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5 毫秒
1.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现象分析及解决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高消费和奢侈消费。它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加重了家庭负担,对学校教育和管理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必须通过优化大学生健康消费的社会环境、发挥家庭的教育引导作用、特别是发挥高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教育、引导大学生摈弃炫耀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2.
炫耀性消费行为已对大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发展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和危害。高校担负着培养大学生全面成才的任务,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行为也主要在校园发生。因而,高校要发挥其主渠道作用,遵循主体性、科学性、层次性、引导性等原则,明确对大学生进行消费教育、引导的主要内容,丰富大学生科学消费教育、引导的形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参照群体理论,分析了大学生群体炫耀性消费的表现及原因,对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引导大学生走向理性消费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消费现象,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个体发展和社会和谐将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高校应综合利用校内教育资源,加强大学生消费知识的教育和审美教育、营造健康的校园消费文化、完善监督约束机制等,培养大学生理性消费、科学理财的能力,引导他们摒弃炫耀性消费,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社会在消费方面存在很多严重问题,这在大学生消费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我国大学生的不当消费主要表现为:炫耀性消费、浪费性消费和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大学生不当消费方式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受错误思想的影响、感恩之心的缺乏、生态文明理念的不足和不良消费方式的影响。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两点对策:一是社会要加强大学生新消费观的培养;二是大学生自身要注重新消费观的养成。  相似文献   

6.
消费主义是一种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炫耀性消费是一种对符号和欲望的消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也具有了这种消费的某些特点,通过对南京某高校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特点趋向于消费主义,炫耀性的消费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7.
炫耀性消费行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倍受各界关注.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炫耀性消费行为具有独特性.本文从营销学角度对炫耀性消费内涵进行理解,并通过对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行为的特征分析,探寻相应的营销策略,以期使企业能更好的开展营销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有着独特的消费特点,但也存在炫耀性消费、从众消费、攀比消费、盲目消费和超前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采取有效方式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形态,既表现出对商品物化功能的占有,也表现对商品符号意义的追逐,目的是获取外界对自我的身份认同。这种行为悖反于在校大学生的群体特征,一方面因其收入与消费的不相匹配,另一方面,因其行为与思想的不相一致,表现为个体行为对外界的强烈拒斥。为防范和引导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必须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正确的消费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品位,做到个人与社会价值统一;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引导正确的消费方式;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约束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追求个性张扬、自我呈现的炫耀性消费开始流行,其目的不在于物质本身的享受而是追求其意义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消费意识消费行为不仅与家庭、学校的参照群体以及社会商业活动、大众传媒等外部因素有关,更与大学生自身心理状态有关。本文针对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培养大学生理性消费的若干建议,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1.
网络消费的便利迎合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标榜自由的特征,使他们迅速成为网络消费的主体。家长的过分溺爱、大学生自身消费观念的困惑、高校对大学生网络消费问题缺乏重视和引导以及西方社会思潮的渗透导致超前消费、符号性消费、炫耀性消费等非伦理性消费行为在大学校园里日益盛行。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要从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对大学生的网络消费加以引导和监管,使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引导其树立科学的网络消费伦理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介绍并分析了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思想,即消费行为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影响、炫耀性消费的原因、奢侈性消费的行为.认为凡勃伦的消费思想不仅对后来的消费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对于理解我国目前层出不穷的“炫富”现象,建立健康的消费观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编问卷,调查西双版纳勐腊县主体少数民族的消费价值观。结果显示:(1)消费价值观问卷包含炫耀性、勤俭性和享受性三个维度,符合理论构想,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当地主体少数民族傣族哈尼族消费时存在严重的炫耀性、享受性和浪费性;(3)消费价值观三个维度在不同族类、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上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享受性在婚姻状况上差异显著;族类和性别在勤俭性上出现了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炫耀性消费作为现代消费文化的产物,带给消费者的感知声望远比消费本身重要得多。中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发展的关键期,炫耀性消费注重差异性和个性化的特质使中学生的消费活动具有了面子性、攀附性、独特性、符号性的特点,这些特点通过对中学生镜像自我和反思性自我的影响,加剧了中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影响其自我认同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通过消费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媒体环境净化等干预方式,避免消费对中学生的主体性控制,发挥同伴群体的积极参照功能和环境的意义参照价值,促进中学生健康自我认同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雯  陈爱华 《江苏高教》2023,(1):98-102
审美消费是将美感获取作为主要诉求的一种消费样态。大学生是审美消费的先锋,其审美消费主要集中在身体消费、网络景观消费领域。当前,大学生的审美消费遭遇消费异化的伦理图景,即异化为炫耀性的符号消费、奢侈性消费、享乐性消费、低俗化的感官消费等,并导致严重的负面后果。大众传媒、广告和时尚工业的运作,大学生审美素养欠缺和消费价值观错位是大学生审美消费异化的主要成因。为了超越审美消费的伦理困境,应从以下方面努力:第一,突出审美教育的精神价值,实现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提质增效。第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审美消费,加强消费伦理教育。第三,探寻生活美学,呼唤优雅消费,引导大学生在审美消费中迈向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6.
消费主义是一种崇尚和追求过度占有和消费作为满足自我和人生目标的价值取向,以及在这种价值观念支配下的行为实践,产生于西方,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在我国泛滥,冲击了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本文分析了西方消费主义冲击下我国大学生消费观念的突出特点,主要表现为消费的时尚性、超前性和炫耀性。指出了消费主义倾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了构建大学生理性消费观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凡勃伦时炫耀性消费的研究在理论上深刻的解释了社会的某些现象,并时这些社会现象进行了扩展研究.随着炫耀性消费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人们开始用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理论分析中国的炫耀性消费的发展道路,从而更进一步挖掘中国的炫耀性消费深层次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进步和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炫耀性消费已经成为有代表性的消费现象之一,本文将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炫耀性消费,并探讨对炫耀性消费的实践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进步和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炫耀性消费已经成为有代表性的消费现象之一,本文将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炫耀性消费,并探讨对炫耀性消费的实践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0.
通过炫耀性消费理论视角,将《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剧中炫耀性消费行为置于维多利亚社会文化语境当中,阐释炫耀性消费的内在心理机制,并将视角从炫耀性消费拓展到其与社会资本建构以及上流社会身份焦虑之间的关联。通过对戏剧进行炫耀性消费解读发现,人们通过炫耀性消费所追求的精神意义只不过是一场虚幻,效仿者当以此为鉴,以免误入迷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