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为汉族民系之一的客家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客家人迁往海外,走向世界。海外客家人如何继承和发扬客家文化传统?英语传记《客家魂》很好地体现了客家精神,并且详细记述了一个海外客家家族的族群记忆以及他(她)们作为海外客家人的身份认同困境。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的对外交往呈现出日益外向型的特点,海外华人及其文化认同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客家人,作为汉民族的一个民系,由于其独特的移民史而在这其间更为引人关注。海外客家人的认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海外客家人随着其身份和国籍的改变,在政治认同上逐步形成了忠于居住国的价值取向。而文化认同的发展有其特有的轨迹和规律,由于存在着种种难以割舍和明晰的因素,在相当一部分的海外客家人中,还或多或少地保存着强烈的中华文化认同的取向。尊重、正视这一现实是我们在发展与海外客家人之间的民间经济外交时应予以重视的问题。唯有尊重历史和现实,尊重海外客家人的情感与选择,才能使得客家人在中国的对外民间经济外交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客家文学是客家历史文化的展现者,同时也是客家人对现实的思考。客家身份的认同是客家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种主题不仅成为客家人的自我意识表征,而且还成为了客家族群历史的记忆。客家身份认同是客家人对自身文化进行表达和表述的一种社会叙事,同时也为叙事学提供了一种族群历史记忆的叙事范式。  相似文献   

4.
现代客家建构,是对没有历史和记忆、不能形成认同的文化全球化的反抗,目的是建立起客家人的文化认同,在文化全球化中占据属于自身的文化地位。国内客家的认同更多地烙印上了经济目的,是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吸引海外投资而进行的一场全民性客家建构。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的发现和建构,对于凝聚客家人的文化认同,推动客家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客家宗族文化与宗族认同心理,是一个尚待开拓的领域。结合家谱、家训、族规,从客家宗教制度的形成与特色入手,分析传统的客家宗族文化与宗族认同心理,进而剖析这一认同心理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赣南客家的文化悠久,石城县花村客家人紧邻客家的发源地宁化石壁,历史上客家人在南迁过程中滞留当地,形成一个个分散的客家村落。该论题是以紧靠125国道路旁的一个客家行政村为研究范围,参与观察了这一村落中10个自然村举行的宗教游神活动,结合访谈资料,利用人类学上关于仪式与文化解释的相关理论,揭示出客家人通过宗教仪式来增强族群文化认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上的中原汉人多次南迁中,形成了一支具有特殊生存方式和顽强生命力的特殊民系——客家人。目前,客家人分布在中国17个省区的200多个县市;在海外,则遍布各大洲。全世界客家人总数约1亿左右。客家称谓的由来、客家的姓氏、人口、分布状况、民系特性、传统文化及其与河南在史缘、地缘、血缘上的密切关系,越来越受到海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根据认同场景论的理论,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文化认同有一些得以延续传承,也有一些发生解构与重构。以成都客家人的文化认同为个案,在"湖广填四川"与西部大开发背景下,客家文化既有认同又发生变迁,传统客家文化应在当代语境下作适当转换,客家文化等优秀精神资源应加以坚守与传承。  相似文献   

9.
客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族群认同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作为一个具有自觉意识和文化认同的族群,客家族群自我认同意识的产生根源于其共同的历史记忆。主要包括自身为起源于中原的正统汉人,历经艰苦卓绝的迁徙和抗争,不为他族群所同化的文化坚守。共同历史记忆在客家族群认同中主要表现为中原意识、抗争的族群性和对文化的坚守。历史记忆渗透于客家文化之中,通过客家民居建筑、客家话和客家山歌等象征符号进行文化表述。共同历史记忆成为凝聚客家族群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客家族群认同是基于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赣南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客家人在形成民系的同时形成了共同的独特的民系心理素质———生殖崇拜。赣南客家礼俗的分析有助于探讨客家人生殖崇拜现象及成因,也利于理解赣南客家文化。  相似文献   

11.
导读客家人虽是汉族中的一个民系,却有其独特的民情风俗。如妇女从不裹脚,喜戴凉帽,男女喜唱客家山歌;客家人勤朴诚实,热情好客,这成为客家民系的独特文化。客家人爱国爱乡,但不固守旧业,为了  相似文献   

