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言板     
尊敬的主编: 您好!我收到“创”的时候很高兴,里面有很多精彩的文章,有时闲着没事的时候求都会翻翻“创”.因为里面的内容真的很吸引我,有许多的栏目,有各种风格的文章,有我最喜欢的小天地。我很幸运得到这本“创”。  相似文献   

2.
大家过年好     
创作灵感:大年初一那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去姥姥家拜年。一路上我看到我们院子的大门两边,还有小朋友的家门口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大家见面都说“过年好!”爸妈还收发了很多祝福的短信。过年之前,舅舅给我买了好多鞭炮,有时我和小伙伴们一起放,有时叫着爸爸陪我们放,大家都很快乐。过年真好啊!  相似文献   

3.
设计意图 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小班的孩子很多时候在一起相互交流:“我家里的墙壁是粉红色的!”“我的家才漂亮呢,妈妈买了很多米老鼠的画贴在我的游戏房里呢!”我想,既然家是幼儿最重要、最熟悉的生活环境,何不设计一节活动让孩子们亲手来布置自己的家呢?现在正值阳春三月,有时一阵春风吹过,  相似文献   

4.
大树的自述     
吴宇  胡建新 《辅导员》2014,(17):60-60
我的名字叫大树,是森林大家族中的一员。我的家族是人类的“特别卫兵”。我们像魔术师一样,有时变成“氧气工厂”,有时变成“隔音板”,有时又变成“集尘袋”……  相似文献   

5.
瞌睡人     
有时,我躺着睡,这是最频繁的“有时”;有时,我坐着睡,那一般是上课开了小差;有时,我站着睡,无疑是犯了错被派去喝西北风;有时,我连走路都在睡,正像老妈说的:活得不耐烦了。  相似文献   

6.
高信 《广东教育》2006,(9):70-70
曾经有一个哲学的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围绕着这个命题,很多哲学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实每一个人来到这世界上,他们的心都在“流浪”、在寻找,有时很迷茫。不知自己在找什么,其实是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他们的心流浪在川流不息的人海中;很多人被淹没,也有些人最终找到了那个属于自己的位置。那个位置到底是什么?只有心知道。  相似文献   

7.
聂兰 《山东教育》2004,(8):9-10
在给学生进行课外知识拓展的时候,有时会让学生说几句名言警句,很多学生脱口而出的竟是“相信自己,我也可以!”“只要你说,你就对!”“快乐地学习,高兴地成功”等等。这时往往会先是一愣,继而师生便都会心地笑起来,因为他们说的是我的“教学格言”。这些所谓的格言常常出现在我们的话中。  相似文献   

8.
“皇上,微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不当讲。” 我有时想,要是那些俗套的古装片里,突然冒出来这样一句对白该有多酷!  相似文献   

9.
在心理健康的概念日益普及的同时,“强迫症”,就好像抑郁症一样,由一个新鲜名词变成了很多人的口头语。我也遇到很多来自高三学生的求助:“我是不是得了强迫症?”“强迫症该怎么办?”我想专门谈一谈这方面的话题,也许能稍微解除一下这方面的困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我的爸爸     
爸爸长得高高的、胖胖的,好像一个拳击运动员;不过他行动起来还挺灵活的。我在家里管他叫“猴王”,他也顺势叫我“小皮猴”,我们父女俩还挺亲密的。我爸爸有三大特点,你不知道吧?我给你讲讲。首先,爸爸每天晚上都要练武术。有时,我看他太累了,就劝他别练了,可他却打趣地说:“锻炼身体,保卫自己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个老爸就是不听劝,只好由他去了。其次,他辛勤工作像个老黄牛。每天早出晚归,回来还要干家务活,辛苦极了。我经常给爸爸唱:“你太累了,也该歇歇了!”爸爸听我弹琴唱歌,就不觉得累了。有时他在我的歌声…  相似文献   

11.
每学期开学第一节语文课,我都喜欢问学生:“这册新书学得怎么样了?”很多学生回答:“自学完了!”“自学完了怎么办?”“期末考试,检验自学成果!”“什么时间考?”“明天。” 有时我们开学第二天就进行期末考试,也有时开学第一天考,还有时开学一周以后考。 所谓期末考试,就是用一年前本册教材  相似文献   

