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6 毫秒
1.
本刊讯 为了充分发挥我院在国家减灾工作中的作用,体现我院综合研究的整体实力,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于1995年9月 14日在北京正式成立。该中心由长期从事减灾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遥感所、地理所、卫星地面站、南京湖泊地理所、成都山地所等30多个研究所联合组成。减灾中心主任由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专家组组长、大气所王昂生研究员担任;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由陶诗言院士担任。减灾中心设在大气物理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大城市灾害事故综合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传统的按单灾种设置的减灾组织模式不适应大城市复杂的社会经济结构,也不符合灾害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本文构建了大城市灾害事故综合管理模式,即改变分兵把口、条块分割的组织框架,建立全市统一的减灾领导机构———城市减灾委员会,同时设置其常设办事机构———城市减灾中心、非常设机构———城市特大灾害应急指挥中心和决策咨询机构———减灾专家小组,以实现大城市灾害事故管理的高效率与高效益。  相似文献   

3.
洪水、滑坡和泥石流是中国西南山区较为普遍的突发性自然灾害,特别是滑坡、泥石流常与山洪相伴生,出现多种灾害相互迭加或同时遭遇的险恶局面,往往酿成惨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1990年,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积极响应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在全国开展各类减灾工作。在该减灾委员会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于1990年向联合国减灾委员会提出了“中国西南山区洪水滑坡泥石流综合减灾示范工程研究”的立项报告。在报告中,我们选择了多种山地灾害较集中、当地原有减灾工作基础较好且有较高积极性、减灾后将…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国家经济、文化、政治、科技信息的中心,同时也是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的巨大承灾体,一旦遭受灾害影响其损失也是巨大的。在全球化的时代,减灾管理能力已经成为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项管理技能。本文首先从灾害和城市灾害的概念入手,研究了城市灾害的特征和发生原因,分析了城市灾害的发展趋势及其严重危害,然后对当前我国城市减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进而为改善我国城市减灾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3):204-205,238
1 首席科学家王 涛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风沙物理与沙漠环境实验室主任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国际沙漠化防治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 ,国际干旱区开发委员会 (IDDC)委员 ,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副主任 ,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副理事长。 1988年获原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 5 0多篇 ,参加 4部专著的撰写 ,主要涉及沙漠的形成演变与沙漠环境、沙漠化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趋势、沙漠化及其灾害的动…  相似文献   

6.
从月球上看,地球是一个飘浮在白云间的蔚蓝球体,是海洋让它变得如此美丽。海洋,是生命源泉,让我们看到勃勃生机。同时,又让世人感叹她的神秘、她的力量、甚至于她的残酷。面对变幻莫测的海洋,从前,我们祈求妈祖的庇护,今天,我们更崇尚科学。乐肯堂,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39年9月生,1963 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物理海洋专业,主要从事海洋水文学、环流动力学以及海洋灾害研究。现任中国海洋物理科学委员会主席、中国风暴潮及海啸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委员、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委员会 (IAPSO)执委、国际自然灾害防御学会 (NHS)副理事长、《海洋科学进展》杂志副主编。曾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物理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海洋减灾分中心主任,中国海洋物理科学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相似文献   

7.
韩淑云 《科协论坛》2005,20(12):19-19
本刊讯 2005年11月28日,由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公堂立项、北京减灾协会承担完成的《北京市城市防灾减灾立法研究》项目成果评审会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室举行。北京减灾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金磊、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3,(2):167-176
方心芳(1907—1992),工业微生物学家.生物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河南省临颖县人.1931年毕业于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农艺化学系.先后在比利时鲁文(Louvain)大学、荷兰菌种保藏中心、法国巴黎大学和丹麦等国从事过微生物学研究.生前曾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研究员、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酿造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  相似文献   

9.
金磊 《科学学研究》1993,11(4):43-47
防灾、减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自然、人文、经济、社会、政治等各方面。本文从中国频繁的灾情(自然的或人为的)及减灾实践入手,认为要提高减灾的实效并尽快造福于人类,不仅应研究灾害基础科学及其酿灾规律性,更应结合发展中的市场经济理论,建立中国减灾科技产业。为此,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灾害科学地位、加快综合减灾及产业化建设的一系列构想。  相似文献   

