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三的你们看来,这样一篇心理调适类型的文章,可以带给你什么样的好处?——教你如何摆脱失眠的困扰?——怎样在复习中保持平稳的心态?——如何考试才能超水平发挥?我相信,你们已经看过了不少这方面的材料。如果收效甚微的话,你们也许会怀疑心理学的名声,觉得有的不过是思想教  相似文献   
2.
一谈到高三学生的心理,给人最多的问题就是什么焦虑、什么郁闷、什么压力等等,读多了这些稿子,感觉琐碎又沉重。一次在与编辑交流中,编辑说,高三本来是阳光的、快乐的。我深以为然。别样的快乐而我,在平时的心理稿件中也有意无意中带着"医生"的面孔和学生说话。在我回忆来,这样一种苦口婆心的教导口吻也不知是何时形成了的。大概总是接触临床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对菩萨的态度是很有意思的。一方面,敬他,怕他,全心全意地保护他。但是另一方面,也要贿赂他,利用他,把他当成一个交易对象:我供着您,您得帮我搞点福气。市侩的小心思。细究起来,这其实是中国人获得控制感的一种方式。命运是没办法靠自己双手创造的,总得附身在一个别的什么形象上才好。背后隐藏着精明的算计:我掌握不了命运,但可以贿赂那个掌握我命运的人。这种既敬爱又贪图的态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常有所体现。工作上,很多人用这套对待领导和客户。  相似文献   
4.
5.
人们以为和“将来”的幸福相比,“现在”过得好不好,根本无关紧要。但事实是,人们没意识到,他们永远碰不到“将来”,终其一生,他们只能待在“现在”  相似文献   
6.
故事:原来老师没有讨厌我啊!高三(八)班的数学李老师从办公室里出来,经过走廊的时候,班上的几个同学刚好上完体育课,气喘吁吁地跑上来。  相似文献   
7.
网络的哀悼活动有它存在的意义。只是这意义不像很多人所一厢情愿的,可以为逝者的亲友送去安慰,相反,它其实更多地是在安抚自己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拜菩萨,虔诚之中含着算计:对你越好,越能把你控制得牢牢的。这种诚意像一段温柔的绳索,笑容可掬地捆绑你全身上下,偏偏还能带着不容拒绝的强硬  相似文献   
9.
长期的宗教体验已经剥夺了这些人感到痛苦的能力,人已经被异化成了非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对“离苦得乐”这种幻觉的孜孜追求,所酿出的恶果。  相似文献   
10.
电话铃声之所以让人紧张,是因为我们会被胁迫卷入一段人际关系,而这段关系是冰冷而缺乏弹性的。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富有弹性的人际沟通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