12.
近现代是客家人走向世界并形成世界性民系的重要时期,近代时期客家人“过番”的原因主要源于内部生产力贫乏带来的经济压力,“过番”成为时人公认的最佳谋生途径,客家人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演变对近代时期客家人“过番”有直接的决定性意义,工商业发展、客家人的家庭血缘观念、客家的生活习俗以及客家女性的持家方式等都与客家人的“过番”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从闽、粤、赣交接区域等客家基本住区外迁的客家人,经过数百年的变迁,在与当地民族的交流、融合过程中,其语言、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表现出与客家原乡很不相同的特征。在客家族群认同方面,他们更多的表现在对祖居地的认同。而这种认同主要来自他们对祖居地的历史记忆。广西陆川县的客家族群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4.
客家文化产业发展至今已经初具规模,已经形成了以客家旅游休闲娱乐产业为主体,客家影视文化产业、客家新闻出版产业、客家元素的创意产业等为辅助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其中,尤以梅州客天下、成都洛带镇、永定土楼群等为代表。但是客家文化产业同时也面临着文化要素提炼不足,文化记忆缺失严重,客家人身份认同减弱等诸多问题。此外,创意生态的先天不足也制约着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找出一条适合客家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与路径则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客家人虽是汉族中的一个民系,却有其独特的民情风俗。如妇女从不裹脚,喜戴凉帽,男女喜唱客家山歌;客家人勤朴诚实,热情好客,这成为客家民系的独特文化。客家人爱国爱乡,但不固守旧业,为了寻求发展,离乡别井,开居创业,故有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的说法。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学术界的大多数学者对客家的宗族问题及其相关方面进行了比较透彻的研究,对客家族群的认同心理只稍谈及,没有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论述,本文即从客家宗族制度的形成与特色入手,结合客家的家谱,家训,族规,从婚姻制度,风俗习惯,语言特色等方面分析宗族认同心理,进而剖析这一认同心理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栋对有助于客家族群认同。栋对将客家姓源、堂号、迁徙路线等标举出来,体现出客家的祖先崇拜文化,能让后裔对先民、远祖有深刻的文化认同。台湾六堆客家栋对中,河南、渭水、琼山、营丘等地姓氏的栋对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可以让宗族体认重要的地名、人名、功业等,达到追祖德、报宗功、溯本源、明辈分的目的,是客家族群凝聚力的具体符号与有效载体。栋对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蕴可尝试与客家天穿日、桐花祭等民俗活动结合,转化为创意、创艺、创益等活动,将天、地、君、亲、师的客家传统文化以数字传播媒体方式加以典藏、保存、传扬,以此达到客家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素有"东方犹太人"之称的客家人自中原南迁,并于近代陆续迁居东南亚甚至欧美。在异国他乡的客家人,除了要面对生存的挑战之外,还要面对异国文化对客家文化传统的影响甚至排挤。美国著名作家詹姆斯·米切纳的小说《夏威夷》展现了客家民间信仰和基督新教信仰的生动画卷,讲述了海外客家人坚守客家传统文化的艰难历程,并揭示了客家民间信仰在海外客家人文化身份认同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彦 《惠州学院学报》2007,27(1):125-128
客家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民系。其特征是有相对集中的聚居区域, 共同的语言、文化。客家音乐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载了客家人的审美追求。作为音乐艺术它也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一个重要支系。由于客家人对客家文化的崇尚及客家族系较多聚居偏僻和交通不够便利的山区, 故而使较多原生民间音乐得以保留。加强客家音乐研究就是对客家音乐的保护和发展, 也是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客家人是全球分布范围最广的一个汉民族支系。他们有很强的寻根意识,虽然远隔重洋,在海外繁衍了一代又一代,生息了二三百年,但他们却念念不忠祖国,不忘曾经孕育客家民系的故乡。无论是在迁徙之地,还是重返中州,他们都有着一次又一次的隆重的祭祖仪式;无论怎样漂洋过海,怎样跋山涉水,他们都要重返故土,去寻找自己的生命之根、文化之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