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全面反映17世纪蒙古社会的一面镜子而著称的《卫拉特法典》是记载17世纪蒙古社会诸情况的第一手史料,笔者以《卫拉特法典》为依据,在系统分析和研究了17世纪蒙古族婚姻家庭,蒙古婚姻法的基础上,概括论证了17世纪蒙古族婚姻家庭制度和蒙古婚姻法的4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对于《蒙古-卫拉特法典》的研究,应采取国内外各学科专家学者联合攻关方式,广泛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这对于正确理解17世纪蒙古社会制度及其法律制度,科学地评价和传承蒙古族及其他民族法律文化,构建依法治理的和谐社会,实现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于<蒙古-卫拉特法典>的研究,应采取国内外各学科专家学者联合攻关方式,广泛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这对于正确理解17世纪蒙古社会制度厦其法律制度,科学地评价和传承蒙古族及其他民族法律文化.构建依法治理的和谐社会.实现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明清之际蒙古地方政权法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之际,蒙古各部一些大的封建主单独或者联合制定了一些地域性法规。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图们汗法典》、《俺答汗法典》、《白桦法典》、《蒙古卫拉特法典》和《喀尔喀法典》等。这些法典虽然大多数没有得到中央政府的认可,属于在蒙五习惯法基础上制定的蒙古地方性法规,但它们规定的内容非常丰富,调整范围非常广泛,民族特色非常鲜明。每部法典都体现了蒙古地方一个时期,一些部落社会真实法律状况,也反映了蒙古各部落在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上的法律需要。它们是研究明清之际蒙古地方政权法制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即将跨入 21世纪门槛的前夕,国内外蒙古文学界盼望已久的《卫拉特蒙古古代文学简史》(内蒙古文化出版社,海拉尔, 1998年 8月第 1版,以下简称《简史》 )终于问世了。这是新疆师范大学丹碧教授多年辛勤耕耘结下的果实,是他送给大家的一份千年厚礼。这是一件令人瞩目、令人兴奋的事,她的出版结束了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卫拉特文学竟然没有“历史”的历史,初步梳理了数百年来卫拉特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种类、体裁及其特征和发展历程,不仅填补了卫拉特文学研究中的一项空白,而且填补了蒙古文学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卫拉特蒙古的天神信仰、鬼神观念、火神和祖先崇拜等民间信仰观念加以分析认识,从而探讨卫拉特蒙古民间宗教观念在藏传佛教影响下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17世纪蒙古史家笔下的成吉思汗诸弟及其后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世纪蒙古史家以成吉思汗——忽必烈系为正统,而否定异系,即成吉思汗其他子孙后裔、诸弟及其后裔。《元朝秘史》、拉施特《史集》等早期文献记载了不少有关成吉思汗与诸弟哈撒儿、别里古台之间矛盾的史实,为编造类似的故事提供了史实的影子。蒙古史家们虽肯定哈撒儿后裔,强调他们对大汗后裔的三次援救行动,但又揭露和谴责其的不端行为。同样合赤温、别里古台后裔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8.
元代官方史学为兼收中原王朝和蒙古草原双重传统的修史体制。蒙古体制下元代官方史学的产生主要以其史学意识的萌发和《脱卜赤颜》的纂修为标志,必阁赤和蒙古翰林院继承了蒙古史学传统,实则也承担着史官与史馆的职责。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在长期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创立了自己的法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古法律制度。清朝建立后,为了统治蒙古地区,保证北部边疆的繁荣稳定,在“宽猛相济,恩威相加”的思想指导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这些法律的立法原则主要有强化中央集权、防止民族分裂的原则;国家法制统一的原则;尊重蒙古风俗习惯的原则;因地制宜、适时增损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关于《格斯尔》中出现的“蒙古”一词却日勒扎布(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关键词:《格斯尔》蒙古众所周知,蒙古族伟大史诗《格斯尔传》中,居然很少提及蒙古人或蒙古地区。而《格斯尔》中有关蒙古的记述和它的内涵,究竟是什么?详细翻阅了作为整个蒙古《格斯尔》基...  相似文献   

11.