12.
老窦万岁     
我出生在一个充满欢乐、幸福的家庭,爸妈都是教师。大概是职业的缘故,他们对我各方面的管教可谓“严”矣。 就拿学习来说,我只要“啪”一打开台灯,妈妈就被灯光吸引了过来。她盯住我,盯得特别紧。有时,她干脆坐在我的床上,手里拿起本书。她是以看书为掩护,来监视我的学习。我写作业时,有时会坐在那儿发呆。这时,她便会轻声咳一下把我“拉”回来。哎!马儿只能“死于槽枥之间”了。没想到近视的她,盯起我来却如“火眼金睛”,就连拿书、换本、吸墨水这类事,她有时也会唠叨两句:“快点,别浪费时间!”真烦死 人!现在,《对面的…  相似文献   

13.
尽管现在大家对“差生”的提法有很多异议,认为这种叫法给一部分学生人为地贴上了标签,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伤害了他们的自尊,于是用“学困生”来代替“差生”。叫法变了,实质并没有改变,由于家庭因素、孩子自身的发育发展等种种原因,每个班级都存在着“学困生”。有时“学困生”确实令我们教师挠头,他们有的成绩很差却不思进取,该完成的作业不完成,上课该认真听讲的时候却做小动作;  相似文献   

14.
小小的我     
郭琪晴 《辅导员》2014,(13):115-115
我是一个文静的小女孩,在爸爸妈妈眼里,我有时是一个调皮的“小坏蛋”,有时又是一个可爱的“小天使”。小小的我在家里真像一个“小太阳”,爸爸妈妈一看到我就会露出温暖的笑容。每天早上,妈妈按时叫醒我,给我做早饭。到了晚上,爸爸买来水果和巧克力,一家人边吃水果边聊天,我给爸爸妈妈表演节目,逗得他们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我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说话、作文、答题等忘性大,常常说了前面忘了后面,有时,往往是全班大部分人老是犯同样的错误。比如教他们回答“因为”后别忘了加上“所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叮嘱一下,可仍然收效不大,“该犯”的那些小错误仍照犯不误,教师的喋喋不休面对学生的“固若金汤”全然无用,有时颇让人灰心!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踢足球或打乒乓球时,有时会出现“香蕉球”,这种现象我们也常把它们叫做“上旋球”、“下旋球”。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很多同学虽然知道“香蕉球”的形成是由于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但对它们的具体形成的过程没有深入细致的研究,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17.
我经常对儿子说“真笨”这个词,尽管很多时候是无意中说的,甚至是带着爱意说的,可孩子接收到的就是“笨”的信息。有时,我还会有意无意地拿孩子与别人相比:“你看人家丁丁多聪明!”有时,在朋友、外人面前还有意表现得很谦虚:“我儿子不行,挺一搬的,不能和那些好孩子比。”结果,经常淹没在这些负面的信息里,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也是一个5岁孩子的母亲。幼儿园的孩子对我这个老师所说的话可谓“言听计从”,有时甚至觉得老师的话便是真理。可我的儿子却不是这样对待我,若我说“东”,他硬说“西”,有时真是“固执”。而儿子这样的“固执”常常给我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带来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从乡村走来的科学家──物理学家周镇宏的童年故事刘小玲“魔方人物”每一回访问周镇宏,我总喜欢微微地仰视他。不仅仅因为他长得高大魁梧,实在是仰望他的角色。很客气的但真正从心底里发出的,我应称他周老师。但有时我称他“周作家”,有时又会叫他“周教授”,有时更...  相似文献   

20.
选票与责任     
何群 《班主任之友》2008,(12):29-29
高一期末,很多评先进的表格发下来了,像“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积极分子”等等。记得我们上学时评选全由班主任一手包办,关键看学习成绩,其他人的意见有时连参考都算不上。现在的学生生活在民主时代,公平、法制等观念深入人心,学生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于是评选我就全由他们自己组织进行,以公开、公平、公正的民主选举方式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