.陈染文本对女性生命体验的深刻、细腻的书写揭示了女性乃至人性的本质及生命内涵,为我们灵魂的飞翔指明了方向,具有强烈的心灵震撼力.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小说视域下,长期缺失严格意义上的女性视角。明清长篇家庭小说藉由“家庭”这个窗口提供了女性生活的丰富画面,诸多类型的女性形象从此开始鲜活地跳跃于人们的视野。从传统的家庭制度和古代家庭文化烛照这些女性的行为、性格及命运,可以发现:女性的故事不仅是构筑起明清长篇家庭小说艺术大厦的重要框架,而且在她们纷繁复杂的心理及性格中已经开始出现了对于传统家庭秩序和男权制度的冲击或挑战,即使这些抗争只是尝试性地反叛和背离。她们人性和自我意识的初步觉醒也显示出小说家们对于传统制度本身的质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女性在历史上一直是被压抑的性别,她们被定义为男人的“附属”、物化的“第二性”、男权社会的“他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把女性定义为缺陷的存在,基督教文明下的女性是囚禁在屋子里的天使,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之父培根把女性比作男性征服的对象.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女性以前所未有的批判力登上了历史舞台,解构了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男权社会.在文学领域,女性在开辟自己特有的文学传统的同时,也在书写着女性独有的躯体、性和身份.本文旨在从法国女性书写和英美女性文学传统重构角度出发,厘清女权主义、女性批评的发展维度,揭示女性批评的语言观及其历史观,从而深化对女性批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女作家,残雪在写作时尤其关注女性意识的解放。在《五香街》这部小说中,作者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虽特点各异,但都有着与男权文化相异的思想,她们大胆地言说着在传统文化中作为禁忌的性话题,大胆地展示自己真实的看法。她们的思考体现了女性更为本真的一面。在小说中残雪还以批判的目光重新审视了母亲这一形象,赋予母亲一种夸张的日常化特征,这大大迥异于传统的母亲形象。  相似文献   

20.
新女性小说是以批判男权文化中心的女性意识来叙事的文学,它以女性世界为叙述的中心内容和正宗地位,使男性退隐或被驱逐出叙事前台,并以凸显女性的内在经验、直率的身体写作和新的女性语言方式,大胆地背叛以男权文化为中心的传统叙事伦理,悖离男性话语为主流的文学传统,试图建构起女性叙事的新伦理,成为了一种心理蕴涵丰富的文学叙事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