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1 毫秒
1.
在长篇世情小说《金瓶梅》的情节叙事当中,存在着大量的丧葬描写,包括众多的人物死亡、繁复的丧葬礼仪以及宏大的丧葬场面,这些丧葬描写贯穿小说情节发展的始终。《金瓶梅》所构建的人物死亡与丧葬不仅表述了一个丰富的外在世界,而且在《金瓶梅》的情节结构、人物塑造方面也具有突出的叙事功能。具体表现在丧葬描写贯穿全书情节发展的始终,体现为一种内在的叙事逻辑结构;《金瓶梅》宏大的丧葬场面也为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多样性和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提供了"典型环境"。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和《水浒传》中虽然都塑造了武松这一形象,但二者具有很大差异。武松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致力于刻画他高大光辉的英雄。但在《金瓶梅》中武松不再是主角,作者无意凸显其好汉形象,在情节安排上亦对其英雄事迹做了大量删减。《金瓶梅》对《水浒传》中武松形象的重写,是立于创作主旨和时代精神的不同,顺应了小说表达主题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分析人物与情节之间的关联,可以发现每个人物都在小说情节当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在小说《帕斯库亚尔·杜阿尔特一家》中塑造的人物具有典型的性格特点和时代特征,他们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这些人物也是社会群体的缩影,透过他们可以发现作者的写作特征和创作意图,也能让读者了解西班牙当时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第一部以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既没有扣人心弦的传奇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令人陶醉的诗情画意的艺术描写,而尽是些“市井之常谈,洞房之碎语”.而作品正是通过各种人物的闲言碎语,刻划了一群醉生梦死、“且风流了一日是一日”(宠春梅语)的市井闲人、淫夫荡妇,从而反映了明朝后期骄奢淫逸的社会生活.人物语言在《金瓶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作品的主干,抽掉了它,作品便无法成立.这一点很不同于它之前的以情节取胜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然而,不无遗憾的是,随着海外《金瓶梅》研究热的兴起,近些年来国内学者也纷纷涉足昔日的“禁区”对《金瓶梅》的作者、版本、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思想意义、审美价值等作了必要的探讨,而唯独对作品的语言很少研究,《金瓶梅》人物语言研究至今还是一块尚待开垦的处女地.  相似文献   

5.
中国以家庭为题材的古代小说,以《金瓶梅》的出现为界明显分为两个时期:明中叶以前和明中叶以后。明以前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小说。这一时期。家庭环境的描写是被忽略的。它只是作为故事发展设立的点缀而已,因而描写还不充分不完整。家庭人物少,人物关系简单,反映的也只是家庭生活的某一侧面而已。明清时期出现了以《金瓶梅》、《醒世姻缘传》、《林兰香》、《红楼梦》、《歧路灯》等为代表的大量的以家庭日常生活为主要描摹对象的章回小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小说。它们在作品数量、家庭关系、家庭中的女性形象刻画、写实艺术几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第一部世情小说《金瓶梅》有关死亡事件的叙述比比皆是.《金瓶梅》中的人物死亡原因复杂多样,但以非正常死亡居多.死亡事件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和体现作者创作主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体现出了以“丑”为“美”的独特审美意蕴,对小说美学意识的转变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有关《金瓶梅》之叙事艺术,学界研究颇为广泛深入,然对小说围绕翡翠轩与葡萄架这两个特定场景结撰叙事则殊少关注。兰陵笑笑生用翡翠轩衬李瓶儿之富丽,借葡萄架喻潘金莲之淫贱,以特定场景影写人物性格命运、布局小说间架结构,从而创造出明清家庭小说特有的场景书写模式。自《金瓶梅》后,以特定场景刻画人物、结构全书的方法被后世的世情小说借鉴和发展,《林兰香》将居所场景与人物品行相联,但着力稍显生硬,直至《红楼梦》方入至臻之境。  相似文献   

8.
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矛盾的一种文学形式。在现实小说教学中,怎样以小说为媒介,来达到师生与作者互相沟通的目的呢?我在小说教学中作了以下两点探索:一、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每篇小说的特点各不相同:有的以人物描写细腻传神见长,有的以情节发展曲折生动吸引读者,有的则通过描绘典型环境来烘托人物。在教学时,应针对不同情况,找准切入点,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例如在学习《项链》时,可以从文章大逆转式的结尾入手。当玛蒂尔德得知葬送自己一生幸福…  相似文献   