10.
《资源科学》2006,28(4):F0003-F0003
郑度,自然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195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1981~1983年在联邦德国波恩大学地理系访问进修,从事山地地生态学的研究。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自然地理研究室主任、地理所所长,国际地理联合会山地地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副队长等职。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11.
《科协论坛》2005,20(10):26-26
经国务院批准,亚洲减灾大会于9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由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外交部、北京市政府等单位承办,北京减灾协会受委托为大会编制减灾知识展板70块。展板内容主要包括地震、水利、消防、卫生、气象等方面的:灾害现状、减灾体系建设、预案与法规建设、减灾行动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张旭研究员,1961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感觉系统研究组组长;同时担任中国科学院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从事神经科学研究,特别是背根节神经元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以及痛觉机制研究,已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8篇,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或专题报告26次,部分研究成果已被引入教科书。现任上海市神经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神经科学会神经内分泌委员会主任委员,任《Chinese Science Bulletin》、《Brain Research》等四个期刊的编委。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作为联合国倡导"国际减灾十年"全球统一行动的第一个十年已经结束,但"让世界走向少灾的21世纪"的目标,尚未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心声及社会管理准则.虽从总体上我国于1998年6月正式颁布<中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但由于中国人口增幅过快,经济建设密集性开发与增长,而国土的自然条件不断恶化,城市化高速发展带来的新灾种等,都造成我国成灾强度的日益增加,突发灾害事故不仅频繁,而且以灾害链形式出现,所以用<中国减灾规划>作为指导思想,并开拓21世纪的中国减灾对策措施研究十分必要.减灾对策研究一般指工程性的对策与非工程性对策两大类,这里试对此作一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北京减灾协会成立10多年来,一直以发挥自身优势为切入点,做好北京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减灾工作的参谋和助手,联络国内外防灾、抗灾、救灾力量,提高北京市综合减灾水平。组织、协调在京的多学科、多层次、多部门的减灾活动:组织对重大灾害隐患和已发生灾害的现场考察;适时召开灾害及其对策会商和研讨会,为北京市政府及主管部门提供减灾科学论证意见、制定防止和减轻灾害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提出建议和咨询,并参加减灾项目的论证、评估和验收:积极开展国内外减灾学术交流与合作;大力开展减灾宣传教育,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全民减灾意识;推广减灾科技研究新成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初论中国减灾的新世纪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磊  徐兰 《科学学研究》1999,17(1):63-70
人类即将迈入新的千年,但作为研究可持续发展、灾变规律的科学家及管理者必然关注新世纪的中国灾情及变化规律。特别是在新世纪之交关口下的中国国家减灾管理机制问题尤其应关注。因为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减灾十年结束后相应机构会解散,但全球灾害非但未减弱且正以众人担忧的速率不断增长着。无疑,中国应继续在综合减灾的可持续发展上有的作为,1998年大洪水警示我们:中国丝毫不能放松对灾害的警惕及准备。基于此,本文试图探讨几个对21世纪中国减灾战略有启发意义的思路希望能引起研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救荒书的内容涉及历史时期救荒制度建设、农业减灾技术措施、工程减灾技术措施、生物减灾技术措施、灾害预防、灾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其中所蕴涵的减灾技术资料比较全面,是我们研究古代减灾科学技术和中国社会经济史的重要资料,对今天的防灾救灾工作也有借鉴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对中国古代救荒书中减灾科学技术资料的分析整理,将其系统划分为救荒减灾制度建设资料、农业减灾技术资料、水利工程减灾技术资料、生物减灾技术资料、灾害预防技术资料、野菜谱录资料六大方面,并对其分布情况及其利用价值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北京减灾协会是在联合国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中国减灾科技活动活跃开展的背景下,由部分专家倡议和几个学会联合发起,于1994年12月8日正式成立的。10多年来,协会一直以发挥自身优势为切入点,做好北京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减灾工作的参谋和助手,联络国内外防灾、抗灾、救灾力量,提高北京市综合减灾水平。组织和协调在京的多学科、多层次、多部门的减灾活动;组织对重大灾害隐患和已发生灾害的现场考察,制定防止和减轻灾害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提出建议和咨询,并参加减灾项目的论证、评估和验收;积极开展国内外减灾学术交流与合作;大力开展减灾宣传教育,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全民减灾意识;推广减灾科技研究新成果。作为综合性科技社团,适应了社会需求,充分发挥了综合协调优势。  相似文献   

18.
洪蔚 《科教文汇》2005,(5):54-55
今年年初出台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在防灾减灾方面是我国第一次以综合减灾的视角进行规划.是综合减灾在理论与实践上的第一次结合。《北京城市防灾减灾条例》正在专家组的研究和编写过程中。该条例一旦公布,将成为我国第一部关于城市防灾的法规。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调查研究云南省防灾减灾领域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与需求,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增强云南省防灾减灾领域科技应用能力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资源科学》2012,34(7):1382-1383
根据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的需求和本所长期发展规划,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理资源所)决定设立非法人研究机构:世界地理与资源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已于2012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中心现有正式职工近20人,博士后和研究生10余名,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刘燕华研究员担任首席科学家;孙鸿烈、曲格平等20余位知名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所长刘毅研究员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副所长成升魁研究员任中心主任,刘卫东研究员和杨林生研究员任副主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