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培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必要途径之一。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应遵循整体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和层次性原则。其具体内容包括:激发自我教育需要与动机,开展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加强自我建构与自我激励,坚持自我监督与自我控制;进行自我肯定与自我强化,做好自我调整与自我完善。培养途径有:优化心育环境,驱动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需要;参与实践活动,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自尊作为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评判,一直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为了探讨影响大学生自尊发展的家庭因素,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关依据。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试图通过对地方高校大学生自尊发展的家庭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尊水平在性别变量和父亲文化的变量上差异显著;家庭的多种因素对大学生的自尊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听障大学生述情障碍、自我和谐和心理健康的特点,深入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和一般心理健康量表对两所高校168名听障大学生进行调查,并与251名健听大学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自我和谐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听大学生,述情障碍程度也较健听大学生严重;两类大学生述情障碍、自我和谐、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自我和谐在健听大学生述情障碍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对于听障大学生为完全中介作用.因此,自我和谐在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需要重视,并充分考虑这一群体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自我状态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自我状态量表,对选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408名大学生集体施测。研究表明,交际交友困扰在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中影响最大,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是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自我状态的心理能量处于中等水平,在大学生自我状态的五个维度中,得分最高的是哺育型父母自我状态,得分最低的是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和顺从型儿童自我状态与人际关系困扰总分具有显著正相关,成人自我状态和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对人际关系困扰总分具有显著负相关。积极引导大学生了解自我与他人在人际交往中的自我状态,有助于缓解大学生人际困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我同一性与人的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应根据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实际,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以促进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完善,从而实现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测查研究运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根据卡特尔16PF修订、在中国标准化了的《心理健康测验Ⅱ》,对襄樊职业技术学院2005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良好的,但11%的高不安者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性别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在自我控制和自我成熟度因子上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城、乡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在自我控制和疑心两个因子上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文、理科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性影响。根据测试结果,对部分学生进行了约谈及心理咨询,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自尊作为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评判,一直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为了探讨影响大学生自尊发展的家庭因素,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关依据。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试图通过对地方高校大学生自尊发展的家庭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尊水平在性别变量和父亲文化的变量上差异显著;家庭的多种因素对大学生的自尊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SCL-90和王极盛编写的MMHI-60为研究工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调查分析了青海不同学历阶段及学历层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在城乡、民族等因素上无明显差别;亲子关系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之间在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上存在差异且各学校不同年级之间有差异;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家庭结构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和绩效评价量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评,探讨大学生自我控制特点及其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结果显示,男女生在自我觉醒、自我规划、自我评估和自我校正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学生干部在自我觉醒、自我规划、自我执行、自我评估和自我校正等因素上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本科大学生的自我执行、自我评估和自我校正显著的高于专科大学生;大二年级的自我控制能力最低,大三的自我控制能力最高;大学生自我控制与其学业成就水平密切相关,而且对其学业成就水平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影响大学生学习成就最重要的因素是自我执行、自我觉醒、自我校正和自我激励。  相似文献   

10.
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微 《襄樊学院学报》2006,27(6):102-106
以独立学院和普通高校一至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独立学院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与普通高校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成熟度和冲动性紧张因子上差异显著;男、女大学生,文、理科,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总体差异都不显著;女大学生在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成熟度上的均分显著高于男生;农村学生在疑心与妄想上的均分显著高于城镇学生,但自我控制能力上的均分显著低于城镇学生。应关注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立和完善心理咨询机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焦虑对第二语言课堂学习的影响最大。课堂焦虑按其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可分为两种:退缩性焦虑和促进性焦虑。作者认为促进性焦虑可促进学习者对外语的学习,退缩性焦虑影响学习者对外语的学习。退缩性焦虑往往对语言学习产生障碍,影响学习者潜力的发挥。作者从两个教学实例入手,讨论了焦虑对外语学习者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的教学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第二语言习得是语言学界探讨的热门话题.第二语言习得的成功与否是由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决定的.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指人先天具备的语言认知机制;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兴趣,性格,年龄,本族语,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内容.本文主要从八个方面探讨了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部分学生、教师与辅导员的访谈,了解到学风、学习动力、教学效果与第二课堂活动是影响高职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相应的改进学习的主要策略,是建设良好学风,激发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量及优化第二课堂。  相似文献   

14.
Based on a stratified sample of 15‐year‐old students in Singapore schools,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were used to identify and cross‐validate the factorial structure underlying two group intelligence tests and two group Piagetian tests. The structure of the first‐ and second‐order factors underlying the tests was first identified using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on the exploratory sample. The confirmatory approach using LISREL was then used to cross‐validate the factor structure on the validation sample. One second‐ and four first‐order factors were found. To allow for easier interpretation of the factors, a Schmid‐Leiman transform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the first‐ and second‐order factor matrices of the pooled sample. A hierarchical factor matrix consisting of a general factor and four group factors was found.  相似文献   

15.
A class of second year (age group 19–20), university students used computer conferencing as an alternative to face‐to‐face seminars. A questionnaire based on Garrison's critical thinking model tested their conferencing versus face‐to‐face experiences. Factor analysis using SPSS produced five factors for face‐to‐face seminars and four factors for computer conferencing consistent with deep approaches to learning. One negative factor emerged for computer conferencing which indicated a problem with student use of the technolo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uter conferencing can be a valuable learning environment on campus.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素质教育把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课题。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以为这些因素有:主导因素、主体因素、环境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论二语习得的情感因素及其教学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易受到性格、动机、态度和焦虑等情感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对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把握是二语习得和英语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的因素。该文首先探讨了二语习得的情感因素,然后提出二语习得中情感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几种启示。  相似文献   

18.
We present factor extension procedures for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that provide estimates of the relations of common and unique factors with external variables that do not undergo factor analysis. We present identification strategies that build upon restrictions of the pattern of correlations between unique factors and external variables. The first restriction minimizes the sum of squared correlations between unique factors and external variables. This approach is similar to the traditional factor extension procedure. The second restriction minimizes the complexity of the pattern of external correlations of unique factors. This approach has similarities with the simple structure ideal imposed on most factor rotation strategies. The procedures are illustrated with a real data example that demonstrates their applicability to real-world research questions.  相似文献   

19.
影响大学生课堂注意力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北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从教师、学生、课程、环境四个方面对影响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各种因素和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授课方式、学生对课程的感兴趣程度、课程的难度和学生的身心状态是影响学生课堂注意力的主要因素;在各环境因素中课堂秩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教学中要排除这些因素的影响,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西部四川、重庆等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做出科学的评价,提出了公因子(宏观因子、微观因子),并计算出了两个公因子的得分以及所有指标的综合评价.通过对综合评价的排序,本文得出四川省的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在2005年中均以绝对优势位居第一,重庆市位居第二.宏观因子对四川省的影响显著,而微观因子对西藏省和重庆市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