9.
第一类小说的结构特点是以主人公为中心组织情节。 如《阿 Q正传》、《孔乙己》等,而《孔乙己》可说是代表作。这类小说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手法。我国古典小说结构的特点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叙述以主人公为中心的连贯的、完整的故事,往往一开始就介绍人物及其活动环境,接着一步步描写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直至完成他的历史命运:情节不是跳跃的,人物的命运是有结局的。《孔乙己》就以孔乙己这个人物为中心,选择他几个典型的生活片断,勾联其他人物与之构成关系,形成冲突,展开情节,最后写出他的结局。   作为下层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0.
曹雪芹《红楼梦》笔下的秋爽斋,不只是探春生活的居所,也是大观园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其建筑格局、屋内的陈设和环境氛围的渲染和描写,映射出探春的性格和命运,是小说中众女子精神追求和人性狂欢之地,折射出小说的思想内涵,暗含着作者人格理想的追求,渗透出丰富的隐喻性和象征性。  相似文献   

11.
一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三个要素是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各种不同的性格、典型成长和构成的历史。”(《和青年作家的谈话》)也就是说,情节是环绕着人物性格以及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展开的一系列的生活事件。这种情节,通常被称为故事。“故事是小说的基本面,没有故事就没有小说。这是所有小说都具有的最高要素。”(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小说家的技巧首先在于会说故事。”(伊莉沙白·鲍温《小说家的技巧》)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人物妒忌心理描写,揭示了中国古代一夫多妻家庭矛盾的人性心理根源,展现了妒忌心理对人性的扭曲、变态的巨大影响力。与类似的小说相比,《金瓶梅》妒忌心理的描写还展现出了它与一般描写妒妇、悍妇形象小说的不同之处:不仅借妒忌刻画人物性格,而且由此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成为小说情节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3.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体裁。欣赏小说的过程也是审美享受的过程。要欣赏小说,首先要从人物、情节、环境出发,分析作品主题,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例如分析微型小说《在柏林》,这篇小说最为突出之处是其颇具特色的情节设计。  相似文献   

14.
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常体现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本文对小说《金瓶梅》中的服饰描写作了剖析,指出了其对小说中人物身份地位的展示及情节结构变化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林兰香》是介于《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的一部重要的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世情小说,它的叙事结构特点在世情小说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作用。从其布局艺术,包括"八进制"叙事安排、"散—聚—散"悲剧式结构安排、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以及详略得当的叙事时间安排等方面,分析它在叙事结构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主题方面,《金瓶梅》与《水浒传》关系十分密切,离开《水浒传》,就很难全面、深入地理解《金瓶梅》的主题思想。《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的冲突形式:“官逼”与“民反”。以蔡京、高俅为代表的封建黑暗势力的恶行是作为梁山英雄人物的生活背景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没能深入细致地刻画统治阶级各种人物荒诞腐朽的生活内幕和卑鄙恶浊的内心世界,这便由后来的《金瓶梅》来完成了。《金瓶梅》的故事,是由《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的故事衍演而成。以西门庆一家发迹、兴盛到衰败为主线,写出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种种黑暗腐败与荒淫无耻。作为《水浒传》副线的“官逼”成了《金瓶梅》作者调动各方面艺术手法来着力描写的主线。当然,《水浒传》中体现“民反”意向的事件、人物、情节在《金瓶梅》中也得到了一定反映。因此,不可简单地把《金瓶梅》的思想内容说成“昏暗一团”,把《金瓶梅》作者的思想说成“绝望”。而“民反”一条暗线的被忽视,可能与其“崇祯本”对“词话本”的删改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文人独创长篇小说,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品以记实写法,描摹我国十六世纪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广阔图景,刻划一系列典型人物形象,在我国古代白话长篇小说史上,它是摆脱专注英雄传奇,志怪神灵传统窠臼,转写平凡现实人生创始之作.不久继起《红楼梦》,在题材和细节等描写方面明显受其影响.《水浒传》描写北宋时期山东一百单八将因不忍官府朝廷欺压,奋起反抗,梁山聚义,全书人物众多,情节错综,而《金瓶梅》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小说第22至26回)一章演化铺展而成,重点写西门庆家庭生活,反映破落财主出身的恶霸官僚西门庆勾结强人,巧取豪夺,  相似文献   

18.
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常体现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本文对小说《金瓶梅》中的服饰描写作了剖析,指出了其对小说中人物身份地位的展示及情节结构变化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词话》是明代中后期横空出世的一部"奇书",是中国世情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作品中市井人物所讲的笑话,一方面折射出了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金瓶梅词话》作为世情小说的本色。同时,它在揭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明代赏玩女性足履的风气下,女性的绣鞋成为男性关注的对象,创作于明代的世情小说《金瓶梅》对此深有表现。除了绣鞋原有的实用性与装饰性功能,《金瓶梅》叙事中还含有丰富的"性隐喻"与"性暗示",这一点在以"金莲"为名、以金莲为傲的潘金莲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小说中潘金莲的绣鞋已不仅仅作为一种常见的生活物象存在,其描写也不只是满足再现生活情态的需要,而是在细致、反复的书写中具有了观照人物命运、构造情节场面、塑造人物形象的多重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