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严复、辜鸿铭、林纾,同是近代福建籍的译坛泰斗,并称福建三杰。三位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严复长于译介西方思想文化名著,林纾以译著外国小说噪誉文坛,辜鸿铭则因英译国学经典而享誉海外。严复、林纾醉心西学,致力于西学东渐,辜鸿铭西学造  相似文献   

2.
国学大师辜鸿铭在1898年将中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翻译成英语,他的译经活动打破了这一领域有史以来一直由西方传教士垄断的局面,开始了《论语》翻译的多元文化介入时代。在迄今为止60多个《论语》英译本中,辜鸿铭翻译的《论语》堪称"华人第一译本",在西方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一、辜鸿铭《论语》翻译的背景辜鸿铭翻译《论语》与他传奇式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文化观念有密切的关系。辜鸿铭称自己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这句颇具调侃意味的话倒是他一生  相似文献   

3.
在时人眼中,辜鸿铭有两种形象:在中国人眼里,他是保守主义者和国学大师;在外国人眼中,他则是哲人与东方文化的代表。可以说,辜鸿铭是一个毁誉参半的文化大师。  相似文献   

4.
卢红霞 《兰台世界》2012,(22):12-13
辜鸿铭是清朝末年和民国初期的一位名士和中国文化史上的奇人,他精通9国语言,获得了国外的13个博士学位。然而他所生活的年代(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当时中国面临的是民族兴亡的大问题,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就会诞生特殊的人群,辜鸿铭就是其中之一。辜鸿铭老先生具有强烈的爱国心,他特别崇尚中华文化,并斥责过西洋  相似文献   

5.
对于近代中国第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思想家辜鸿铭的一个最大的误解,是把他当成顽固的守旧主义者。这种误解的产生,在我看来,正在于只被辜鸿铭的部分偏激的怪论所迷惑,而没有把他的全部著述联系起来作通盘的考察;没有把具有世界眼光的辜鸿铭的思想置入世界范围内的思想潮流和社会变化的大格局中来作系统的分析;没有把辜鸿铭的思想与他所批评的对手的思想联系起来作综合的解剖,或者说没有在把辜鸿铭的言论与他所针对的言行的相联系中来阐释辜鸿铭的思想——抽去了辜鸿铭批评的对立面,辜鸿铭的言论遂无所针对,它的“怪”就格外显眼地凸现了出来。 事实上,辜鸿铭早年长期在  相似文献   

6.
叶新  林曦 《中国出版》2012,(9):51-55
说起中国人在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成功,不免提起的三个人就是辜鸿铭、林语堂、蒋彝。有人评价说:"有史以来,中国人直接用英文写中国,有两位最成功的,一位是辜鸿铭,一位是林语堂。他们笔下的英文,全没中国味;他们笔下的中国味,却全是英文。"其中,林语堂的著述最多,成就最大。本文希望在简  相似文献   

7.
本文客观介绍了辜鸿铭围绕翻译工作的一生,总结了其翻译的基本思想,并对辜鸿铭翻译作品中的部分代表作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8.
周怡  李帅 《国际新闻界》2012,(3):109-114
近期发现辜鸿铭与英租威海卫最高行政长官、汉学家骆克哈特部分英文信札(1884-1921),涉及到诸多学术问题的探讨以及未曾刊发的原始稿件,包括辜鸿铭与在华外文报刊的复杂关系以及有关新闻当事人的涉外案件,骆克哈特在当中扮演了推荐人与调停人的角色。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篇投往《字林西报》的《辜鸿铭六十寿辰讲演》中文底稿中,记载了辜鸿铭的生日,可以更正目前学界的不同说法。这些信札第一次面世,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9.
新书推荐     
《民国教授》藏东中国妇女出版社定价:28元本书涉及的民国教授,都是当年显赫一时的文化名流,辜鸿铭的怪癣、吴宓的浪漫,刘文典的名士风度、黄侃的狂狷、章太炎的疯……一个个鲜明的个体,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相似文献   

