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丁瑜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4):28-31,36
石川达三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在他的很多战争小说中为日本的侵华战争辩护:战争是国家的事业,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日本国内的经济、人口问题。他的这一侵华战争观的形成既有日本社会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也有他自身经历方面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2.
作为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川端康成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创作了大量的女性文学,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柔弱而又坚强、美丽而又悲哀的女性形象。文章以《雪国》、《古都》、《伊豆的舞女》等作品中的经典女性形象为代表,结合日本文学的美学传统,从自然美、女性美和死亡美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川端女性作品中的唯美意识,并阐释了川端作品的叙事风格和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3.
日本当代女性文学在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之后,日本女作家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进行文学创作。田边圣子是日本战后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其作品表现了日本新一代女性勇敢追求自我的精神。从田边圣子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日本当代女性"家庭观"的变化,这也体现出了日本当代女性的"家庭观"。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女性作家的创作相当活跃,水准也相当之高,作品频频入选芥川、直木等纯文学奖项。以至于大江健三郎将女性作家团体视为开创日本“新小说”的主力军。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日本女性文学的三次高潮来探究现代日本文学繁荣于女性文学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在日本的近代文学中,有很多以中国为题材的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大多以中日战争为背景,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对历史考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南京题材的日本文学作品格外引人注目,但关于这些文学作品的对比研究却是寥寥无几。在这些作品当中,日本作家分别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写出了不同的文学作品。其中有像堀田善卫这样富有人道主义的人,他秉持正确的历史认知,塑造了正义的中国人形象和伪善的日本人形象,真实地暴露了日本人的罪行;有像林芙美子这样为了迎合时局而鼓吹战争,丑化中国人形象,美化日本人形象的人;也有像石川达三这样真实地描写了战争的残酷,但又写出了日本士兵的无奈与悲凉,以此来为其作辩护。因此,通过对比研究南京题材的日本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可以解日本左翼、右翼和中间派的观点,并一步暴露战争的残酷,表达对世界和平的希翼。  相似文献   

6.
江国香织作为日本文坛极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与吉本芭娜娜、角田光代共同被视为日本文坛最重要的三位女作家。在江国香织的作品中大多是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描述手法为读者展现了现代社会关于爱情的一些感悟,通过她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出现代日本女性的鲜明的形象和性格。本文以《沉落的黄昏》为例,来分析江国香织作品中的日本女性重塑自我的一个觉醒过程和追求自由的意识,结合江国香织的作品来分析其内含的女性形象的特点,以此来分析现代社会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7.
明治时期日本兴起欧美浪漫主义风潮,日本女性作家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在文学上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日本明治时期女性文学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作家勇敢地向自我挑战,大胆表达对爱情和婚姻的自由追求;第二,作家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既有助于读者理解作品的意义,又间接隐喻女性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的情感与追求;第三,作品细腻的笔调和娓娓道来的节奏,表现出"闺秀文学派"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日本文学课程是面向各院校日语专业所开设的重要课程之一。日本文学史上杰出女性作家辈出,女性作家们极具特色的人生经历与哲学观为她们的作品带来了不同的魅力与影响。她们的作品是了解日本历史社会的发展与宗教哲学观的窗口之一,因此在日本文学课程中女性作家作品的选用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近二十年来,日本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带动了日本文学界女性文学的发展、本文选取了几位极具代表性的日本当代女性作家,通过分析其作品,重点阐释作品中所反映的女性思想及价值观,提出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去婚姻观”,最终总结出在“去婚姻观”的影响下,日本当代女性文学作品的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10.
在日本,关于二战时期,尤其是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小说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社会派作家石川达三的《活着的士兵》是饱受争议的一部小说,在中国国内已有不少研究。本文将以石川达三在二战前后的言论为出发点,试图探讨他在《活着的士兵》和《武汉作战》两部小说之间的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11.
二战以后,女性作家在日本文坛占据了重要地位,发表了大量描写发性自身的文学作品。《女人的幸福》《挽歌》《情困》是三个不同时期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文中的女主人公的生存状态、不同的命运诉求充分反映了日本女性追求自身解放,包括经济上、精神上、甚至是性的自由和解放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托尼·莫里森和汤亭亭都是当代美国最著名的族裔女性作家。对于族裔女性身份认同的追寻一直是她们诸多作品中鲜明的主题。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中女性代表人物的分析与比较,归纳总结出女性寻求自我的三个阶段,进而揭露了族裔女性在种族和性别双重压迫下寻求自我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王安忆“三恋”文本的分析,了解她在作品中对于女性生命欲望深层的探求与把握,从而使女性自身的意识得以彰显,获得了女性文学写作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王安忆"三恋"文本的分析,了解她在作品中对于女性生命欲望深层的探求与把握,从而使女性自身的意识得以彰显,获得了女性文学写作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王安忆“三恋”文本的分析,了解她在作品中对于女性生命欲望深层的探求与把握,从而使女性自身的意识得以彰显,获得了女性文学写作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贾军芹 《丽水学院学报》2007,29(1):52-54,122
二战后,日本文学界出现了大批女性作家.她们创作出大量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这在历来为男性所主导的文坛掀起了巨浪.作品中女主人公从对命运的悲从到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及后来自立于社会的生命过程,也是日本几代女性在经济上、精神上、乃至性方面的解放历程.  相似文献   

17.
付高  邹菊云 《教师》2013,(9):122-124
《纹身》是日本唯美派代表作家谷崎润一郎的处女作,1910年11月发表于第二次《新思潮》。迄今无论日本还是我国,对《纹身》的研究多集中于作品塑造的女性形象,一般认为其女主人公是"妖妇""恶妇"的化身,而且先行研究多侧重对作品的解读。本文通过重新解读《纹身》,联系谷崎的个人经历,并结合当时日本社会的传统女性观,揭示了作品体现的"反俗"女性观:女美则强;女强男弱,并反映出作者对女性的期待:女性应克服一切(包括人类的本能),勇于追求美,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目前中国作家对于日本女性形象的认识上面来看,可以将日本女性的形象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丧失自我,宁愿作为男性的点缀形象;温柔贤惠、大方无私的贤妻形象;超越现实、夸张变形的女性形象。文章结合中国作家对于日本女性形象的分析,总结了中国作家眼中的日本女性形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长篇小说《刀锋》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毛姆的代表作,也是其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小说中的三位女性人物——伊莎贝儿、苏珊和索菲,分别代表了当时社会中的三类女性。作者毛姆通过对这三位女性人物的刻画,反衬出男主人公拉里的崇高,同时也流露出作家自己对于女性的成见。  相似文献   

20.
《天黑前的夏天》是莱辛作品中典型的展现女性在现代生活中的处境的一部小说。本文从女性角度出发,深刻剖析了莱辛在作品中塑造的人物身上所呈现出的鲜明的女性主义思想。当莱辛度过青年时期,进入到人生的中年和晚年阶段时,她对于女性思想的理解发生了许多变化,对于女性命运的思考也有了许多不同,这一切都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莱辛的思想及其作品风格的变化,对于读者更深层次地理解现代女性思想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