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女性哥特理论的角度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弥漫着不同于男性哥特诡异迷离的恐怖气氛,且其恐怖源于父权社会对女性性别身份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陈蔚 《英语辅导》2008,(5):142-145
本文从女性哥特文学的理论立场出发对达夫妮·杜穆里埃的《蝴蝶梦》进行重新解读。从哥特式诡异情境、女性自我身份的寻找以及分裂中的女性形象三个方面,揭示这部小说被忽略的深刻主题:即女作家通过女性哥特这种隐秘的写作方式表现男性压迫下的女性生活及其抗争。  相似文献   

3.
王曦 《考试周刊》2012,(6):24-25
“女性哥特”被阐释为体现以男权为主导的性别身份观对女性个体造成的影响的有效载体。“女性哥特”恐惧的源泉就在于女性对自身性别身份的焦虑,在父权社会受到的禁锢。《弗兰肯斯坦》通过塑造怪物这一形象与男权社会的代表弗兰肯斯坦的斗争,集中体现了这种矛盾。同时,利用“封闭意象”体现了女性所处的现实环境。女性哥特小说是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呼啸山庄》作为一部经典的哥特小说,它不仅体现了艾米莉对当时不公平社会的反叛,而且显现了她的女性意识。基于女性哥特理论,本文试图从其颠覆性的主题、女主人公的双重性格和封闭意象三方面分析女性哥特元素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揭示阐释艾米莉的女性意识及她对自由、平等和自我身份的渴望。  相似文献   

5.
《女勇士》和《残月楼》这两部华裔英语文学作品可以被归类为新哥特小说。两者都包含疯女人、家族秘密以及鬼这些哥特语汇,但同时又对哥特传统加以革新,以应对创伤、身份、历史、种族和性别问题。无论是华人,还是女性,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历史中都是被忽略的、沉默的群体,华裔女性更是面临种族歧视以及父权体制的双重压力,历经创伤。作为少数族裔华人女作家,李群英和汤婷婷不约而同地选择哥特体裁作为叙事形式,讲述家族史中女人的秘密,借助于书写恢复创伤,实现自我身份构建。  相似文献   

6.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创作的女性哥特小说。传统的女性哥特强调男女的二元对立,以及对父权社会的批判。而后女性主义哥特突破女性哥特对父权的批判,默认男女性别平等。笔者从后女性主义哥特的视角来探讨小说中的男女人物及两性关系。为两性关系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同时赋予了这部经典的女性哥特小说全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浪漫主义时期的女性哥特小说是哥特小说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古典与现代两种浪漫主义形式融合在一起,从女性视角巧妙地描写具有女性哥特特征的人物,让读者在阅读完作品后对人性产生更透彻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夏伯乔 《文教资料》2010,(20):23-24
《黄墙纸》是女性哥特小说的代表作,也是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者颠覆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和叙事技巧,与传统女性哥特小说中不管清醒与否都以叙事者口中他者身份出现的女性人物不同,吉尔曼塑造了一个被关在阁楼里的疯女人这样一种极具哥特特征的形象,并以这个疯癫叙事者的口吻,通过独特的叙事话语表达了作者反抗父权压迫的内心世界。小说还一反传统的书写形式上,有意地运用了日记体。所有这些都是在以独特的隐蔽性表达了女性反抗父权压迫的心声。  相似文献   

9.
<黄墙纸>是女性哥特小说的代表作,也是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者颠覆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和叙事技巧,与传统女性哥特小说中不管清醒与否都以叙事者口中他者身份出现的女性人物不同,吉尔曼塑造了一个被关在阁楼里的疯女人这样一种极具哥特特征的形象,并以这个疯癫叙事者的口吻.通过独特的叙事话语表达了作者反抗父权压迫的内心世界.小说还一反传统的书写形式上,有意地运用了日记体.所有这些都是在以独特的隐蔽性表达了女性反抗父权压迫的心声.  相似文献   