10.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窥探辜鸿铭的道德教育思想,如何以一种文明对话的方式,将中国人独有道德力量的产生、目的、价值等方面作了充分论述,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相似文献   

12.
遗憾与启示     
这些年来,在策划选题和约组稿件过程中,我曾有过这样或那样的遗憾。做点回顾,也许能有所发现和启示,以使将来少一些类似的遗憾。遗憾之一:早在1992年,我对当年北京大学的“辫子教授”辜鸿铭产生了强烈兴趣,于是做了一点调研,还特意请在北大读研究生的朋友秦立德去查找了有关其生活及著述的资料。后来因整个图书市场不太景气、社里以往的积压选题较多等原因,我放弃了《辜鸿铭文选》的选题。4年以后的1996年,海南出版社推出了一套辜氏作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结果既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  相似文献   

13.
雄斌 《出版参考》2005,(26):31-32
前不久去世的辜振甫,其祖父是清末名儒辜鸿铭,外祖父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姑父是清末大买办、大实业家盛宣怀.在两岸关系史上,辜振甫是一位重要人物.许多人对"汪辜会谈"耳熟能详,对辜振甫其人则了解甚少.本文对他的情况有较多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去世的辜振甫,其祖父是清末名儒辜鸿铭,外祖父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姑父是清末大买办、大实业家盛宣怀。在两岸关系史上,辜振甫是一位重要人物。许多人对“汪辜会谈”耳热能详,对辜振甫其人则了解甚少。本文对他的情况有较多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近一个世纪前,中国大儒辜鸿铭便在《中国人的精神》中说:“世界上似乎只有法国人最能理解中国和中国文明,因为法国人拥有一种和中国人一样非凡的精神特质。” 中法两国的交往源远流长。“康乾盛世”时期,100多法国传教士通过书信等方式向法国介绍中国,一时间,在法国和欧洲掀起一股“中国热”。“太阳王”路易十四尤为中国文化所“倾倒”,在他的鼓励下,穿中国丝绸、坐中国式的轿子、养中国金鱼等成为上流社会的时尚。  相似文献   

16.
<正>清末民初的中国在政治上十分混乱,但在思想文化界却十分活跃。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如严复、胡适等,为寻找救国的出路而主张向西方学习,这是思想的主流。而另一些人如辜鸿铭等,则大力提倡和宣  相似文献   

17.
辜鸿铭在1915年出版的《春秋大义》中谈到如何评估一种文化(文明)的价值:"欲估价一种文明的价值,我以为最终必须要问的问题,不是该文明业已或能够建造怎样巨大的城市、怎样辉煌的屋舍,怎样齐整的道路,也不是该文明业已或者能够发明怎样美观舒适的家具、怎样巧妙适用的物件、工具和设施;不,不是这个问题,甚至不是该文明已然或者能够发明怎样的机构、怎样的艺术和科学。欲估价一种文明的价值,我们必须要问的问题,是它生产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山大学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有了一定起色,多次得到有关人士好评,这篇短文,通过一个典型事例,谈谈搞好参考咨询工作的体会。外籍教师叶玛丽来到咨询服务台,要求查找一个叫辜鸿铭的中国  相似文献   

19.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6,(47):86-86
★《当年游侠人:现代中国的文人与学者》陈平原三联书店2006年8月定价:24元陈平原以随笔的形式,引领读者回到历史现场,讲述了辜鸿铭、康有为、蔡元培、陈寅恪、胡适等21位名家的故事。所记所论,偏重于人物的精神、气质、趣味,而不是其政治或学术上的功业。★《思想的结果》(美)斯普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定价:16元这本书不是写给哲学家,而是写给有文化的非专业人士的。作者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观念,并帮助读者认识这些思想观念对人生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空谷幽兰:寻访当代中国隐士》(美)比尔·波特…  相似文献   

20.
2009年的中国图书市场,“国学类”读物继续走热。从先秦诸子、汉唐佛典、宋元理学等“国学元典”,到王国维、鲁迅、辜鸿铭等“国学大师”的著作,从企业管理的国学“智慧”到莘莘学子的成才励志,甚至营养秘方、长寿之道,目不暇给之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