《合同法》代位权制度的确立,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该制度的密切关注。我国代位权诉讼不仅在于保全债权,还在于直接实现债权人的债权。本文在此对代位诉讼的成立条件、当事人的诉讼地位、诉讼效力等有关程序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重构我国行政诉讼类型是行政法学的热点问题。文章对行政诉讼类型之一的当事人诉讼的基础理论、适用范围、借鉴意义做深入研究,以期对我国行政诉讼类型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重塑行政诉讼观念文化已经成为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现代化的关键点之一。行政诉讼观念文化的重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在培育其观念基础之上,实现行政审判的独立与公正,这就需要重新审视中西方诉讼文化,并进一步健全行政诉讼制度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中庸,以和为贵,认为诉讼不利于社会安宁与和谐关系,但官府还是支持正义的诉讼。在宋代的诉讼文化中,强调的是息讼,甚至无讼,对于妄讼官府的处罚尤其严厉,这有利于司法资源的有效利用。《名公书判清明集》向我们集中展示了古代司法官的息讼方式,值得当今司法诉讼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民事、商事法律关系日益复杂化,当事人利用关联诉讼进行恶意诉讼、欺诈诉讼的现象呈蔓延趋势。受前苏联诉讼理论的影响,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判决效力绝对化的观念,导致法院在处理关联诉讼时面临困境。司法解释对于前诉判决认定的事实在后诉中仅简单地以免证事实来处理,为不诚信当事人制造关联诉讼提供了可乘之机。确立判决效力的相对性观念,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法院裁判所确认的事实,原则上仅约束案件当事人,其对后诉法院的拘束力也应当仅限于前后诉当事人相同的情形,可以为法院处理关联诉讼提供合理的裁量空间。规范判决书的书写,明确判决理由部分对于事实的认定,限制不当扩大认定事实的范围,严格民事诉讼中的程序制裁措施,都有利于规制不当的关联诉讼。  相似文献   

16.
业主委员会诉讼主体地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业主委员会是随着我国城镇住宅区建设的迅猛发展而出现的新生事物。在物业管理纠纷中,业主委员会是否具有诉讼主体资格存有争议。基于业主委员会的实体法的法律地位,文章突破传统的民事诉讼理论,从业主委员会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和现代诉权理论出发人为应赋予业主委员会诉讼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论述日本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演变,说明制度选择影响公司经济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较为宽松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抑制公司决策的经营行为和投资开拓行为,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完善股东代表诉讼立法上,应借鉴日本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立法经验,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宜过于宽松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文章对此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电子送达在信息化时代有着极其广阔发展空间。通过普及电子送达的正确认识、完善电子送达程序规制、加强电子送达技术及相关设备保障,进而推行电子送达在全国法院系统有效落实和开展,这将有助于民事诉讼效率价值实现,保证当事人诉讼权利,同时也适应了信息化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9.
"诉讼社会"的到来,使人民法院面临着一系列深刻而严峻的挑战。突出表现为: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加剧,法院和法官不堪重负;处理案件的难度和平衡利益关系的难度越来越大;大量社会矛盾汇聚于法院,使人民法院积蓄了越来越多的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司法需求与人民法院司法供给之间的基本矛盾更加突出。面对严峻的挑战,人民法官必须找准自身定位,树立能动司法、联动司法等理念,运用高超的政治智慧、法律智慧,不断创新司法工作的方式方法,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努力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的合力。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诉讼程序价值的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讼成本是诉讼参加人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花去的时间的价格,诉讼收益是诉讼参加人通过投入而试图得到的产出结果。诉讼的投入产出关系是个生产函数的问题,诉讼的成本收益的关系是一个价值函数的关系.它们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刑事诉讼程序所维护的法律价值是投入的直接成本所带来的收益,刑事程序价值就是诉讼投入(成本)获得的诉讼产出(收益)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