10.
运用女性哥特相关理论分析达夫妮·杜穆里埃的<蝴蝶梦>,通过对文本中显性的无名女叙述者、隐性的亡灵吕蓓卡及男主人公迈克西姆·德温特三个人物及其关系的审视,考察父权制下女性身份多元化的建构及其负性生存状态,认为女性破茧成蝶的成长过程是以二位一体的身份建构和二元对立的性别抗争为核心事件的哥特式体验过程.  相似文献   

11.
托尼·莫里森是20世纪最为杰出的的非洲裔女作家,《宠儿》是莫里森的最为出名的作品之一。本文试图从女性哥特主义的角度分析这部作品,探讨《宠儿》中的女性哥特主义元素。  相似文献   

12.
女性文坛新秀斯蒂芬妮·梅尔创作了《暮光之城》吸血鬼系列小说。本文试图从女性哥特小说的视角分析《暮光之城》系列小说在环境描写及超自然因素的运用展现出独特的,具有明显女性哥特的特征,将恐怖悬念与女性的浪漫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女性哥特文体是传统哥特文体的突破,对女性历史及文化进行了重新定义,并产生了相应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乔治·艾略特前期作品中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它继承了英国女性哥特小说的传统,蕴含了大量女性哥特小说的元素,集中体现在女性形象的矛盾性及其双重作用、女性与父权制度的矛盾关系和小说文本的矛盾性这三个方面。在女性哥特这一新的视角下考察这部小说,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乔治·艾略特女性意识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5.
女性文坛新秀斯蒂芬妮.梅尔创作了《暮光之城》吸血鬼系列小说。这部小说自面世以来就广受大众的追捧和推崇。但时至今日,国内外关于该作品的学术文章寥寥无几。本文试图从女性哥特小说的视角分析《暮光之城》系列小说在人物塑造、环境氛围描写及主题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具有明显女性哥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哥特小说中的女性人物通常是恐惧的亲临者甚至是牺牲品,而女性哥特文学以建立女性自身价值标准为目的,女主人公通过救赎男性人物从而达到自我拯救,实现自我,是对性别等级和男性控制文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笔者通过女性哥特特征分析,研究了《暮光之城》中的封闭空间意象及幸福结局,让人们更为深刻地认识到斯蒂芬妮·梅尔笔下创造的基于传统女性哥特的女主人公新形象,并以此来唤醒女性的自我意识,追求自己的幸福。  相似文献   

18.
国内哥特小说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尼塞·享尼塞在其专著《哥特式小说》中指出:“哥特式”这个术语有三种主要含义:野蛮,如象中世纪的哥特部落;中世纪,和与之相联的城堡、带甲武士和骑士精神;超自然,和随之而来的恐怖、未知与神秘。[1]在18世纪60年代以来的英国、美国文坛,哥特小说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从1764年第一部哥特小说发表至1820年的60来年间,英国大约出版了5000部哥特小说。而且近两个世纪以来的英美主流文学也因吸收了哥特式的艺术表现手法而变得丰富起来了,从而出现了“心理哥特小说”、“科幻哥特作品”、“美国南方哥特流派”、“女性哥特”等现代哥特…  相似文献   

19.
过去的几十年里,文学批评家们纷纷把注意力放在了女性作家创作的哥特小说上。自从爱伦.摩厄斯1976年在她的著作中提出"女性哥特"一词之后,众多女性批评家们竞相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女性哥特小说进行了多角度的阐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王曦 《考试周刊》2012,(5):26-27
英国哥特小说在其恐怖外表的包装下,有独有的魅力"浪漫主义"。哥特小说不仅仅体现了浪漫主义的核心内容——对自然的崇敬和尊重,更赋予浪漫主义新的生命,即对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人物的矛盾心理,在社会变革的大潮流中,在大自然中寻求保护,寻求心灵的安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